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第二节–经过转化的舍利

更新 發佈閱讀 19 分鐘
raw-image


在阿姜曼荼毗后得到一些被分送的碎屑遗骨的人,都将这些遗骨安置在适当的圣骨匣里,供奉顶礼这些遗骨以示对他的尊敬。荼毗后大家便分道扬镳,各自打道回府,也就没有再进一步听到这方面的事了。直到四年后,泰国呵叻府Suddhiphon饭店与Siriphon Phanit商店的老板Khun Wan Khomanamun先生,因为一场法会而回到了色军府。他供养了一匹布给Suddhawat寺,这间寺院就是阿姜曼离世的地方,寺院的住持回赠他一块从阿姜曼荼毗中得到的遗骨。他回到家后,决定将新得到的遗骨安置在四年前他安放阿姜曼遗骨的骨匣里。当他打开骨匣后,他惊讶地发现那些在荼毗上得到的遗骨碎片全都转化为水晶舍利了![i]他看到这个现象,因太过惊讶而为之亢奋。他赶紧派人去查看在Suddhiphon饭店里另一个保存阿姜曼遗骨的骨匣,也发现那些遗骨全都变成了水晶舍利!原遗骨的一小部分仍维持粗粉末的状态;但不久后,也都发生了一样的转变。最后,Khun Wan先生所有的两个骨匣里一共有三百四十四颗舍利,这是第一起阿姜曼的遗骨被发现转变为舍利的实例。

这则奇迹的消息迅速地流传开来,很快就有人上门乞求想分一些舍利。Khun Wan居士是一个非常慷慨的人,他很慈悲地成全他们的请求。于是,他一次会分送一、两颗舍利给他们;他曾有两次很大方地送我一些舍利。第一次,我获赠五颗;第二次,两颗。我一共有七颗舍利。我获得舍利后立即公开我拥有稀有之物的这件事。我非常开心拥有这些东西,但我的嘴却不懂得适可而止保持缄默,最后我失去了 —— 一些女人来把它们给拿走了。但,奇怪的是,对于她们占我便宜这件事我竟一点都不感到难过,而且已经没有什么好宣传了,我的嘴也终于懂得适可而止。

我有稀有之物的消息传开后,第一批跑来找我并希望能一窥其物的都是女人。我把舍利拿出来后,首先,一个女人把其中一颗挑起来端详;接着,另一个女人把另一颗也挑起来检视。在我搞清状况前,她们两人都偷偷地把舍利放进自己的口袋里,佯装无辜问我可不可以也保有舍利?那种情况下,谁还敢要她们归还,让自己难堪两次?就从那一次起,我已经没有任何阿姜曼的舍利了。后来,听说Khun Wan居士因为送出太多的舍利给其他的信众,自己也所剩无几了;于是,我不敢再去打扰他。

据我的了解,Khun Wan先生在呵叻府的商店就是第一处发现阿姜曼遗骨转变为真身舍利的地点。从那时起,像这样的舍利在许多地方都有出现,那些都是拥有阿姜曼遗骨碎片的居士以极敬爱之心持续供养的地方。即使到了今天,依然有人发现阿姜曼遗骨转化为舍利的情形,然而这些有舍利的家庭都非常的低调,他们深怕其他人会跑来跟他们要求分享这些稀有无价的宝物。总之,如果内心不能与阿姜曼联结的人,将会发现就算是连一颗舍利都很难获得。只要看我就好:之前我也有几颗,但因缺少必要的福德去看顾它们 —— 我只好交给其他人,让他们代替我去看顾它们。

阿姜曼的舍利有许多神奇、不可思议的特质。有一位有两颗舍利的人曾许下一个庄严的愿望:如果舍利能由两颗变成三颗,那么他会将这三颗舍利分别看成是「三宝」 ——  佛、法、僧。没多久,第三颗舍利真的由其他两颗生出。另一个也拥有两颗舍利的人也许了相同的愿望,但结果却事与愿违,舍利不增反减,两颗变成了一颗,这让他大失所望。这个人跟我说了这件事,并希望我能给他建议。我跟他解释不论是三颗、一颗,又或者只是尚未转化的遗骨碎片,这些本质上都是阿姜曼身体的遗物,所以不该为了两颗变成一颗而失望,因为它们一样都是一种奇迹,还有什么比这件事更神奇的?甚至从阿姜曼头上取得的头发样本 —— 也就是每个月当他剃头时所收集的,现在被许多地方的人保存供养 —— 也都同样转化为舍利。不管是哪一种情形,这些结果都一样,都是在经历一种本质上的转变,都变成了舍利。

