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股息 ETF 的五大優勢
阿星 學姐,市面上的長期投資標的這麼多,妳為什麼會獨鍾於高股息 ETF 呢?
小真 我選擇它,主要有五個核心原因。
第一點:穩定的被動現金流,便於進度追蹤
退休後的生活品質要能維持在退休前的水平,關鍵目標就是讓被動收入 ≥ 工作薪資。股利就是一種實實在在的被動收入,它直接以現金形式入袋,帳戶一看就清楚,隨時能提取來應對生活開支。
退休金規劃是目的性極強的任務,需要明確的指標來衡量進度。高股息 ETF 的配息機制,能讓我明確掌握總進度,知道年度績效是超前還是落後。
舉例來說,如果大華退休前年薪 104 萬,退休金每月有 5 萬多(年領 63 萬),那他需要自己準備 41 萬的缺口。在準備期間,如果某年的領息目標是 10 萬,實際領到 12 萬,那麼當年就超標了,總進度也能清楚計算(例如達標 30%)。
第二點:延續「領薪」習慣,消除財務焦慮
領息和領薪水一樣,時間一到錢就會入帳。退休前習慣了定期入帳,退休後依然如此,這種模式能帶來經濟無虞的踏實感。
若改用賣股票換現金的方式,看著資產不斷減少,會有坐吃山空的空虛和擔憂。尤其當你需要賣股換錢時,若遭遇股價下跌,那種賠錢出脫的不踏實感和焦慮會加劇。
我不想在退休後還得為財務問題操心受怕,不敢花錢、處處受限,這樣就無法樂活享受自由人生。
第三點:轉移投資重心,有效避免「賺價差」誘惑
股票獲利有兩種:價差與股利。
賺價差最容易被貪婪與恐懼主導,我過去就是被市場情緒牽著走,做過不少錯誤決策。如果我過度關注股價漲跌,很容易被誘發「低買高賣、高買低賣」的情緒,結果往往是抱不住、賺不到,甚至虧錢。
領息能幫助我轉移注意力,將重心放在實實在在的現金入袋上,淡化股價波動在心中的比重,這樣才能抱穩部位,實現長期投資。股價下跌時,想的是逢低買進、降低成本的好機會,而不是急著停損;股價上漲時,想的是配息金額可能上調,以及總市值增加的富足感,而不是急著停利。
第四點:「定存」的優化升級版,價差股息兩邊賺
定存是最穩定的投資工具,但隨著利率下降,它已難以對抗通膨。高股息 ETF 與定存當然是不同產品,但仔細比較,高股息 ETF 卻是全面超越定存的升級版本:
定期存款的獲利模式非常穩定:本金恆定,只賺取利息。舉例來說,若存入 100 萬元,到期領出時本金依然是 100 萬元。如果選擇固定利率 1.7%,三年下來累積的總利息約為 5.17 萬元。這種方式的優點是,在存入當下,我就能明確掌握三年後透過複利能獲得的確定利息金額。
高股息 ETF 具有市價與股利兩大獲利來源,表現遠優於定存:
- 高股息 ETF 的成分股多是從上市櫃公司前 300 大範圍篩選出的大型與中型企業。這些公司是推動股市長期向上趨勢的主力之一,連帶讓 ETF 的淨值和股價也具備長期成長潛力。例如,投資 100 萬元在高股息 ETF,儘管短期內股價波動可能導致資產暫時跌至 80 萬元,但從長期來看,資產成長至 120 萬元的機率極高。這點相較於本金永遠不變的定存,提供了額外的增值空間。
- 高股息 ETF的殖利率,從成分股配息約 5%與部分已實現資本利得抓約 1%,合計 6% 是合理可預期的水準,遠高於目前不到 2% 的定存利率。同樣以投入 100 萬元為例,若以 6% 殖利率計算,一年可領取 6 萬元股利。即使不進行再投入創造複利效果,三年單利累積的股利總額也高達 18 萬元,大幅超越定存三年複利約 5 萬元的利息收入。
簡而言之,高股息 ETF 不僅能透過股利累積現金流,同時還能享有優於定存的本金成長潛力,所以我當作定存的升級版。
第五點:以殖利率擬訂計畫,建立成功信心
總報酬率 = 殖利率 + 價差報酬率。
總報酬率和價差報酬率波動太大,可正可負(例如 ±20%),很難作為投資計畫的試算參數。例如,以年報酬率 8% 擬定計畫,實際情況卻無法年年達成,甚至可能出現負數。一旦實際績效落後計畫,很容易心生慌亂,做出賠錢的價差操作。高股息 ETF 的殖利率理論上是穩定正數。我們可以取一個保守、合理且可預期的數值(例如 6%)來估計每年的股利。這樣擬訂的計畫,實際執行時績效差異不會太大。
現在的高股息 ETF 很容易配到 6%至8% 以上,這意味著我們每年都有較高的機會達標,甚至超標,這會帶來極大的信心,並有助於提早完成退休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