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日為2025關渡國際自然藝術季的開幕日,主題為「20/25 看見關渡,自然作為一種解方。」
每年藝術季會邀請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來到關渡自然公園進行在地藝術創作,今年正好邁入20週年,累積了170件作品,除了回顧歷年來的創作成果外,同時也希望藉此反思與展望。


明信片,層層堆疊蓋不同顏色的印章
抵達時正巧園區導覽開始,隨著專業的解說員,了解各國藝術家來到關渡的自然觀察藝術作品。
安身立命的鳥巢-《白頭翁》
因觀察到白頭翁為關渡公園最普遍的鳥種,立陶宛藝術家Arvydas Ališanka,以此概念創作《白頭翁》,全部材料取材自關渡公園。
不只是鳥要築巢,人也需要「築巢」,走進牠的身體中,成為鳥的一部分,透過此件作品換位思考,從鳥的角度想像築巢的心情。
你可以開啟對話,抑或是選擇沉默-《關渡三體》
來自美國的Herb Parker以竹子和蘆葦搭建成三間「連棟」小屋《關渡三體》,也都是取材自關渡附近的自然媒材,在裡頭能聞到淡淡的蘆葦清香。
屋內讓人相視對坐,提供一個空間,讓你自行決定想不想跟對坐的人對話?抑或是閉上眼睛,感受人與自然的關係。
自然和諧地《呼吸》
《呼吸》為韓國藝術家朴俸伎,來台第三年的創作作品。 以竹子為創作主題,想像大自然的呼吸型態—像是水珠—渾圓和諧。 並為這偌大的水珠留了一個小入口,讓人可以走進水珠中。而刻意安排在靠近土壤的位置,是希望人們懷著謙卑的態度進入到水滴,感受被水珠包覆的感覺。
在裡頭,你可以或坐或躺,在「竹蔭」下放鬆自我,跟著大自然一起「呼吸」。
共創更多的水珠
當日我參加了此件作品的工作坊,一起透過麻繩將大大小小的竹圈與竹圈相互連結,共創下一顆小水珠。 看到藝術家將上一個場次的共創骨架拆除,能有幸共同完成作品,很有成就感!
還剩下多少能量呢?一起體驗《能量守恆》
這是我在園區內非常喜歡的作品-《能量守恆》,來自荷蘭的行為藝術家Ieke Trinks。
上午導覽員已經將全區作品大致介紹過,下午我恰巧跟上了由Ieke Trinks親自帶領的工作坊,於是更加深度地體驗其創作理念。
在整個園區中,共有設置六根竹片,每一根竹片的上方,繪製了電池電量,並寫著一段提醒的文字。
同一條路,不同的心境

這是一個向上的小斜坡,我們用不同的走路方式:倒著走、橫著走、慢動作走......,因為動作放得很慢很慢,能仔細覺察每一條肌肉的變化。明明上午才走過這條路,因為腳步放慢,在往上的過程,感受到能量的輸出。
同一條路在下坡時,則用輕快的腳步踩踏,彷彿是在山林間愜意跳動的小動物,特別歡快。
跟爬山經驗很類似,上山時大量耗能,汗如雨下,明明已經覺得體力耗盡,下山時,卻仍能腳步輕盈地往下走,謝謝自己又完成了一座山,更期待著下山後大啖美食,犒賞辛苦的自己。
雖然過程消耗大量體力,卻因為過程中大自然帶給自己的正能量,而有充電的感覺。
累了嗎?這裡剛好有張「座椅」
這棵構樹也很令人驚喜,它原本只是園區其中一棵樹。因藝術家的雙眼,看見了它的獨特,特別請示主管機關,開放這棵樹成為他表達自然藝術的一部分。
因為這棵樹的自然型態正適合當一張座椅,更美好的是-望出去的景致非常漂亮,伴隨著微風輕拂,就在這靜靜地發呆也挺好的。
也讓我想到日常生活可能有很多覺得「普通」的事物,而不會多做停留。是的,這棵構樹不過就是園區眾多樹木的其中一棵,因為藝術家的發覺,雖然並未直接在它身上做任何的創作,它仍舊是一棵構樹,卻有了新的意義。
放慢腳步,張開充滿好奇心的雙眼、換個方向或角度去觀察,甚至是將視角拉遠拉近,生活中會有更多意想不到的驚喜與樂趣。
躺下吧,讓自己與能量一同休息
特別喜歡這件作品,邀請你關閉身上所有電子裝置,包括手機,此刻,只有你與自然。
躺在跟草一樣高的位置,呼吸著土壤與肥料的味道,閉上眼睛聆聽遊客的腳步聲、鳥叫蟲鳴,張開眼睛是樹葉間透著藍天白雲和不刺眼的陽光。
你今天用了多少電?
這件作品將每塊木頭上畫上電力符號,示意大家想想,今天到此刻使用了多少電器?使用一個、拿一個起來。
其中一位參加者脖子上掛著一台手持電扇,回想自己早上開燈,打開冰箱拿早餐,出門開車......,我們似乎已經脫離不了大大小小的電器!
從這樣想到一件拿一塊的方式,肩上越來越沉重,原來我們生活似乎脫離不了能源,真的很有感!
能量耗盡?抑或電力滿溢?覺察自己的能量守恆方式
走了一圈園區,Ieke Trinks問大家還剩下多少能量?有些人說快沒了、有人則是能量滿滿。
人不像手機,會有這麼明確的電量顯示,必須透過自我覺察,感受自己現在還有多少電力。
對我而言,放慢腳步、放大感知,將自我的能量與大自然連結,在這樣的過程中,是一種充電。
最後,邀請我們思考自己能如何減少能源的使用,畫下來或寫下來,貼在小屋外牆。我也隨筆將今日的感受畫下來。

自然如何能作為一種解方?
除了上述分享的作品外,還有許多別具風格的創作,以不同視角反思人與環境的關係,試圖找到可能的答案。
對我而言,在爬山多年的經驗中,更深感環境的改變愈趨顯著,不僅是人為垃圾、多餘的人造設施對環境也都是一種破壞。我們不應關在冷氣房裡討論與大自然和平共處的解方,而是親自走進去,感受自然、同理自然-因為「人」正是自然的一部分。
移除人為干預,減少不必要的生產,降低過度的浪費,當「自然」能自然而然,我想,便是最佳解方。
下次休假不妨來關渡自然公園走走,記得放慢你的腳步,讀取大自然帶給你的訊息,也許能得到屬於你自己的解方。
除了觀賞藝術創作外,也可以多留心觀察其他的自然生態,關渡有非常多的鳥類,我在一棵樹下駐足許久,有各種鳥鳴聲,終於讓我捕捉到牠!雖然認不出來牠是誰?

有請鳥類專家解答牠是誰~
2025關渡國際自然藝術季資訊
- 展期|2025/9/22-2025/12/31
- 地址|台北市北投區關渡路55號(關渡自然公園)
- 開放時間 |週二至週日(週一休園)09:00-17:00
- 票價|60元/一般民眾,優惠票價資訊請參考關渡自然公園官網
- 官方連結|官網、Facebook、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