拥有阿姜曼真身舍利的人因为都非常地珍惜它们,所以他们都相当低调。但,若有人以怀疑的态度问他们阿姜曼的遗骨是否真的变成了舍利,这些人都会明确地回答「是」。如果他们接着被问到是否可以分出一些舍利时,他们只会笑着说他只有几颗,所以不可能再给别人了,以此避免别人来索取。也因此,当时很难找到真的拥有阿姜曼舍利的人。即使是受他们所敬重的高僧来问他们,他们也只是含糊其词顾左右而言他。对于这些如此尊敬与珍惜阿姜曼舍利的人,我们都必须以同理心来看待。

阿姜曼生前当老师的时候,其影响力无远弗届。他对追随者所经历的焦虑感与精神上的压力,都有非常有效的舒缓方法。许多人都曾说,当他们决定造恶,或心情焦虑烦躁,甚至想杀人报仇时 —— 只要一想到阿姜曼,这些负面情绪与想法就会立即消退,就好像阿姜曼以清凉的水浇熄他们熊熊燃烧的心,让他们能看清自己的邪见,他们有害的负面思惟就这样烟消云散了,这种释放的轻安感使他们当下很想在他的面前五体投地顶礼。许多在家追随者也都证实过这一点,所以一定还有更多使用忆念阿姜曼的力量而成功降服恶念的例子没有公开。同样,也有许多比丘使用对阿姜曼的信心力量来降伏他们心中的欲望。

在阿姜曼的一生中,教过数不清的人,他们也因此变为正直与善良的好人。从他成为比丘之后,至少有四十年的时间都花在教导全国各地的出家与在家人。只要想一想在四十年的岁月中,有多少的出家与在家众接受过他的指导。如果我们只讲到比丘,那些有禅定成就的人就已不计其数了。这些比丘后来都成为了阿姜(禅师),教导他们的弟子如何开展未来坚定的路。这一切都肇始于阿姜曼的努力开拓,将修行的知识与心得传递给他人。若没有他的指引,他们就找不到正确的路,更别说去指导他人修行。

要在心中打下一个稳固的心灵基础,让它能合理、适切地固定住,这项工作极其重要又困难 —— 远比我们以前所从事过的任何工作都还要困难。心灵的建设,就像其他的工作一样,要听从心的领导。事实上,善与恶,是与非,心既是一切事件的始作俑者,也是导演。由于在一切的道德议题上,心同时扮演仲裁者,也扮演监工,那么当它愈了解自己及它与善、恶、对、错等事件的关系时,它就愈有能力以一种平稳、安全、喜悦的方式来扮演自己。我们这些人,既然都知道了阿姜曼这方面知见的奥秘,就该以不可动摇的信心来礼敬他。当他还在世的时候,我们就不断感受到他知见的奥秘,就算如今他已远去,我们仍然不会忘记。我们不禁以深深无尽的感激来追忆他。

当谈到开展人心时,阿姜曼是评价最高的老师 —— 直触世人生命重要核心的一种开展。一个在「法」中开发良好的心是不可能承受不利的果报。不但如此,我们敢说,一个已经充分开发的心是绝不可能承受任何不利的果报,一切的行为都会带来有益的善果。若适当的心灵开展跟得上物质开发脚步的世界,肯定是一个真正进步的世界,人们一定能平安又快乐的生活在其中。当物质世界必须以损伤心灵世界来当作进步的代价时,人类的心会一直燃烧,于是乎世界将大规模经历斗争、压迫、剥削、堕落腐化,像这样的世界就等于是提前看到了地狱之火。如果你想事先知道地狱之火是怎样的一个情况,你只要去看缺乏心灵开发的世界就好;也就是不断受到负面心灵所污染的世界。当心灵被忽视,人类的行为就会出现偏差、不道德、令人恼怒,甚至相当有攻击性。正因如此,一个被不当的行为所支配的世界根本就毫无幸福可言与值得称许之处。

