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影響,重創花蓮光復,消息傳出後各路人馬以不同方式希冀能幫助當地盡快復原,湧入捐款、物資,以及許多志工團體、乃至於個體戶,都希望能發揮一己之力震災。
正值教師節連續假期,因此更多志工加入救災行列,反而產生了人力、物資分配不均,各種調度亂象。我和朋友雖想利用難得的假日協助,卻也擔心去了可能因為現場混亂沒辦法幫上忙,甚至可能會添亂,內心真的是天人交戰。
在與光復在地友人確認狀況後,表示仍有人力需求,並可以提供暫宿的空間,因此我與朋友訂到回程車票後,確定可以出發!因為週日白天我們兩人各自還有事務待處理,告一段落後才能出發,抵達光復已是晚上八點多。

台鐵車上廣播感謝前來光復協助的超人們,即將到站!
昔日寧靜純樸的光復,如今成為這樣的景象。

友人家的一樓已大抵清運完成,我們也能夠在二樓打地鋪,能有一片淨土躺平覺得很感恩。但仍是缺水的狀況,因此無法洗澡。
而我朋友透過社群群組來回確認仍需要人手協助的住址、欠缺的工具,隔日早上便帶著單輪車、鏟子等工具前往案場。
途中遇到一位大姊和老太太,兩位表示清晨五點半就來到光復協助,因年邁體力不好沒辦法做太久,現在準備要回去了。不分年齡、性別,大家都想為這塊土地盡一份心力。

幾乎滅頂的車輛
清泥是非常體力活的工作,攙和著水的泥土非常沉重,腳也容易深陷在泥濘中拔不出來,且也需要熟悉鏟子的特性,確保自己不會受傷,同時能有效協助。
覺得自己的力氣太小了,鏟沒幾下手就很痠,汗如雨下。
同時也要提醒夥伴要補充水分,在如此濕悶的天氣,真的很容易熱傷害。
千萬不要硬撐連續工作,適時暫停換手,休息補水再換回來,才能確保大家都還能保持一定效率進行。
我們鏟了老半天才終於把裡面滿是泥沙的洗衣機翻滾出去防火巷,有所進展,繼續往內鏟。
過程中也發現除了人工鏟泥外,山貓怪手需要同步將鏟出去暫存在門口及馬路上的廢料清運出去,否則也無法再堆積更多。
然而這部分並沒有統籌規劃,因此我們這些志工團體只能看著眼前能做的,各自努力。
中午時雖有統計便當需求數量,然實在沒什麼胃口,便婉拒,我和朋友稍做休息,吃了罐八寶粥後便繼續鏟泥。
由於訂到的票僅剩下午兩點半的普悠瑪,因此做到一個段落後,便回友人家整理行囊準備回台北。
其實才協助半日便感到體力已經耗了大半,不確定究竟是否有所幫助?難想像居民們已經在此對抗污泥五日,再來還需要多少時間,才能恢復家園?
但我想挖一鏟、是一鏟,只要有推進,就能離恢復家園的日子再近一些。
這是一場全台灣的馬拉松接力賽,再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還是需回來工作、回歸日常,今天得交棒出去,相信一棒接一棒,大家一起努力,光復「光復」。
協助災後修復重要提醒
請自己照顧好自己|沒有人有義務要協助你,現場資訊混亂且繁忙,能先查找的資訊請自行統整和判斷。
別讓你的善舉變成他人的負擔|現場已經要清運大量的淤泥和破損的家具,不要產生不必要的垃圾、或是沒有確認需求就送物資,造成當地更多的處理成本。
穿著建議|
- 排汗衫
- 透氣好活動的長褲
- 雨鞋+雨鞋套
- 塑膠手套+棉手套
- 護目鏡(一路上塵土飛揚)
- 口罩(防粉塵及細菌)
- 頭巾或毛巾(擦汗用)
隨身物品|
- 飲用水
- 乾糧補給品
其他資訊|
事後|
以消毒水浸泡消毒衣褲、雨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