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挖一鏟是一鏟|花蓮光復災後復原紀實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受到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影響,重創花蓮光復,消息傳出後各路人馬以不同方式希冀能幫助當地盡快復原,湧入捐款、物資,以及許多志工團體、乃至於個體戶,都希望能發揮一己之力震災。

正值教師節連續假期,因此更多志工加入救災行列,反而產生了人力、物資分配不均,各種調度亂象。我和朋友雖想利用難得的假日協助,卻也擔心去了可能因為現場混亂沒辦法幫上忙,甚至可能會添亂,內心真的是天人交戰。

在與光復在地友人確認狀況後,表示仍有人力需求,並可以提供暫宿的空間,因此我與朋友訂到回程車票後,確定可以出發!

因為週日白天我們兩人各自還有事務待處理,告一段落後才能出發,抵達光復已是晚上八點多。

raw-image

台鐵車上廣播感謝前來光復協助的超人們,即將到站!

昔日寧靜純樸的光復,如今成為這樣的景象。

raw-image

友人家的一樓已大抵清運完成,我們也能夠在二樓打地鋪,能有一片淨土躺平覺得很感恩。但仍是缺水的狀況,因此無法洗澡。

而我朋友透過社群群組來回確認仍需要人手協助的住址、欠缺的工具,隔日早上便帶著單輪車、鏟子等工具前往案場。

途中遇到一位大姊和老太太,兩位表示清晨五點半就來到光復協助,因年邁體力不好沒辦法做太久,現在準備要回去了。不分年齡、性別,大家都想為這塊土地盡一份心力。

幾乎滅頂的車輛

幾乎滅頂的車輛

清泥是非常體力活的工作,攙和著水的泥土非常沉重,腳也容易深陷在泥濘中拔不出來,且也需要熟悉鏟子的特性,確保自己不會受傷,同時能有效協助。

覺得自己的力氣太小了,鏟沒幾下手就很痠,汗如雨下。

同時也要提醒夥伴要補充水分,在如此濕悶的天氣,真的很容易熱傷害。

千萬不要硬撐連續工作,適時暫停換手,休息補水再換回來,才能確保大家都還能保持一定效率進行。

我們鏟了老半天才終於把裡面滿是泥沙的洗衣機翻滾出去防火巷,有所進展,繼續往內鏟。

過程中也發現除了人工鏟泥外,山貓怪手需要同步將鏟出去暫存在門口及馬路上的廢料清運出去,否則也無法再堆積更多。

然而這部分並沒有統籌規劃,因此我們這些志工團體只能看著眼前能做的,各自努力。

中午時雖有統計便當需求數量,然實在沒什麼胃口,便婉拒,我和朋友稍做休息,吃了罐八寶粥後便繼續鏟泥。

由於訂到的票僅剩下午兩點半的普悠瑪,因此做到一個段落後,便回友人家整理行囊準備回台北。

其實才協助半日便感到體力已經耗了大半,不確定究竟是否有所幫助?難想像居民們已經在此對抗污泥五日,再來還需要多少時間,才能恢復家園?

但我想挖一鏟、是一鏟,只要有推進,就能離恢復家園的日子再近一些。

這是一場全台灣的馬拉松接力賽,再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還是需回來工作、回歸日常,今天得交棒出去,相信一棒接一棒,大家一起努力,光復「光復」。

協助災後修復重要提醒

請自己照顧好自己|沒有人有義務要協助你,現場資訊混亂且繁忙,能先查找的資訊請自行統整和判斷。

別讓你的善舉變成他人的負擔|現場已經要清運大量的淤泥和破損的家具,不要產生不必要的垃圾、或是沒有確認需求就送物資,造成當地更多的處理成本。

穿著建議|

  • 排汗衫
  • 透氣好活動的長褲
  • 雨鞋+雨鞋套
  • 塑膠手套+棉手套
  • 護目鏡(一路上塵土飛揚)
  • 口罩(防粉塵及細菌)
  • 頭巾或毛巾(擦汗用)