了解到这一点后,聪明、有智慧的人会重视心灵的开展胜过任何的事物 ——  毕竟那些都只是心灵的产物。一旦心灵得到了良好的开展,紧接着它主要的影响力会净化人的一切行为,于是乎这个世界会在心灵已开发的智者领导下享受着平安与幸福,他们会依循「法」的原则,以理智去努力治理社会。

对那些聪明绝顶但缺乏心灵修持的人,我们千万不能轻易去赞美或相信他们,就算他们聪明到能上外层空间去探索太阳、月亮、星星。这种世俗的成就并没有那么重要;特别是对自己的错误或散发危害社会的毒素却不自觉的那种有问题的聪明。如果盲目地运用这种「聪明」的知识,很可能会导致如动物般的掠夺行为,无情地攻击并吞噬彼此,并深信这么做是满足欲望的一种聪明方法。不管我们的社会地位是什么,真正的聪明才智是我们运用理性原则的能力,能带给我们自己与他人繁荣昌盛,没有必要靠文凭来证明它。能带给我们自己与他人和平与幸福的思想与行为才是真正智慧的果实;应该这么说,它们认证了自己。我们没有必要靠吹嘘自己的文凭来证明自己的智商,事实上,这种认证可能背地里变成了一种不道德的掩饰。如果是这样,手段偷偷摸摸,但对他人造成的侵扰却清楚可见 —— 制造出的麻烦到处都清晰可见。

这就是当心灵开展被忽视时所产生的危害。谁会相信物质单独的开发 —— 心被无明与私欲腐蚀的人所驾驭驱使 —— 会带给这个世界真正的和平与繁荣?只有对道德议题完全没有感觉的人才会接受这种观点。那些心灵有开发与未开发的人,他们在行为上的差异有如白天与黑夜之别。正因如此,佛陀不鼓励开发神通的禅定成就,例如:飞天遁地,或在水面上行走。他不会去称赞这方面的智慧,相反地,他会称赞在品德方面付出努力,彻底提升自己的那种智慧,不管他是透过禅定成就或其他方法来达到这个目的。像这样的人,对自己或他人都是一种福报,因为知足才是决定我们的世界到底有多幸福的主要关键因素。依着无常的变易性,就算我们的健康状况或生理需求可能都不稳定,但只要我们的心能少欲知足,我们就能幸福安乐,可抵抗难以承受的生活。

阿姜绍与阿姜曼的遗骸自行转化为舍利的这件事引发了一些问题。就在阿姜曼的舍利第一次出现的时候,这项奇迹的消息没多久就传开来了,很多人好奇为什么一般人的遗骸不能也转化为舍利:毕竟,阿罗汉的遗骨与凡夫的遗骨都是由同样的元素所组成,为什么只有阿罗汉的遗骸可以变成舍利?两者间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

简单讲,我个人的解释就是「心」,或称做「心识」,就是基本、关键的因素。虽然「心」对一切的众生来说是很常见之物,但每一个人在力量与质量方面却有着很大的差异。就阿罗汉来说,他的心是无漏解脱心(没有烦恼、没有垢染的心),也就是全然的清净;而另一方面,一般凡夫的心,却是杂染的心;也就是受无明所染着。不管是哪一种情况,心的本质 —— 是主要且根本的动力 —— 对于身体所属的各种因缘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比如说,阿罗汉的心是纯然清净的,那么它很可能有能力连带净化了身体的各种成分,也因此,使得他的骨骸转变成舍利。虽然一般凡夫的身体也是由相同的成分所组成,身体的主宰「心」却充满着无明烦恼,它没有能力去净化身体的成分。因为身体的成分没有被净化,所以一般凡夫被火化后的遗骸仍未改变,这也反映出了他的心不清净。我们可以这么说,被净化的身体成分就等同于圣者的无漏心,而凡夫的身体成分则等同于凡夫的烦恼心。进一步来说,阿罗汉的心,他的身体成分 —— 迥异于一般的凡夫,因此他的骨骸也一定不同。

