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上市櫃公司超過 1,700 家,對一般投資人來說,要從中找到適合作為「存股」的標的,往往困難又費時。其實可以透過簡單的篩選流程,把投資範圍縮小,提升存股的成功率。以下提供一套有結構的選股心法。
一、先縮小範圍:從大型 ETF 成分股開始
台股中有許多ETF已經幫投資人做好第一層篩選,例如:
- 元大台灣50(0050):包含市值前 50 大、代表台股龍頭的公司。
- 兆豐藍籌30:偏重財務體質穩健、具備藍籌特質的公司。
除此之外,也能舉一反三,從其他知名 ETF 如 台灣高股息(0056)、富邦公司治理(00692) 等成分股進一步尋找標的。這些ETF成分股本身已有篩選機制,能幫助投資人避開小型股或基本面不佳的公司。
二、聚焦產業:選擇熟悉、穩定的類股
若不想只依靠 ETF,也能從自己熟悉的產業著手。以下幾類型是存股族常見選擇:
- 民生必需品股:如食品、日常消費品,需求穩定、不易受景氣波動影響。
- 電信股:收入穩定、現金流佳,常有高配息。
- 水電瓦斯公共事業股:具備壟斷性,收益來源穩定。
- 金融股:獲利模式明確,長期穩健。
三、選股條件:品質優良 + 價格便宜
真正適合存股的公司,需要同時符合以下三大條件:
- 近 5 年平均股息殖利率 > 6.25% → 代表長期具備穩定且優渥的現金股利。
- 近 3 年平均 ROE > 10% → 代表公司具備穩健的獲利能力與資金運用效率。
- 近 1 年股利 ≥ 近 5 年平均值的 80% → 確保公司配息不大幅衰退,具備持續性。
⚠️ 特別提醒:這些條件 不適用於景氣循環股(如大宗商品、原物料、散裝航運),以及獲利高度波動的電子股,因為這些公司股息穩定度不足。
四、存股價位區間判斷
存股不能只看殖利率,也要衡量股價位置。可用「股利倍數法」估算合理區間:
- 便宜價:近 5 年平均股利 × 16 倍(殖利率約 6.25%)
- 合理價:近 5 年平均股利 × 20 倍(殖利率約 5%)
- 昂貴價:近 5 年平均股利 × 32 倍(殖利率約 3.125%)
換句話說,買在「便宜價」以下,能確保殖利率與安全邊際;若落在「合理價」,仍可長期持有;至於「昂貴價」以上,風險就偏高,不適合作為存股進場點。
五、結論
存股的核心在於「穩定配息」與「合理價位」。投資人若能:
- 先從大型ETF或熟悉產業中挑選公司,
- 再套用上述三大條件過濾,
- 並依據價位區間來決定買點,
就能在1,700多家台股公司中,快速鎖定真正適合長期持有的標的,打造屬於自己的高報酬、低風險存股組合。

圖片來源:券商軟體

圖片來源:券商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