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是排隊名店,朋友送來了一盒鳳梨酥。 我拆開金黃色單顆包裝袋,一分為四切開,淡淡的糕餅奶香味,襲人感官。 古早味的鳳梨酥說來是冬瓜餡兒,較為濃郁酸甜,回憶也是那種滋味。 是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滋味。
朋友是一位畫家,她說鳳梨皮紋有日本武士戰袍的意象,格紋堅實、金黃閃閃
。 如是,滿城盡帶黃金甲不就是站滿意象的畫面 ? 沒辦法,那部名稱取自黃巢的《不第後賦菊》的電影實在太出名了。雖然劇情與黃巢之亂無關,但是主角們性格偏激憤慨而形成的肅殺心態略同。黃秀才因為多次科舉落榜、心生不滿,乾脆一舉殺進長安,攪得唐朝末年更加混亂不堪。
中秋夜,稼軒居士和朋友通宵飲酒。就在天快亮的時候,他的朋友說詩人前輩們寫過與明月相伴的詩無數,就是沒人為送走中秋夜月寫詩。於是稼軒居士用了《天問》體寫了《木蘭花慢·可憐今夕月 》
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影東頭?是天外。空汗漫,但長風浩浩送中秋?飛鏡無根誰系?姮娥不嫁誰留? 謂經海底問無由,恍惚使人愁。怕萬里長鯨,縱橫觸破,玉殿瓊樓。蝦蟆故堪浴水,問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齊無恙,云何漸漸如鉤? (資料來源:網路)
「是天外。空汗漫,但長風浩浩送中秋?飛鏡無根誰系?」 我尤其喜歡這句。看著譯文寫著~是不是天外還有一個人間⋯茫茫的宇宙空闊無沿,是浩浩長風將那中秋的明月吹遠?是誰用繩索繫住明月在天上高懸? (資料來源:網路)古人對平行宇宙的想像應該是從月亮開始的,辛棄疾的詩可以舉證。
吃著、看著鳳梨酥時,硬是想著:這方形鳳梨酥磚如何掛勾中秋月圓 ? 就....方裏有圓,方外亦可成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