然而,我不确定的是,是否所有的阿罗汉死后遗骸都会自动转化为舍利。一个已达到阿罗汉程度的人,在他证得阿罗汉的那一刻梵行已立(全然清净),但问题是,当每一个阿罗汉的身体被火化后,他的遗骸是否都会变成舍利?阿罗汉与阿罗汉之间,在他们分别证果与离世般无余涅盘的那一刻,时间上存在着重大差异。住世的阿罗汉,在他证果后身体也维持了好一段时间,所以当他们离世般无余涅盘后,就非常有可能变为舍利,这涉及到时间长短的问题。阿罗汉的心藉由不同的生命维持系统在身体方面维持着目前的身体成分,例如呼吸。而同时,阿罗汉每天都会在各地持续他内在禅定的修持,禅定会逐步净化他的身体成分,直到他梵行已立(全然清净),结果在他离世般无余涅盘之后他的遗骨就会变成舍利。但我不确定阿罗汉的遗骨,在他证果后就马上圆寂,会真的变成舍利,因为他的身体并没有受到跟上述一样长时间的净化历程。

一个被归类为缓慢且循序渐进证果的阿罗汉,他可能在证得阿那含三果的时候,便卡在那里停留了一段很长的时间。在他的心有足够的力量与技巧超脱轮回之前,他必须花很多的时间在阿那含果与阿罗汉道之间来回地内观。为了达到阿罗汉果的阿那含内观过程事实上就是一种净化身体成分很有效的方法,当最后证得阿罗汉果时,在他离世般无余涅盘之后遗骨就可能已经变成了舍利。但另一方面来说,我不确定一个很快就证得阿罗汉的人,当他立刻离世般无余涅盘时,也一定会变成舍利,因为他的无漏清净心并没有太多的时间去净化他的身体成分。至于一般凡夫的有漏烦恼心,根本就没有能力将遗骨变成舍利。

不是只有阿姜曼的遗骸很清楚地变成舍利,有一些舍利自己也发生了一些惊人的改变。就如同我之前提到的,有两颗舍利的人许下一个神圣的愿望,希望它们能变成三颗,结果就真的多出了一颗作为回报;但也有许愿得到第三颗的人,结果竟反而从两颗减为一颗。虽然这些都看似不可能,却都真实上演了。

还有另一个神奇的例子,有一个在早上得到两颗舍利的人,到了傍晚他再去看的时候,竟发现已经变成了三颗:从早上到傍晚这么短的时间,它们竟然从两颗增加到三颗。事件中的主角是一位高阶政府官员,他对阿姜曼有很强的信心,从阿姜曼般涅盘到他荼毗的这一段期间,这个人几乎在荼毗各方面都极尽安排之能事。一位上座从呵叻府的Khun Wan先生那里获得一些舍利,他感念这个人的热心协助,于是在某天的早晨送给他一对舍利当纪念。当这份珍贵的礼物交到他的手上时,那一刻他感到一股排山倒海而来的喜悦。但当时他手边没有适合的东西可以放,他只好暂时拿一个空的鼻烟壶来放舍利。他盖紧盖子,将鼻烟壶放进衬衫的口袋里,扣好扣子,以确保不会遗失。那天早上他离开寺院后,这个男子就直接去上班。他一整天都不时想起自己收到的舍利,一直处在光明、喜悦的心境。

傍晚他回到家后,他兴奋地告诉家人他收到了一份从未收过的天大礼物。等全家人都围上来看是什么东西时,他作了一个适合放置舍利的圣龛。他打开鼻烟壶的盖子要倒出舍利时,他惊讶地发现,里面有三颗舍利。这一幕更加深了他对阿姜曼的敬仰,他抑制不住收到舍利的喜悦,欢喜到不能自已。他大胆对妻子与孩子宣称这真的是一项奇迹 —— 这就是阿姜曼真的是阿罗汉的证明。但他的家人却有些怀疑,也有点担心,可能是他早上的时候算错了。他不接受这样的说法,激动地争辩他确实记得早上从上座那里得到的只有两颗舍利,他坚称他是以极大的欢喜与敬意接受,就算在工作中,他仍记挂在心里,不断想着「两颗舍利,两颗舍利……」,彷佛变成了一种禅修的业处了,所以他怎么可能会忘记有几颗舍利呢?他告诉他的家人如果他们仍有怀疑,明天他就带他们去找那位上座证实,这样他们到时就会相信他说的都是真的。但他的家人不想等,他们决定立刻就去。于是,他们都一致决定直接出发。就在抵达寺院时,这个高级官员问上座早上到底是给他几颗舍利。

