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周刊 2025 全球最受信賴企業 台積電奪科技硬體業第一
新聞周刊(Newsweek)公布1,000家「2025年全球最受信賴公司」,台灣有30家進榜,科技硬體業占了14家,其中台積電拉下艾司摩爾(ASML),奪得業界第一。科技硬體業這次入選的45家企業中,前五名依序是台積電、戴爾、霍尼威爾、蘋果、艾司摩爾(ASML)。科技硬體業入榜的其他台廠,依序是世界先進(第七)、台灣半導體(第11)、聯發科(第12)、華碩(第22)、瑞昱(第24)、鴻海(第25)、和淞科(第33)、南亞電路板(第34)、台達電(第36)、力成(第37)、廣達(第41)、中美矽晶(第43)、鴻準(第44)。
上榜的公司都是赫赫有名的大公司,卻出現了一家陌生的小公司~和淞,因為是我的投資標的之一,又剛好在前一天417用零股加碼,所以引起我的注意和好奇,上網查了一些資料。
從資料中意外發現這週有大戶進場,400張以上的大戶持股比例從76.7%到82.08 %。和淞今年配股3元,配息11元,還原權息是550.5
上半年EPS 10.14,如果還原除權前股本的EPS是13.18,比去年同期9.33,實際上是增加了41.3%,表現相當優秀。國泰化工廠股份有限公司持股約 29.55%(為公司大股東),印科(香港)有限公司持股約 25.35%
Note:和淞 2025年Q2的合約負債在歷史新高,比2024年同期增加24%,持續追蹤Q4營收表現。
~~~~~~~~~~~~~~~~~~~~~~~~~~~~~~~~~~~~~~~~~~~~
和淞科技成立於 1996 年 7 月,根據其公司簡介。
• 公司主要業務為「高科技廠房/半導體廠務系統工程之規劃設計、施工」+「廠務設備製造(如氣體分流閥箱 VMB、氣體分流盤 VMP、氣體穩壓裝置 PCM、氣瓶櫃等)」。
• 公司工廠地點在新竹縣湖口鄉光復南路 33 號。
• 在產品構成上,公司 2024 年的營收中,“廠務供應系統工程”佔約 83%、“廠務設備及其他”佔約 17%。
• 最近一則新聞指出:公司計畫在新竹產業園區擴建「智慧新廠」,投資近 35 億元,導入自動化製程、機器人搬運、物聯網、大數據分析,以提升產能與品質控管。 
為什麼會被列入「全球最受信賴公司」?
從新聞報導你給的上下文:該榜單是由 Newsweek 基於「顧客信任、投資人信任、員工信任」三大維度,再加上網路輿情分析來評選。
和淞科技可能入榜、並在科技硬體業的台灣公司中取得第 33 名,有可能基於以下因素:
• 它在 半導體廠房建設與設備供應這個高度技術+高度信賴(品質/安全/穩定性)領域有長期耕耘。
• 最近在「智慧製造」與「綠色製造/節能減碳」等方向有比較明確動作(如其 35 億新廠案)→提高品牌形象與客戶、員工、投資人對其未來能力的信任。
• 客戶群涵蓋眾多大型半導體廠(報導中提到:包括台積電、聯電、南亞科、華邦、美光中科廠、力積電等)→在產業鏈位置靠前、涉入門檻高、較有客戶黏著度。
因此,從「信賴」這個維度來看,和淞科技具有「專業性、產業鏈關鍵性、高技術門檻」的特質。
優勢/看點
• 它聚焦在半導體與高科技廠房的設備+系統整合,這個領域對「可靠性/品質/工程能力」要求高,因此若表現良好,品牌信任度會比較高。
• 它正投入擴建智慧製造新廠、且有明確導入自動化、物聯網等提升產能與效能的計畫 → 表示公司正在從「傳統工程承包+設備製造」往「智慧化、節能、先進製造」升級。
• 外銷(或承接大廠的工程)比重接近 48%(2024 年內銷 52%、外銷 48%)→有一定國際化程度。
• 作為半導體上游供應商,其產業景氣(例如晶圓廠擴產、半導體建廠)若好轉,有潛在受惠機會。
潛在風險/需要注意的地方
• 雖然公司在設備/系統工程領域,但這類工程承包與設備製造常具有「單案集中/時序不均」特性。也就是說:業績可能受到大案或大客戶規劃時點的影響較大。
• 所屬產業為「廠務設備/系統整合」,雖然技術門檻不低,但與核心晶片設計/製造相比,其競爭可能稍微寬鬆,需看公司是否差異化強(如特氣、氣體處理、特殊閥件)才能保有護城河。
• 宏觀風險:半導體擴產/建廠若因景氣回落導致延期或縮減,相關設備/系統工程訂單可能受到拖累。
• 規模仍相對中小(和淞為較專業設備/工程廠),面對國際大型設備商/系統整合商可能競爭壓力存在。
• 在「信賴」這個「品牌+客戶認同+產業鏈關鍵性」的維度,和淞科技確實有一定基礎,因此它能入選這類「最受信賴公司」並不令人意外。
• 從投資角度:如果你看好半導體建廠/擴產、尤其在台灣或亞洲區域的廠務系統工程需求上升,那麼和淞科技是值得納入「較為專業/中小型供應鏈」的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