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除「比較」的心態
阿星 我知道「慢慢變有錢」的道理,但每次聽到同事說這一波又賺了多少錢,心裡還是會很羨慕。
小真 這種比較心態很難避免,我也曾看著網友的驚人績效而感到挫敗。但事後我冷靜思考:公務員的薪水是固定的,無法跟民間企業動輒百萬年薪的高手相比。既然我們的起點和目標不同,獲利不如他們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與其與人比較,不如和自己較勁。 只要你今年的表現比去年好,並且逐步接近自己的目標,就已經非常棒了。盲目與人比較只會產生急躁感,讓你難以堅持「慢慢來」的心態,結果反而欲速則不達。
我們只需做好「課題分離」:管好自己的錢,別人的錢與我們無關。
每年看新聞報導大股東坐擁數十億股利時,我除了羨慕,更把它當作前進的動力。我會以他們為榜樣,以他們的萬分之一、千分之一作為目標,以自己的步調穩定前進。現在看到有網友擁有上千張股票、年領200萬股利,並因此獲得時間自由,我都會替他們感到高興。因為我知道,只要持續努力,總有一天也會輪到我。
「投資」與「玩股票」的天壤之別
阿星 以前長輩總告誡我,玩股票容易賠錢,叫我不要碰。但現在通膨這麼嚴重,如果不投資,退休後可能真的會變「下流老人」。
小真 你說得沒錯。月退俸每月五萬元,現在看起來夠用,但若以3%的通膨率計算,20年後的五萬元,購買力只剩下現今的兩萬七千元。更何況未來還可能面臨年金改革,連兩萬七千元都沒有。
為了對抗通膨,保障退休生活,我選擇透過實戰學習,讓投資知識內化成常識。同時我也體認到:市場永遠是對的。 經歷的越多,你就會越看淡股價波動。
這就是「投資」與「玩股票」的根本區別。對非專業投資人來說,股市之所以充滿「玄學」,「買就跌、賣就漲」,正是因為「玩股票」的短線心態在作祟,潛意識看輕市場先生。
試想,400歲的市場先生每天迎戰全球數億投資人,其強大實力如同神一般。個別投資人若以為憑藉那點微不足道的運氣就能玩弄市場賺錢,無疑是自不量力。市場先生有的是辦法給予教訓。小玩會賠錢是常態,大玩甚至可能傾家蕩產。
心中只要有「玩股票」的念頭並付諸行動,就已經輸了。市場先生是仁慈的,你只要願意投降(停損),還有機會輸一半;若不投降,就別怪祂不給機會。
我自知不是鳳毛麟角般的專業投資人,既然沒有這個本事,就老老實實地上班賺錢,堅持長期投資。我被教訓了十幾年才學乖,所以千萬不要再想著靠「玩股票」賺取短線價差了。
獨立思考,別再當「伸手牌」
阿星 那些「玩股票」的非專業投資人,好像總愛問「這支能買嗎」、「要買哪一支」,還會蒐集各種意見,跟著多數人做決定,結果賠錢了又會怪別人。
小真 對啊,在個人的投資世界裡,自己才是最高長官,其他人都是幕僚。我們應該自己評估、自己決策、自己承擔。獨立思考的重要性,我們從小到大都聽過,但為什麼一到投資,就變了樣?
想想工作:公文怎麼簽辦、依哪條規定處理,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判斷準則。
想想生活:三餐吃什麼、換什麼手機、買什麼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主意和堅持。
但一談到投資,畫風卻變了!「要買哪一檔」、「現在該不該賣」、「你說的那支怎麼一直在跌」……主見呢?堅持呢?
我們努力讀書、準備考試、辛苦工作這麼多年,才換來每年數十萬元的穩定收入。反觀投資,僅僅是問個「明牌」,就期待能換來每年幾十萬元的獲利,這邏輯說得通嗎?如果真有這麼簡單,那我們過去的努力豈不成了大傻瓜?
你可能會說,是認為自己運氣好,可以賺一點就跑。如果真的這麼相信運氣,為什麼不去買大樂透,直接實現財務自由?如果有人真能靠這策略累積出500萬資產,我除了佩服,無話可說。
總之,如果出生時沒有點滿幸運值,那就請把投資當作一個你非常慎重、重視、上心的專案工作,如此才能做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