「我给你两颗了,你为什么这么问?是不是掉了一颗?」

「不是,一颗都没掉。事实上,它们还增加了一颗,所以现在我有三颗。我会这么问,是因为我返家打开壶盖倒出舍利时,竟然有三颗,而不是我期待看见的两颗。这让我高兴到颤抖不已,我赶紧告诉我的太太跟小孩,但他们都不相信我,说是我算错了,他们坚持要我回来跟您确认。现在我知道真相,我更喜悦了,怎样?你们还有什么话好说?现在相信我了吧?」

他的太太笑着说她只是担心他可能算错了,又或者他是在跟她开玩笑,她只是想要确认而已。既然真相已大白,她当然相信了,她不会否认这个事实。这位上座也笑着对她解释这件事发生的经过:「今天早上我给你先生两颗舍利,那是因为他对阿姜曼及其他的僧众总是特别的热心。从阿姜曼离世后到荼毗的这段期间,他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协助。我一直感念在心,这些舍利在现今极为稀有,所以,当我从呵叻府的Khun Wan先生那里得到几颗舍利后,我就为妳的老公预留了几颗当作纪念。阿姜曼算是第一位我遇见过遗骨会转变成舍利的人,虽然这种事情在古代的文献中就已提过,但我从来都没有亲眼见过,现在我已经目睹不容否认的证据了。请将它们保存在适当的地方,并好好地照顾它们。万一有一天它们突然消失了,到时你们的失望恐将远远超过数量增加时的喜悦。别说我没提醒你们,阿姜曼的舍利有非常神奇的性质。当它们只是为了你们而在数量上轻易地增加,但如果你们不恭敬,它们一样能轻易地消失。请将它们放在显眼的高处,每天早晚敬拜它们,它们可能会为你们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好运。我确信阿姜曼绝对是一位梵行已立的比丘,但我不常对别人提起这件事,因为我怕他们会认为我是神经病。你要明白,人们总是容易负面思考,去相信负面的事情;他们很难去正面思考,去相信光明面。也因此,要找到恶人很容易,但要找到善人却很难。反观我们自己,我们可以发现我们都太倾向于负面思考,而非正面思考。」

当上座说完后,这位高阶的政府官员与他的妻子恭敬地向他顶礼并辞别,满怀欢喜地回家。

我提到阿姜曼舍利的这些奇特与神奇的性质,可能会让读者思索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些现象。想要从科学的角度找到证据的人恐怕很难遇到经验上的证据。因为像这类的事情对于仍有烦恼的人来说是不可能揣度的,他们是不可能找到任何一点证据来支持他们的臆测。阿罗汉与我们一般人在身体成分上的差异,清楚地呈现在一个事实上,那就是阿罗汉的遗骨会变成真身舍利。至于有无明烦恼的凡夫的身体成分,就算火化了一百万次,也绝不可能有相同的结果。因此,显然我们一般人是不能与阿罗汉相提并论,光凭他的心是清净的这一点,就足以使他以独特不可思议的方式鹤立鸡群,而他的成就应受到世人的恭敬与供养礼敬。

 

[i] 阿罗汉死后遗留下来的舍利是心灵清净本质中难以言喻的一种奥秘,这种现象非常神奇,似乎已超越了现代科学的定律。由于火的极高温,阿罗汉在火化之后所收集到的骨碎片本质上通常是多孔的。被信徒以极恭敬之心保存数年(有时甚至是几个月)之后,每块骨头中的物质元素以某种方式合成密集、坚硬、如鹅卵石般具有各种半透明和不透明颜色的结晶物。(参看本书前头的彩色图片)

