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是東南亞的島國,位於馬來半島最南端,西臨麻六甲海峽,南面與印尼相隔,北面與馬來西亞相隔,由新柔長堤(Tambak Johor)及馬新第二通道(LINKEDUA)與馬來西亞相連。 新加坡面積約為728平方公里,其中有1/4的土地都是填海造地而來的,人口約為603萬人,是人口密度最大的國家之一,僅次於澳門及摩納哥,但是在如此小的土地上,新加坡是如何透過規劃讓城市內能夠塞下4個自然保護區及300座公園,並有花園城市之稱呢?

新加坡位置圖(google earth)
新加坡有5個行政區,分別為中區、北區、東區、西區和東北區,細分又可分為55個規劃區。 新加坡的規劃架構有3個層次,長期規劃、總體規劃及細部規劃,規劃未來50年的發展方向,長期規劃每10年修正一次,總體規劃每5年修正一次,由市區重建局負責長期及總體規劃,再與陸路交通管理局、建屋發展局、裕廊鎮公司、國家公園局進行合作規劃。

2025年總體規劃草案(URA)
新加坡目前已經有23個新城鎮,經過十幾年的開發,許多城鎮會趨近飽和或老化需要更新,所以新加坡政府優先規劃老區翻新,或修建新大樓,暫時沒有大規模的城鎮規劃,直到2016年,建屋局公布登加新城的總體規劃藍圖,登加位於西區,與蔡厝港、裕廊、武吉巴督相鄰,面積約為7平方公里,共規劃5個分區,種植區、花園區、公園區、磚區和森林山區,全面落成後將提供3萬個組屋和1萬個私人住宅單位。

新加坡城鎮(singapore gov)
組屋是什麼?-這是新加坡、馬來西亞常常會聽到的名詞,組屋就是公共住宅,負責提供讓人民可負擔的住房,但是與臺灣的社會住宅有很大的差別,這部分我會再詳細介紹一篇關於新加坡組屋的內容。 登加新市鎮的每個社區都由一條寬40米,長1.3公里的種植農道(Plantation Farmway)相互連接

登加新城鎮(HDB)
種植園廣場鄰里中心是登加第一個鄰里中心,以滿足居民日常需求為目的,佔地5層,包括美食廣場、餐飲零售、服務、娛樂場所等共75家商店,可以當作一個購物中心的概念。

登加各社區分布圖(HDB)
除了購物中心,登加還另外設計一條零售步行街,可以從住家利用全遮蔽的行人通道無縫銜接地鐵站,另外還有設置一片開放式綠地,可以作為小舞台使用。 除了城鎮的基礎建設外,以健康和福祉為設計理念 ,一系列的設施鼓勵居民增強身體健康 天空體育公園(Sky Sports Park),停車場的樓頂設置了一座大型戶外運動公園,有300公尺跑道及100公尺短跑道,在臺灣最近新建的社會住宅幾乎有把跑道規劃出來,廣慈公宅、明倫社宅、台中東區尚武段社宅等

登加植物森林分佈(HDB)
交通也是一個城鎮非常重要的建設之一,登加規劃為「無車」的城鎮,強調減少使用私家車,鼓勵居民以步行或自行車的方式出行,為了增加居民步行或自行車的出行的頻率,將大多數公車站規劃在住宅區300公尺內,設有公車專用道,也設置一個公車轉運站,目前有4條直達城市樞紐的公車路線,已經整個登加也規劃4個地鐵站,分別為裕廊區域線(JS3、JS4,JE1、JE2),預計2028年完工。 新加坡陸交局發布2040年公共運輸總藍圖,計畫在未來20年大幅改善交通狀況,地鐵線路發展、設置公車專用道、自行車道網絡、綠色交通等,達成「20分鐘城鎮,45分鐘城市」的願景,這些種種都是為了阻止私家車的擴張。

登加大眾運輸(HDB)
以上應該讓大家了解新加坡對於新城鎮的發展順序是如何,與臺灣對比,細節真的差很多,號稱地狹人稠的臺灣,道路一條蓋的比一條多又大,人行道直接消失,大眾運輸少的可憐,林口新市鎮、台中港新市鎮,亦或是各個大眾運輸轉乘點,都沒有配套措施,外國人來旅遊,出機場結果連個地鐵都沒有,誰想要來玩,等到城市發展成熟再來解決大眾運輸的問題,這不是更累人嗎,關於臺灣的種種問題,我相信未來,噢不,現在就已經發生了,住房交通旅遊,等到問題一起爆發的時候,就考驗上位者是否有能力解決這些問題,下集預告:新加坡組屋是什麼? 感謝各位的閱讀,有任何問題歡迎底下留言,我是inp,下期再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