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絕對樂活投資術
作者:施昇輝
第一篇 面對股市起伏,不該過度樂觀,而要保持樂活不要相信自己的判斷「一定對」,永遠做好「萬一我判斷錯誤,那我能承受多大的損失」。
如果你買進某隻股票的理由,是想賺價差,而你根本不了解它的經營體質和未來發展,請在股價跌了10 %時就該停損。
隨時做好股市下跌的準備,也就是說你手上的持股就算套牢一兩年,你也不會焦慮難安。如果沒辦法忍受套牢這麼久,你根本就不該進場。
(嘿!讀到這裡,我發現目前的概念很符合我投資的首要條件,也是巴菲特一再叮嚀的:進入股市的時候,不要一直想著賺錢,而要想著怎麼不賠錢。)
(這本書有很多文章是由方格子訂閱網站,施昇輝「小資幸福講堂專欄」,轉錄過來的。)
股市有很多虎視眈眈想要賺你錢的人,想要把你當韭菜割的人。如何避免被這些老虎吃掉,就是不要去買(有題材)的股票。
作者的買股策略是0050日K小於20 時買入,日K大於80時賣出。而0056是買了就忘記它,不會賣掉0056。
作者認為在(賺錢)和(賠錢)之間還有一種可能的狀況,那就是(等待),意思就是說不用著眼於眼下的賺或賠,而是等待中期甚至5年、10年長期的績效。只要你買到的是好股票,就不用去擔心害怕。因此不要期待買股票立刻就能賺錢,真正的重點是找到值得等待的股票,然後用心投資。
第二篇 0050和0056在2022年的實戰筆記
0050和0056在2022年的表現只能算中段班,不是最好但也不是最差;不過這就是作者想要的安心的投資,不用去做過多的煩惱與焦慮,找到好標的相信它就對了。
第三篇 面對眼花繚亂的各式ETF,該怎麼選擇?
目前市面上的ETF有很多種,作者鼓勵購買全面性的ETF,而不是專門領域的ETF。比如說電動車ETF、半導體ETF等;因為作者的想法,既然是ETF要分散風險,就不該把標的鎖在某一個特定領域,這樣就失去了原先分散風險的概念。
第四篇 台股「成也台積電,敗也台積電」
這個部分我曾經約略做過功課,台積電佔台股指數的影響力大概有40%,也就是剩下的1000多家公司只佔台股指數60%。影響台股指數第二大的是鴻海,佔3%,比較之後就知道台積電影響有多巨大。因此幾乎是台積電漲,台股就漲;台積電跌,台股就跌。所以說台股成也台積電,敗也台積電。
第五篇 錢存銀行,還不如買銀行股票
在還沒退休前,我也不曾認真的研究過股票,只曾經盲目的跟著同事投資過兩支個股,結果是不太好。因此我更篤定錢只存銀行、郵局定存。但現在退休了,我明白錢如果只單存存在郵局、銀行,則利息應該會低於通膨,以至於存款縮水。因此想要讓存款不至於縮水,投資是其中的一個方法;而作者建議官股金控就是一個好的投資標的,因為獲利一定比放在銀行定存好。
第六篇 投資靠的是「普通的常識」,無須「高深的知識」
如果高深的知識真的在股市投資有用,那麼財經系的教授早就是股神了。但事實上卻非如此,因為股票市場牽涉太多因素以及人性,而且許多都是非理性因素,因此股票投資不能完全用統計數據分析。因此作者認為用簡單、有效的投資概念來買、賣股票就夠了,不一定要聽從財經老師們的「專業解說」,因為那些解說,我們也不一定聽得懂。
心得:
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我就反覆地想著作者講的概念,然後來思考我目前所持有的股票,以及自己的持股策略跟觀念與作者的異與同。比如說作者的概念是0056買了之後就忘了它,然後再也不賣出。我有這樣做嗎?作者說0050的買法是日K大於80就賣出,日K小於20就買入,我有這樣操作嗎?這樣反覆思考自己與作者的異與同,及緣由,可以更強化自己持股的一些觀念,讓自己的持股概念可以更清晰。
這本書叫絕對樂活投資術,我在這本書當中學到了什麼樣的投資股票的樂活方式呢?這本書講了一個概念,人生就像一片森林,而股票只是其中的一棵樹。如果森林裡面其它棵樹長得不好,你天天只關心股票那一棵樹,這樣的人生會幸福嗎?相反地,如果你有股票這棵樹,你也可以經常把眼光看到你森林中別棵樹,比如說旅遊、閱讀、各種學習的樹,那就比較不會把心思整天都綁在股票的樹上,相對而言就比較能樂活。
買賣股票能夠樂活的其中另一個關鍵:能耐心等待、寬心等待,而不焦急的去看眼下的輸贏。(投資體質良好的股票,然後把輸贏放到五年或十年後再看。)
其實我們都活在我們的觀念裡面,如果我們能植入樂活的投資觀念,那我們就可能平心靜氣的面對股市的各種情形,而且有機會做到樂活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