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也是秋天。
剛結束一場愉快的會面,興奮的我還不想回家,就在附近晃蕩。
走累了,口也渴了,打開google map想找間咖啡廳歇息,在密密麻麻的綠藍黃紅圖標之間,一個橘色咖啡圖案映入眼簾,後面寫著:「生活在他方-城南店」。
「生活在他方」──這店名著實讓人好奇:老闆是外地人,來台北開店嗎?還是他曾久居國外,一番經歷後重回家鄉駐足呢?
帶著問號的我就這樣走進店裡,從選書、海報、展出作品等試圖找到相關線索。


來到2樓樓梯間時,卻猝不及防和「他們」的眼睛對上!

不是一雙眼睛,是好多雙,一眨也不眨,睜大大注視著我。
正常人會這樣盯著別人看嗎?嘴還呈O型──可疑,太可疑了!敏銳如我,立刻將嫌疑犯們帶回座位。

《他們的眼睛》,文/海狗房東,圖/陳沛珛,維京出版社,2003年
打開書頁,開始調查:「在大人眼裡,孩子還很新。」
──廢話。
往後翻幾頁:「在這些烏龜眼裡,老人還很新。」
──有道理……等等,邏輯不可以被帶走!
又往後翻幾頁:「宇宙呢?宇宙真的太老了。但是……」
──來了來了,前方高能預警!
「在孩子眼裡,就算是很老的宇宙,也還很新。」

──就是這裡!!!簡直大型犯案現場!但他們犯了什麼案,我又在調查什麼?
無意識地翻到封底:「世界還很新,我們也還很年輕。」兩句話讓沉浸偵探遊戲的我,立刻回到現實:店名!這家店會取作「生活在他方」,肯定和《他們的眼睛》這本書一樣,是想提醒我們:時刻對周遭保持赤子般的好奇心!
解開謎底的我,得意地大口吃起他方總匯三明治。

用餐完畢,原本想繼續看幾本書再離開,卻發現隔壁桌兩個女生的對話很有趣。兩人看起來都是二十多歲,似是相識多年的朋友,在聊彼此在國外的見聞。
我翻著書,不時拿起他方鮮奶茶啜飲──不知情的人,肯定以為真是個氣質內涵文青;只有專業偵探才會發現:這變態在偷聽!

她們好像講到誰在英國倫敦生活……英國!倫敦!一定是福爾摩斯!噢不,現在不是玩幻想偵探遊戲的時候。你看,又漏聽好幾句了!
我告誡自己回去後要改掉胡思亂想的毛病,便繼續竊聽。
原來,其中的短髮女生目前在英國一邊工作,一邊到處看看;長髮女生則在澳洲打工度假。講起各自在異國的遊歷與體驗,時而驚奇、時而驚嚇,卻都帶著令人心嚮往之的新鮮與寬廣。
聽著她們輕快的笑聲,我忍不住轉頭看向兩人的眼睛:輕快、明亮,漾滿著探索大千世界的渴望與朝氣──完全就是《他們的眼睛》真人版!
我想以此動人畫面,結束這魔幻寫實的美好一天,便喝完最後一口奶茶,收拾東西準備離去。正要起身,卻聽見笑聲之後有短暫的停頓,接著短髮女生輕聲地說:
「其實,我到現在還是不知道要做什麼……」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