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袁斌

1962年5月,因大饑荒而逃到香港的中國大陸難民在排隊吃飯。(網絡圖片)
1959年底至1961年夏,四川省滎經縣發生了大規模餓死人事件,群眾要求開倉放糧被拒,數萬人因此餓死,被稱為「滎經五九事件」,又稱「滎經慘案」。這起慘案是四川大饑荒的典型案例。
1960年春,滎經縣公共食堂大多停伙。
家家都開始死人了,開始還是今天這家死一個,明天那家死一個。先是死壯勞力和老人,隨即死的是那些想省下一口給娃兒吃的主婦們。到後來,死亡如瘟疫般蔓延開來,有的生產隊,一天就餓死十幾個。在復順公社太陽灣生產隊,幾十戶人家幾乎死光。
不到半年,滎經縣餓死了一半人。有的公社書記向縣委書記饒青匯報,請求開倉發放糧,遭到嚴厲批評,說是帶頭鬧糧,是小「彭、黃、張、周反黨集團」,要嚴肅處分。
社員們腫的腫,死的死,四鄉八野,儘是哭聲。逃難的人們流向縣城,流向外地。從各公社到縣城的路上,每天都有一路倒地的死屍;而縣城四街八巷,到處都是餓死者或乾枯、或腫脹、或發臭的屍體!饒青視而不見,自己和老婆天天開小灶,吃肉喝酒,直吃得紅光滿面!
吃飽喝足,饒青還在大唱大躍進高調。縣委辦公室匯報,對於滿街的死屍和各公社的死人問題怎麼辦?饒青怒喝道:「怎麼辦?抬出去埋了!這點事還要我告訴你啊?!」
由於縣城死人多,開始人們還將死屍抬出去,用蓆子一裹,挖個坑掩埋。隨後,死屍越來越多,埋屍成了個苦差事。於是,縣裡決定給埋屍的人以「糧食補助」。而奉命掩埋的人越來越精,想方設法進行「技術革命」,挖下大坑,抬來死屍往裡扔。後來乾脆不埋了,死人往溝裡扔,或者隨意扔在縣城北門口外的那條小河溝裡,任其順流而下。直到九十年代滎經縣城拓建新城區的時候,施工的田壩裡,還不斷挖到當年的大規模死人坑。
至於農村,開始時,死去的人還有人埋。隨後,因死人太多,而活著的人們也大多病病殃殃地自覺得離死不遠,哪有心思和精力去埋死人。尤其是那些死得只剩下老小病殘和那些全家死絕的家中,死人擱在家中無人過問,一直臭氣沖天,最後爛得只剩下骨架!
據《滎經縣誌》記載:1958年滎經縣總人口是63,717人;1962年,總人口降至29,850人。三年餓死三萬四千多人,人口減少53.15%以上,許多村莊滅絕人煙。
(文章來源:大紀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