诚如阿姜摩诃布瓦的解释,这种从遗骨到舍利的转化,就是阿罗汉的清净心净化其身体所产生的一种结果。这些舍利都被佛教徒视为珍宝一般所珍惜。因为具有超自然的心灵潜能,这些舍利会带给那些拥有者幸运,甚至是看似奇迹的幸运,这种幸运则与那些拥有者心中的信心及戒德成正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Joe Chiao的沙龍
4會員
295內容數
據說,他化自在天神能自在運用化樂天神所創之樂境,於中變化無窮,樂享無邊。而文學家,亦如化樂天神,以才情妙筆幻化文字世界,讓流連忘返。正因此,本坊取名『他天化樂天書坊』,廣收古今經典文學,如《搜神記》《元曲》《酉陽雜俎》《子不語》《廣異記》等白話譯文。另亦收錄坊主個人遊記、言情、推理、怪談等創作,期以文會友,自娛娛人。
Joe Chiao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9/29
在阿姜曼荼毗后的这一段期间里,他门下传承的许多弟子因为失去了他们生命中最可靠的庇护,所以一直悲痛欲绝。他们四处徘徊游荡,犹如断了线的风筝,随风向四方飘荡。他们的情绪低落,就像失去了双亲、孤苦无依的孤儿一般。因此阿姜曼门下的比丘发现在荼毗结束后,自己都变得相当不稳定。在他们终于打起精神后,他们都深
Thumbnail
2025/09/29
在阿姜曼荼毗后的这一段期间里,他门下传承的许多弟子因为失去了他们生命中最可靠的庇护,所以一直悲痛欲绝。他们四处徘徊游荡,犹如断了线的风筝,随风向四方飘荡。他们的情绪低落,就像失去了双亲、孤苦无依的孤儿一般。因此阿姜曼门下的比丘发现在荼毗结束后,自己都变得相当不稳定。在他们终于打起精神后,他们都深
Thumbnail
2025/09/29
上午十点左右,阿姜曼死亡的消息传遍了比邻的小区;各地的高僧大德与各级政府官员都得知了这项消息。大家都赶到了寺院,渴望瞻仰他最后的遗容。他们聚集在那里的时候,与阿姜曼的资深弟子讨论,并达成了以最适当的方式来安排荼毗的共识。他们认为就一个卓越、举国尊敬的阿姜而言,葬礼一定要能彰显他崇高的地位。同一时
Thumbnail
2025/09/29
上午十点左右,阿姜曼死亡的消息传遍了比邻的小区;各地的高僧大德与各级政府官员都得知了这项消息。大家都赶到了寺院,渴望瞻仰他最后的遗容。他们聚集在那里的时候,与阿姜曼的资深弟子讨论,并达成了以最适当的方式来安排荼毗的共识。他们认为就一个卓越、举国尊敬的阿姜而言,葬礼一定要能彰显他崇高的地位。同一时
Thumbnail
2025/09/29
阿姜曼住在Nong Pheu寺里有五年之久,当一九四九年三月 —— 确切的日期应该是泰历四月十四日 —— 他的身体开始呈现生命即将结束的迹象。那一年,他七十九岁。那一天,第一个疾病恶化的症状出现了,直到最后结束了他长寿的一生[i] —— 那一天,阿姜曼全身遍体颤抖,而他的近侍弟子们也都感受到了颤
Thumbnail
2025/09/29
阿姜曼住在Nong Pheu寺里有五年之久,当一九四九年三月 —— 确切的日期应该是泰历四月十四日 —— 他的身体开始呈现生命即将结束的迹象。那一年,他七十九岁。那一天,第一个疾病恶化的症状出现了,直到最后结束了他长寿的一生[i] —— 那一天,阿姜曼全身遍体颤抖,而他的近侍弟子们也都感受到了颤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阿贊廳的早年生活 阿贊廳出生於佛曆2455年,他從小便對各種法術和咒語充滿了濃厚的興趣。那個時代,法術在泰國十分盛行,許多出名的師傅都以其高超的法術和修為聞名遐邇。然而,拜師學藝並非易事,往往需要經過嚴格的考驗。阿贊廳憑藉著堅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最終得以拜入名師門下,開始了他卓越的法術修行之
Thumbnail
