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黨(國民黨)2025 年黨主席選舉對 2028 年總統選舉可能產生影響

更新 發佈閱讀 13 分鐘

一、背景回顧:從黨主席選舉到總統選舉的脈絡


在探討 2028 年總統選舉之前,有必要先回顧一下國民黨於 2025 年黨主席選舉的背景與結果,以及其對未來產生影響的潛在意義。


(一)國民黨近年選情與黨內處境


自從數次總統選舉未勝出以來,國民黨在全國性選戰中的位置出現滑落,黨內外普遍感受到優勢減弱。


2025 年黨主席選舉,是國民黨在即將迎向地方選舉(2026)及下一次總統選舉(2028)之間的重要節點。黨主席的選舉不只是黨內人事更替,更象徵對未來路線、動員力、對外定位的選擇。


選舉中,投票率相對偏低(約 39.46%)為近年直選以來次低水平。

維基百科

+2

維基百科

+2

這反映黨員參與度及基層動員的挑戰。


當選者 鄭麗文在黨內外具有一定新象徵意義:女性、交叉黨派背景、可能代表新世代與改革動能。

維基百科

+1


(二)2025 年黨主席選舉的結果與意義


鄭麗文以約 50.15% 得票率勝出,取得黨主席一職。

維基百科

+1


選舉中出現的現象:基層的行動力、由下而上的動員被認為是勝選關鍵。舉例來說,立委 牛煦庭 指出「建制派的焦慮源於準備不足,這場選舉最終呈現由下而上的基層行動,影響力反超由上而下的表態」。

Yahoo奇摩新聞


社會與媒體亦關注到選舉中是否存在外部勢力干預(如中國因素)及其對黨內論述的影響。

Yahoo奇摩新聞

+1


(三)連接至 2028 年總統選舉的重要定位


黨主席一職的重要性,在於:領導黨的整體組織動員、選戰準備、路線定位、候選人遴選皆有關鍵作用。


2028 年總統選舉還有若干年,但是從現在(2025)開始準備便至關重要。2026 年的地方選舉也將成為「試金石」。在這樣的背景下,2025 年的黨主席選舉可被視為為 2028 年做鋪墊的一場前哨戰。


二、2025 年黨主席選舉對 2028 年總統選舉的潛在影響


以下從「機會」與「風險」兩個主軸,分析此選舉對 2028 年總統選舉可能產生的影響。


(一)機會面


形象更新與世代轉換的契機


鄭麗文女性身份、跨黨派背景、年輕化象徵,對國民黨長期在形象上的「老舊」或「傳統藍營」標籤,是一個更新的機會。


這樣的形象可幫助黨拉近年輕選民、中產階級及社會對變革的期待,從而為 2028 年總統選戰奠定一個比較新的品牌印象。


基層動員反省與潛在強化


選舉結果顯示基層行動力具有決定性。若黨能從這次選舉中學習、強化基層組織、提升黨員參與率、改善黨員資料及動員機制,那麼未來在總統選戰的動員方面可能比以往更有優勢。


例如選後就有聲音指出需整合黨務、提升黨員活化。

Yahoo奇摩新聞


路線重新調整的機會


當選者的背景及其選舉中所提出的論述,可被視為黨對「未來走向」的一次重構契機。國民黨若能在兩岸政策、經濟議題、社會正義、環境政策、年輕世代關注議題等方面提出更新方案,則有機會在 2028 年構建新的競爭優勢。


例如外界對其論述中是否強調「和平兩岸」、「自主外交」或「經濟創新」等,將直接影響該黨的候選人定位與選民感受。


地方選舉為試煉場,累積實戰經驗


藉由 2026 年地方選舉(如縣市長、議會選舉)作為磨練場,黨可檢視新任黨主席帶領下的選戰機制與組織運作是否有效。若成功,可為 2028 年的總統選戰積累經驗、整備力量。


