[法國]
走進古監獄(Conciergerie)的時候,我腦子裡第一個閃過的名字就是瑪麗‧安托瓦內特。這裡曾是她最後的牢房,1793年,她在這裡等候審判、直到走上斷頭台。我站在那間重建出來的囚室前,突然覺得空氣有點凝重。
瑪麗‧安托瓦內特(Marie Antoinette),出生在奧地利維也納,她從小受教育並不嚴謹,語文、歷史都學得不算突出,但她聰明、活潑、擅長舞蹈和音樂,特別會拉大提琴和彈鋼琴 ,這點讓她後來在凡爾賽宮裡一度很受歡迎。14歲那年,為了鞏固奧法同盟,她被政治婚姻送去法國,跟王太子路易(之後的路易十六)結婚。剛到凡爾賽時,她其實還是個外國小女孩,不習慣繁複到窒息的宮廷禮儀。她的清新自然反而吸引了法國宮廷的目光。
婚姻初期並不順利。路易十六個性木訥、害羞,甚至有點古怪,直到結婚七年後,兩人才終於生下第一個孩子。後來一共育有四名子女,但其中兩個早夭。
瑪麗皇后在凡爾賽最知名的,就是她的奢華生活和愛好時尚。她喜歡華麗的禮服和高高的髮型,被稱為「奢華女王」。她甚至在凡爾賽的花園裡打造「小特里亞農宮」(Petit Trianon)和「王后農莊」,模仿鄉村生活,穿著田園風服飾在裡頭「扮農婦」,這讓飢餓的民眾覺得極度諷刺。
可惜,這種奢華生活在民眾眼裡就是挑釁。當時法國國庫已經快破產,她卻被叫做「赤字夫人」,成為眾矢之的。還有那句「讓他們吃蛋糕」——歷史學家說多半是冤枉她的,但形象一旦貼上,就再也撕不掉。
革命爆發後,她的人生直接從歌劇變成悲劇。1789年王室被迫從凡爾賽遷到巴黎,1791年還試圖逃亡瓦雷納,結果被抓回來,民心徹底崩盤。隔年,法國廢除了王制,路易十六被送上斷頭台。

想到這裡,我突然覺得背脊一涼。因為隔沒多久,瑪麗也在這裡等審判。審判的罪名聽起來都像是早就寫好劇本:叛國、揮霍,甚至荒唐的私人指控。她被判死刑,1793年10月16日,在巴黎革命廣場被處決。
古監獄裡的解說還寫到一個細節:她臨刑前不小心踩到行刑官的腳,還說「對不起,先生,我不是故意的。」我讀到這裡,忍不住跟長谷川低語:「這也太有禮貌了吧,連上斷頭台都要保持法式禮儀。」
我們從古監獄走出來,塞納河的風迎面吹來。我心裡一直回味她的人生:從維也納的小公主,到凡爾賽的時尚女王,再到古監獄的孤獨囚犯。她的人生就像被剪斷的絲帶,前半段閃閃發亮,後半段卻急速墜落。
長谷川走在我前面,忽然回頭丟下一句:「你知道嗎,她死的時候才三十幾歲。我們現在還能吃米其林、聽音樂會、參觀古蹟,說到底,怎麼想都比她幸運得多。」
我愣了一下,覺得這話有點黑色幽默,卻又帶著意外的溫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