阿贊廳的早年生活 阿贊廳出生於佛曆2455年,他從小便對各種法術和咒語充滿了濃厚的興趣。那個時代,法術在泰國十分盛行,許多出名的師傅都以其高超的法術和修為聞名遐邇。然而,拜師學藝並非易事,往往需要經過嚴格的考驗。阿贊廳憑藉著堅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最終得以拜入名師門下,開始了他卓越的法術修行之
Thumbnail
達摩大師在少林寺住了幾年,將要西歸之前,一日,對門人們說: 「吾西歸之日將近,汝等各抒所得!」 道副說:「如我所見,不執文字,不離文字是道!」 大師云:「汝得吾皮。」 總持尼道:「如阿難見妙喜佛國,一見不再見,是道!」 大師云:「汝得吾肉。」 道育說:「四大本空,五蘊非有,無一法可得。」
Thumbnail
達摩大師在少林寺住了幾年,將要西歸之前,一日,對門人們說: 「吾西歸之日將近,汝等各抒所得!」 道副說:「如我所見,不執文字,不離文字是道!」 大師云:「汝得吾皮。」 總持尼道:「如阿難見妙喜佛國,一見不再見,是道!」 大師云:「汝得吾肉。」 道育說:「四大本空,五蘊非有,無一法可得。」
Thumbnail
20240129 角度10 - 舍利 有一次,應邀到中部,途經一座廟宇。 這廟座落在名勝風景處,有山有水、環境優美。 整個景觀,仿造日式禪寺,安靜、乾淨,沒有中式寺廟的喧鬧與紛亂。 我上了二樓,看見了唐代高僧「玄奘」的舍利。 樓牆四周,介紹著當時的時空背景、與
Thumbnail
20240129 角度10 - 舍利 有一次,應邀到中部,途經一座廟宇。 這廟座落在名勝風景處,有山有水、環境優美。 整個景觀,仿造日式禪寺,安靜、乾淨,沒有中式寺廟的喧鬧與紛亂。 我上了二樓,看見了唐代高僧「玄奘」的舍利。 樓牆四周,介紹著當時的時空背景、與
Thumbnail
在整個毗荼期間出現許多聖境,有人看到金色的佛像在微笑,有人看到王教授的腹部現出一尊金身羅漢,還披著僧人的衣服,有的看到佛光,有的則看到日月同輝,還有不學佛的人也看到文字排列的咒語..當時在場的人還突然聽到從遠方傳來的雲高大師唱六字大明咒的聲音,與念佛聲融為一體。毗荼典禮結束後共拾得225顆堅固子。
Thumbnail
在整個毗荼期間出現許多聖境,有人看到金色的佛像在微笑,有人看到王教授的腹部現出一尊金身羅漢,還披著僧人的衣服,有的看到佛光,有的則看到日月同輝,還有不學佛的人也看到文字排列的咒語..當時在場的人還突然聽到從遠方傳來的雲高大師唱六字大明咒的聲音,與念佛聲融為一體。毗荼典禮結束後共拾得225顆堅固子。
Thumbnail
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的弟子王篤川居士火化後拾得225顆堅固子,它徹底說明了一位三業相應的佛弟子最終解脫成就
Thumbnail
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的弟子王篤川居士火化後拾得225顆堅固子,它徹底說明了一位三業相應的佛弟子最終解脫成就
Thumbnail
位於四川新都的中國大陸著名古剎寶光寺於九月二十九日,為雲高大法王上師的弟子王篤川居士舉行毗荼大典,火化後拾得二百二十五顆堅固子。
Thumbnail
位於四川新都的中國大陸著名古剎寶光寺於九月二十九日,為雲高大法王上師的弟子王篤川居士舉行毗荼大典,火化後拾得二百二十五顆堅固子。
Thumbnail
二千六百年前... 佛陀經過六年苦行後,自覺苦行不究竟,因此拖著形銷骨立的身體來到尼連禪河畔淨身,一位牧羊女供養乳糜,方得以恢復體力...
Thumbnail
二千六百年前... 佛陀經過六年苦行後,自覺苦行不究竟,因此拖著形銷骨立的身體來到尼連禪河畔淨身,一位牧羊女供養乳糜,方得以恢復體力...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