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前篇〈出發.朝聖之路〉)
少了瑞典男士,我和台灣女孩繼續前行。
我們一前一後,時遠時近,彷彿各自獨行。

奧里松(Orisson)
不久,我們到了 Orisson——今天目的地隆塞斯瓦耶斯(Roncesvalles)前,庇里牛斯山上唯一的正式休息站。
這裡有著壯麗的山景,也有一間朝聖者旅舍——有些人會選擇在這裡住一晚,分攤漫長的首日路程。但我們只打算補水、吃點東西、上洗手間、歇一會兒。
這是我第一次體會到朝聖之路上「抵達休息站」的小幸福:啊,滿足基本需求的欣喜!
那時我們已走了近八公里,大約是今天行程的三分之一。


我第一件事就是走到櫃檯,詢問是否有人懂得如何組裝我那組神祕的登山杖。Et voilà!老闆三兩下就幫我搞定。我滿臉笑容地不停道謝,甚至還給了他一個擁抱。
可當我走回露台時,發現霧突然整個籠罩下來。那原本聞名的壯闊景致,連一張照片都來不及留下。

正當我們準備再次出發時——下雨了。
朝聖者指南上都說夏天很少下雨,所以我只帶了再輕薄不過的7-11便宜雨衣,就是個有帽有袖的大塑膠袋。至少派上用場了。反正在朝聖之路上,沒人在意外觀。

路標與馬群
我和台灣女孩不常說話,大多保持一段距離,但彼此的存在還是令人安心。
我呢,若沒有她提醒,恐怕早已錯過那些轉彎的標誌。
朝聖之路就像一場尋寶遊戲——必須沿途尋找指引方向的扇貝殼和黃色箭頭。 現代朝聖者還會用手機 App 來導航,台灣女孩正用著,而我暫時仰賴她。

在庇里牛斯山上,黃色箭頭有時會指向主路之外的隱蔽方向。

這裡可以看到扇形貝殼的標誌,就在噴泉左下方。
她呢,則在遇見馬群時慶幸我在身旁。
那天,在灰霧瀰漫的山野間,我們好幾次遇見整群馬兒擋在路上。 牠們看起來像野馬,其實應該是放牧的。
我們佇立原地;那些馬群壯觀得令人震撼。我們都是城市長大的女孩, 從沒這麼近距離、沒有圍欄地面對這麼多匹馬。
她有點害怕,我告訴她:「只要放鬆,等牠們讓出空隙就好。」


幾次穿越馬群和羊群之後,輪到我害怕了。
那匹馬
林間窄徑上,一匹馬抬頭盯著我,緩緩朝我走來。
濕亮的巨眼,貼近我臉前。 我僵在原地,右側是斜坡林地。
前方台灣女孩的身影越飄越遠。

那匹馬湊過來聞我,我祈禱牠只是好奇。
忽然牠輕咬了我的左臂——幸好有那層塑膠雨衣擋著!
那一下讓我趕緊動起來,本能地往前挪動,繞過牠那可能會踢人的後腿。
「我只是路過喔~」我邊走邊唱著。
身後還聽到蹄聲跟了一會兒。
等到再次恢復寂靜,我才意識到自己的心跳有多快。 我深呼吸,一次又一次。
從來沒這麼近距離和這麼大隻野生動物對視過——那隻眼睛的畫面,閉上眼都還看得見。
山中的念頭
那一刻我忽然意識到:
在這片濕冷、起霧的庇里牛斯山裡,如果我食物或水不夠、迷路天黑太晚、或遇上我不懂如何應對的野生動物,我可能連生命都有危險。
不過至少,我不是完全一個人。偶爾還會看到其他朝聖者,也還有那位台灣女孩。
只是我們之間的距離,越走越遠。
抵達 Roncesvalles

傍晚六點多,我們同時抵達 Roncesvalles。但我已不確定我們是否還算同行夥伴。 她變得有點冷淡。
不過沒關係,我餓壞了。新鞋整個濕透、滿是泥巴。 累垮了,這是我人生第一次在一天內走這麼多路——臨睡前,手機記步數超過五萬步。
但我仍興奮、感恩。終於安全抵達! 我買了晚餐和隔天早餐的餐券,剛好趕上開飯。
我尚不知,接下來在餐桌上、走廊裡,甚至同個四人小隔間的那些陌生人,日後將成為我朝聖故事裡的鮮活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