隨身物品|

  • 飲用水
  • 乾糧補給品

其他資訊|

事後|

以消毒水浸泡消毒衣褲、雨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單身獨居女子的日常
1.3K會員
114內容數
因為熱愛萬華而從桃園微北漂到萬華租屋,展開落腳台北的獨居生活。 分享單身獨居女子的日常生活,簡單寫寫食譜、探挖各地美食、或分享一個人的旅程。
2025/09/19
2025關渡國際自然藝術季以「20/25 看見關渡,自然作為一種解方」為主題,邀請國際藝術家進行創作,展覽作品融合自然元素與藝術巧思,引領觀眾反思人與環境的和諧共存。介紹多件作品,如《白頭翁》、《關渡三體》、《呼吸》及《能量守恆》等,並分享參與工作坊的體驗,闡述藝術家透過作品傳達的理念。
Thumbnail
2025/09/19
2025關渡國際自然藝術季以「20/25 看見關渡,自然作為一種解方」為主題,邀請國際藝術家進行創作,展覽作品融合自然元素與藝術巧思,引領觀眾反思人與環境的和諧共存。介紹多件作品,如《白頭翁》、《關渡三體》、《呼吸》及《能量守恆》等,並分享參與工作坊的體驗,闡述藝術家透過作品傳達的理念。
Thumbnail
2025/08/03
透過ChatGPT生成個人靈獸,意外獲得兩種截然不同的靈獸形象:外顯的夜光狼和內在的火羽靈鳳。文章分享了生成靈獸的過程、靈獸的圖像、特質和象徵意義,並藉由朋友的解讀,將兩種靈獸結合詮釋為外在與內在自我的投射。
Thumbnail
2025/08/03
透過ChatGPT生成個人靈獸,意外獲得兩種截然不同的靈獸形象:外顯的夜光狼和內在的火羽靈鳳。文章分享了生成靈獸的過程、靈獸的圖像、特質和象徵意義,並藉由朋友的解讀,將兩種靈獸結合詮釋為外在與內在自我的投射。
Thumbnail
2025/07/25
726出門投票,大罷免大成功!
Thumbnail
2025/07/25
726出門投票,大罷免大成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4,8,3洪災后往探羅木斯溪,步道入處已半毀,再入更艱難,幾番仆幾番起,抱憾止,折回;談復原十年也難! 洪災茂林心繫念 壁傾土流溪腸斷 徑埋竹亂枯木橫 路悼戀折千萬般
Thumbnail
*2024,8,3洪災后往探羅木斯溪,步道入處已半毀,再入更艱難,幾番仆幾番起,抱憾止,折回;談復原十年也難! 洪災茂林心繫念 壁傾土流溪腸斷 徑埋竹亂枯木橫 路悼戀折千萬般
Thumbnail
2024年7月24日花蓮因颱風被女兒牆砸落身故的真相。
Thumbnail
2024年7月24日花蓮因颱風被女兒牆砸落身故的真相。
Thumbnail
週五的下班,算是微微的解放心情,再怎麼煩躁,也是下周一再面對就好,由於假日還有PT,所以週五時光特別珍惜。還是背著工作用包和手提的裝滿各種水壺的提袋,到了新竹立即就走到護城河邊樹蔭下散步,換個心情,沒多久往河內一看有一些石頭,就是讓人可以體驗踏石過河的地方,對面的年輕小情侶,穿著拖鞋也,有點擔心,但
Thumbnail
週五的下班,算是微微的解放心情,再怎麼煩躁,也是下周一再面對就好,由於假日還有PT,所以週五時光特別珍惜。還是背著工作用包和手提的裝滿各種水壺的提袋,到了新竹立即就走到護城河邊樹蔭下散步,換個心情,沒多久往河內一看有一些石頭,就是讓人可以體驗踏石過河的地方,對面的年輕小情侶,穿著拖鞋也,有點擔心,但
Thumbnail
河床的變質岩互相平行、橫向堆疊 上溯約10分鐘,會遇到一個比較危險的崩壁 堰塞湖本人超級美的 前方就是2號溫泉 水溫約35-40左右,晚上泡會冷,2號溫泉可以容納約七個人。
Thumbnail
河床的變質岩互相平行、橫向堆疊 上溯約10分鐘,會遇到一個比較危險的崩壁 堰塞湖本人超級美的 前方就是2號溫泉 水溫約35-40左右,晚上泡會冷,2號溫泉可以容納約七個人。
Thumbnail
這次清明四天連假,依照慣例回花蓮老家 特別是0403大地震後,更是在心頭一緊的擔心下,感恩我能搭著火車回家 我家,一切平安 回到家放好行李,我騎著摩托車到花蓮市繞一繞,觸目驚心的景象、封閉的道路,正常運作的白日裡,我的內心感受一股很大的波動,儘管我家並不住在這一帶,但這是我成長回憶裡熟悉的一部
Thumbnail
這次清明四天連假,依照慣例回花蓮老家 特別是0403大地震後,更是在心頭一緊的擔心下,感恩我能搭著火車回家 我家,一切平安 回到家放好行李,我騎著摩托車到花蓮市繞一繞,觸目驚心的景象、封閉的道路,正常運作的白日裡,我的內心感受一股很大的波動,儘管我家並不住在這一帶,但這是我成長回憶裡熟悉的一部
Thumbnail
看到花蓮強震重創「砂卡噹步道」,讓我們家人都感到十分難過。原因是在2022年12月底,我們家曾經一同出遊花蓮,拜訪當地的個個知名景點,最讓我們印象深刻就是--砂卡噹步道。 當時曾經寫下旅遊文~~ ------分隔線------ 出去走走!元旦花蓮之旅3砂卡礑步道 離開「台泥DAKA」
Thumbnail
看到花蓮強震重創「砂卡噹步道」,讓我們家人都感到十分難過。原因是在2022年12月底,我們家曾經一同出遊花蓮,拜訪當地的個個知名景點,最讓我們印象深刻就是--砂卡噹步道。 當時曾經寫下旅遊文~~ ------分隔線------ 出去走走!元旦花蓮之旅3砂卡礑步道 離開「台泥DAKA」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