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鬼,就跟數學一樣,只要懂了就不會怕了!」
新鮮指數:★★★★★
趣味指數:★★★★☆
易讀指數:★★★★★推薦指數:★★★★☆
作者:謝東霖
出版社:鏡文學
出版時間:2025/09/10
前言
我們的恐懼,往往並非來自事物本身,而是來自「不了解」。
許多時候,人之所以害怕,是因為我們還沒真正看清它的模樣。
最近閱讀了台灣漫畫家 謝東霖 的作品《誰怕誰》,我重新理解了這件事。
這本漫畫在表層上是一部除鬼題材的作品,但在其幽默與詼諧的敘事中,潛藏著極為深刻的哲學命題──關於「害怕」與「面對」的關係。故事的核心圍繞著一句極具力量的台詞:「只要你懂了,就不用怕了。」
看似一句輕描淡寫的口號,實則道出了人類面對恐懼的根本真理。
謝東霖將「恐懼」具象化為鬼,透過角色的對話與行動,描繪了我們與內在恐懼的拉扯與和解,也讓這部作品不只是漫畫,而是一面照見人心的鏡子。

善用「誰怕誰」的精神
我最喜歡《誰怕誰》的一點,是那股勇於對抗的姿態。
主角在書中面對鬼魂時,不是逃避,而是「嚇回去」──這樣的設定聽起來既荒誕又有趣,但它象徵的其實是一種心理上的力量。
當恐懼襲來,我們的第一反應往往是退縮,可是退得越遠,恐懼就越逼近。反之,若能直面那股令人不安的力量,甚至反擊,它反而會失去掌控我們的能量。
「誰怕誰」並非逞強或賭氣,而是一種心靈上的反轉,它提醒我們:恐懼並不專屬於任何一方,害怕的權力從來可以由自己收回。
謝東霖以輕鬆的筆調,讓這樣的勇氣顯得不那麼沉重。他把面對恐懼的行為轉化為一種幽默的姿態,也讓我們在笑聲中學會堅定地站穩腳步。
當我們對恐懼說出「誰怕誰」時,實際上是在重新定義自己的主動權,這是一種重新奪回自信與自由的宣言。

懂了,就不怕了
漫畫中那句「只要你懂了,就不用怕了」讓我印象深刻。
它不僅是除鬼的宗旨,更是一種看待人生的方式。
人們害怕未知,是因為對其缺乏理解;當我們用知識與理性去照亮那些黑暗的角落,恐懼自然會被削弱。
我自己也曾深刻體會這種轉變。過去我害怕公開演講,總覺得自己會說錯話或被人取笑。但隨著經驗的累積,我逐漸理解那份恐懼並非來自觀眾,而是來自我對自己不確定的想像。
當我開始了解演講的節奏、掌握準備的技巧之後,那份恐懼便漸漸淡去,取而代之的是熟悉與安定。理解讓我重新掌握了主導權,也讓我相信:恐懼最怕的,就是被看透。
這正是謝東霖想傳達的觀點——當我們對未知事物產生敬畏,而非盲目的恐懼時,我們就能與世界保持一種健康的距離。害怕仍會存在,但它不再是阻礙,而是提醒我們謙卑與清醒地前進。
後語
《誰怕誰》之所以迷人,不僅在於它的劇情節奏與巧妙的黑色幽默,更在於它用最輕盈的形式談論了最深刻的課題:如何與恐懼共處。
謝東霖以詼諧的筆調拆解了「害怕」這件事,讓讀者在笑聲中學會面對未知,在驚嚇之後獲得勇氣。
當你翻完最後一頁,也許不會真的不怕鬼,但你會更懂得面對現實生活裡那些讓人不安的時刻。
因為真正的勇敢,從來不是沒有害怕,而是「懂了之後,依然能前進」。
就像那句看似玩笑、卻極具力量的話所說的——
誰怕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