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記得第一次收到斗內的時候嗎?
畫面上浮起一行訊息:「支持你!加油!」,那種被粉絲真心肯定的感覺,讓人熱淚盈眶。
可是等到月底結算,看到實際入帳金額時,心情卻瞬間冷掉一半。粉絲斗內 1000 元,結果平台抽成一輪,最後只剩 600–700 元。
這個落差,讓許多 VTuber 都有種「粉絲的愛心被平台吃掉」的無力感。
在台灣社群裡,這幾乎是每個創作者都會討論的話題。不管是 Dcard 的 VTuber 板,還是 Discord 的小圈圈,大家都在問:
👉「要怎麼做,才能讓粉絲的支持真正落到自己手上?」
平台抽成背後的現實
大平台的兩難
- YouTube Super Chat:觀眾最熟悉,但抽成高達 30%,手機付款還會再被 App 抽一次,最後到手可能不到 70%。
- Twitch 訂閱 / Bits:互動氛圍好,但預設就是五五分帳,小 VTuber 幾乎不可能談到更高分潤。
對於新人來說,這些平台的優勢是「曝光度」與「基數大」,但缺點就是「你拿不到粉絲的全部心意」。
海外支持平台的侷限
Patreon、Ko-fi 雖然抽成低,但提款流程複雜、還要處理外幣,對台灣創作者來說會有門檻。很多人乾脆放棄,因為「觀眾嫌麻煩,自己也嫌麻煩」。
在地平台的機會
這幾年,開始有越來越多在地支持平台出現,像 Gank 就是其中之一。
它的特色在於:
- 抽成透明
- 粉絲能用台灣常見的金流(超商付款、信用卡、行動支付)
- 創作者能快速提款,不需要經過繁瑣的國際流程
這些條件,讓「粉絲心意直接到 VTuber 手上」成為可能。
案例分享:秋月祁(Inori Akitsuki)的選擇
秋月祁是一位來自馬來西亞的獨立 VTuber,會用中文、英文、日文直播,粉絲遍佈不同地區。
對她來說,最大的挑戰不是「有人斗內嗎?」而是「不同地區的粉絲能不能方便支持?」。
- 如果只靠 YouTube Super Chat,美國觀眾用得很順,但亞洲觀眾常常嫌付款麻煩。
- 如果只用 Patreon,西方粉絲覺得方便,但台灣觀眾卻很少綁海外信用卡。
她的解法很聰明:
- 保留大平台曝光 —— YouTube、Twitch 照常開台,讓粉絲能用習慣的方式支持。
- 額外設立 Gank 頁面 —— 在社群與直播資訊欄貼上連結,提醒粉絲:「如果希望支持更直接,可以用這個方式」。
- 提供小回饋 —— 透過 Gank 訂閱的粉絲,能獲得語音感謝或專屬互動。
結果是什麼?
- 粉絲覺得更有參與感,因為「我的錢比較直接到她手上」。
- 秋月祁自己則能有更穩定的現金流,不用再擔心平台抽成過高。
給 VTuber 的幾個提醒
1. 粉絲不只是金額,還是體驗
斗內本質上是一種情感表達,如果平台抽成太高,粉絲會覺得「心意沒被傳達到」。這也是為什麼引導到 Gank 這類在地平台,反而能增加粉絲黏著度。
2. 多平台並行,而不是取代
別擔心觀眾「只習慣 YouTube」。正確做法是:大平台負責曝光,在地平台負責收入。兩者並行,才是最穩定的模式。
3. 透明溝通,粉絲會理解
有些 VTuber 覺得不好意思開口,但其實鐵粉會希望你的努力被看見。只要你用自然的語氣提醒:「透過這個平台支持,我能收到更多,謝謝你們!」,很多人會願意配合。
長期規劃與心態
- 不要被數字綁死 —— 直播不是只有斗內一種價值,互動與內容才是核心。
- 收入要多元 —— 斗內只是其中一部分,周邊、數位商品、訂閱制都能並行。
- 穩定現金流很重要 —— 在地平台提款快速,對新人來說能大幅減少壓力。
結尾與鼓勵
粉絲願意斗內,就是因為他們真心喜歡你。作為 VTuber,真正該思考的問題不是「怎麼賺更多」,而是「怎麼讓粉絲的心意完整傳達」。
YouTube 和 Twitch 能帶來流量,但抽成高;Patreon 和 Ko-fi 抽成低,但提款麻煩;像 Gank 這樣的在地平台,則在便利性與收入效率上,提供了一個平衡的解法。
正如秋月祁的例子所示:沒有平台是唯一解答,但聰明的組合,能讓你在曝光與收入之間找到最好的平衡。
下次開台前,不妨試試看,把 Gank 連結放進資訊欄,看看粉絲的回饋會不會讓你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