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你也被23年的現象級日劇《VIVANT》洗版了嗎?由《半澤直樹》導演福澤克雄集結堺雅人、阿部寬等超強陣容,加上驚人的製作費,讓它從開播前就備受矚目。我自己覺得娛樂性不錯,值得一看。
但今天想聊的不是劇情本身,而是它讓我深刻體會到:定位,如何讓同一件事的評價天差地遠!
【溫馨提醒】以下內容有微雷,還沒看過但想補劇的朋友,可以先收藏文章,看完再來!

VIVIANT劇情與內容簡介
在大部分的介紹中,《VIVANT》是一部關於種族和諜報的日劇,劇情裡包含大量的反轉、當然也有一些批評;例如情節後半部發展格局變小、知識落差過於誇張(被稱為蒙古版的半澤直樹?)等。
好,上面那段是防雷用的w
簡單來說,故事從主角乃木憂助(堺雅人 飾)開始,他是一個看起來溫吞無害的商社職員,卻因為一筆高達1億美金的鉅額匯款錯誤,被公司懷疑是主謀。為了洗刷冤屈,他只好遠赴中亞國家「巴爾卡共和國」追查真相。
前半段的劇情充滿沙漠追逐、爆破、臥底、解謎,以及日本祕密情報組織「別班(Beppan)」的現身,所有元素都讓人以為是一部格局宏大的跨國諜報大片。
被譽為諜報大作,但是漏洞百出?
但故事的核心,其實圍繞在一個名為「帳篷(Tent)」的神秘組織,以及乃木失散多年的父親身上。整部劇與其說是特務出任務,不如說是一場大型的「我找我爸爸」史詩級任務,只是過程比較曲折、花費比較驚人而已。
我在看完劇後查影評時,覺得大家說的都很有道理,作為諜報劇,它有非常明顯的缺陷,不是大卡司和大製作就能補足的。
到底是名過其實,還是真神作?
但是在此同時,我又滑到了一個網友的推文,他說:「日曜劇場本來就是家庭劇檔期的時間啊。」
家庭劇!!!啊啊啊啊啊!!!!
這句話瞬間點醒我。如果《VIVANT》是一部諜報劇,它很有問題;但如果它是一部家庭劇,我100%同意它是一部大神作!
這也就說明了,定位這件事到底有多重要。
這就是定位的驚人威力
我們拿《VIVANT》來當產品分析:
如果它的定位是「燒腦諜報驚悚片」:
觀眾就會拿《Mission: Impossible》或《007》的標準來檢視它。大家會開始挑剔劇中的計謀是否天衣無縫、情報知識是否準確、角色行動是否合乎邏輯。
在這種標準下,那些為了推進父子情感而設計的「巧合」或「降智」橋段,就會變成難以忽視的缺點。
但如果它的定位是「史詩級親情尋根家庭劇」:
觀眾的焦點會轉移到父子之間的糾葛、主角的童年創傷,以及家族血緣的羈絆。浩大的沙漠場景、刺激的槍戰,都只是為了烘托這份親情的華麗背景。在家庭劇這個分類裡,它的製作水準、情感張力絕對是天花板等級的。
這件事不只適用於戲劇,也適用於我們的生活與工作。
定位,就是溝通與管理預期
一間咖啡廳,定位是「快速外帶」,那大家在乎的就是速度和CP值;如果定位是「第三生活空間」,那顧客在乎的就是環境、氛圍和舒適度。
同樣的,一個工作者,如果把自己定位成可靠的執行者,那主管評價你的標準就是效率和準確率;若你把自己定位成創新的策略家,那你的價值就會展現在洞察與提案能力上。
定位,就是溝通與管理預期。
它聰明地告訴大家:「請從這個角度來欣賞我,你會發現我真正的價值。」
下次當你覺得一件事、一個產品,甚至你自己不被理解時,或許可以先停下來想一想:在別人的心中,我(它)最佳的定位到底是什麼?
說不定換個角度溝通,就會有全新的發現!
認為這篇文章有價值的讀者,請按個喜歡或追蹤,以讓我未來能有機會跟大家分享更多思考觀點,也歡迎來《我是文案》粉絲頁/IG/threads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