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雲十八歲那年已經把剃頭工夫統統學起來了,於是從台北返回家鄉水上開剃頭店。某一個星期天,碧雲要去布袋找朋友,走出門口,才發現爸爸的腳踏車不見了,門外另停一輛腳踏車,轉身問媽媽,才知道那輛腳踏車是新搬來的租客的,碧雲心想,借騎一次應該沒關係。
兩個年紀相仿的年輕人一拍即合,談了一年的戀愛就步入禮堂,年底大兒子出生。碧雲先生叫紀塵,在國中教了三年的書,第四年榮升教導主任,三年後考上校長,從此展開二十八年的校長生涯,而碧雲則是如願在水上開了一間自己的剃頭店,兩夫妻與三個孩子的小日子過得是有滋有味。
碧雲說,「他真的是一個很好很好的先生,不會計較,脾氣又好,我如果工作忙不耐煩,聲音大了一點,他很沉得住氣,修養很好,不驚不懼不慌不忙,泰然自若,非常包容我。」先生紀塵說,有讀書的人都讀過聖賢書,書上都有教導怎麼做人,既然知道,就要學做君子,不要學做小人,學包容、不要學狹量。
碧雲五十二歲那年,大兒子生病發高燒,送醫檢查出腦膜炎,五天後就撒手人寰,讓碧雲痛徹心扉,完全沒有辦法承受。碧雲困在喪子的痛苦半年,有一天,姪女帶一位朋友來家裡,這位朋友叫素卿,她輕聲安慰碧雲,帶碧雲到外面散心、聽演講、做資源回收,碧雲一天一天振作起來。碧雲說,「想不開放不下,痛苦的是自己,孩子結束任務回去了,萬事隨緣去,該我們的就是我們的,不屬於我們的要看開,就算屬於我們的,終有一天也會分開,說到底結果都是一樣,老智者教我們世間事要看淡,實在有它的道理。」
碧雲每天早上都會騎腳踏車去水上外溪洲環保站做資源回收,邊騎車邊唱歌,做志工之後的碧雲體會出一生的快樂就是無罣礙、無所求。老智者常說要廣結善緣,遭遇逆境,自然會有福緣度過去,就像紀塵,當了三年的老師,卻把三年當三十來用,盡心盡力培育知書達禮的學生,就算當校長,也是不貪不求,以身作則帶領全校師生,用言行演繹正知正見的價值觀。總之,男女主人有修為、有肚量,就有福德在逆境中力挽狂瀾而止損,平安闖過人生的荊棘。
#修身養性
#境隨心轉
#以身作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