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積極參與產業交流論壇,除了增進趨勢研判的精準度,也希望為日益積累的資金找到安穩的泊地
當前熱門的話題涵蓋AI、人機協作、綠能等,幾乎所有人都樂觀以待的同時,似乎某個環節被刻意忽略!
1.可能要承擔的代價為何?2.規避的具體作為是什麼?
沒有人否定AI的趨勢與綠能的必要性
不過,若投資近乎瘋狂,就會潰敗
可能的代價並非隱而不顯,只是遭到掩飾,操弄予少數人承擔
以再生能源為例,發展太陽能與風電,就會剝奪土地使用權,影響農耕、漁業、居住、水土保持等
再者,設備產製與銷毀所耗的石化能源,及折舊/效益/壽期是否對等,均無可恃依據參酌
「環保令旗不該盲從,能否復育才是關鍵」
良性的具體作為,應著重「高競業門檻」與「可複製性」
為防範企業資金出現缺口,須併同執行開源與節流方案,然若能以「節流成果」引資挹注,有助於強健財務體質
節流不若儉省,是杜絕浪費,發揮既定效能,將賺到的錢財確實收入囊中
處於正確的風口,豬都能飛;一旦風止,就會因無法承受之重而墜毀
在時代精神的驅策下,理想必須豐滿,但聰明的投資人應具備辨識真偽的能力,方不致被巨浪侵吞
沒有獲利,或收支失衡,純靠話術絕非長久之計
也許能爭取短期/投機資金,但大額資本的審核相對嚴謹
猶如娘要嫁人,對象總該有個穩定的經濟基礎,或合理的人生規劃
企業須專注強化財務結構,以既有根基支撐願景,才有機會在不確定的未來存續,佔有一席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