(二)風險面


投票率低、參與度弱成為隱憂


如前所述,2025 年黨主席選舉投票率僅約 39.46%。

維基百科

+1

低參與率顯示黨內活力可能不足,黨員認同與動員意願可能偏弱。這對未來總統選舉的大規模動員尤為不利。


路線定位模糊、價值認同危機


國民黨面臨多年以來「路線不鮮明」、「價值感淡化」的批評。若黨主席選舉後黨內未能迅速就核心價值形成共識,或無法與社會主流價值接軌,將影響其對選民的吸引力。


外媒亦指出,有關中國影響力、兩岸政策、民主防衛等議題須慎防。

Yahoo奇摩新聞


黨內整合與派系裂痕


選舉競爭激烈,勝選後如何整合各派系、安撫落敗者、形成團結格局,是一大挑戰。若黨內分裂與內耗持續,將削弱選戰能力。


例如前述「由下而上」與「由上而下」動員邏輯之間的張力,若處理不善可能導致組織裂縫。

Yahoo奇摩新聞


外部環境變動與議題挑戰


台灣所處的國際地位、兩岸關係、美中競合、經濟轉型、數位安全、氣候變遷等因素變數多。國民黨若未能妥善應對這些議題,將在 2028 年選戰中處於劣勢。


特別是對外路線、國家安全與兩岸政策,若被質疑「過於親中」或「模糊自主」將成為對手攻擊點。


三、2028 年總統選舉的格局預判:國民黨如何定位?


下面我們根據目前的資訊,就 2028 年總統選舉對國民黨而言可能的路線走向,以及其競爭策略進行預判。


(一)可能的競爭格局


若按照傳統模式,2028 年將是兩大黨(國民黨與 民主進步黨)主導的總統選舉。但隨著台灣政黨生態的變化、小黨與第三勢力(如 台灣民眾黨)影響提升,國民黨需注意「藍白分流」或「第三方擠壓」的風險。


國民黨若能與小黨或新興政黨合作,或形成策略聯盟,可能提升其勝選機會。若不能,則可能因選票被切割,而使對手受惠。


國際與兩岸情勢將成為重要變數。例如:中美關係變動、兩岸軍事緊張、經濟危機、疫情後遺症、氣候問題等。國民黨在這些議題上的定位將直接影響選民認知。


(二)國民黨可採取的策略方向


明確塑造「台灣定位 × 國際主流 ×選民關心」政見


在兩岸政策方面:國民黨需清楚表達其對「主權自主-兩岸和平」的立場,即不僅是和平交流,更須保證台灣民主制度與選民安全。


在經濟及社會議題方面:聚焦年輕人就業、科技創新、綠色轉型、中產階級負擔、數位治理等,這些為選民特別關心的議題。


在國際外交與安全方面:必須回應選民對於中美競爭、區域安全、資訊戰/網路戰的擔憂。若黨內被認為「過於親中忽略安全」,將成為弱點。


打造可被普遍接受的總統候選人形象


從這次黨主席選舉看來,象徵更新、形象親近、能與年輕世代溝通的候選人,是國民黨的潛在優勢。選擇候選人時,應兼顧「傳統藍營支持」與「中間選民/年輕選民的開放度」。


提前培養並塑造候選人品牌,不讓到選舉才匆忙選出,是關鍵。


強化基層動員與組織體系


將 2026 年地方選舉當作預演場,檢視黨內動員機制、輔選效率、黨員管理、社群運作等是否到位。動員就是勝選的基本功。


進行黨員更新、組織再造、年輕化支部建設、數位動員工具建構,使黨在 2028 年時具備「即時反應、快速動員」的能力。


整合內部派系、形成共同戰線


黨主席當選只是開始,接踵而來的是如何凝聚黨內共識、整合支持者與落選者、建立新舊交接機制。避免派系裂痕造成內部耗損。


在路線與論述上,要建立一套可被多數黨員與支持者認同的共通語言,避免因過度分歧而弱化對外攻勢。


擴大開放跨界支持、建立多元合作平台


除了傳統藍營基盤外,國民黨若能觸及中間選民、年輕世代、城市中產、女性選民,將有助於拓展票源。這可能意味著黨在議題上必須更具有包容性與創新性。


與其他政黨或社會團體建立策略合作(例如:環保團體、青年創新社群、地方社區組織)也可為其選戰帶來助力。


四、2028 年總統選舉可能的路線對比分析


為更具體地理解,這裡提出三種潛在路線/模型,分析其利弊與國民黨在每條路線中的挑戰。


路線 A:維持傳統藍營路線(保守+兩岸交流)


特點:強調兩岸交流、經濟發展、穩定政府、傳統藍營價值。

優勢:可鞏固藍營既有基盤,對於許多年長選民、中南部傳統票倉仍具吸引力。

挑戰:


年輕世代可能不被傳統論述吸引;


如果被視為「過於親中」或忽視安全議題,可能遭對手攻擊;


新社會議題(例如氣候、數位創新、社會公平)可能被忽略,降低對廣大選民的吸引力。


路線 B:走向中間開放/改革主流路線


特點:強調經濟創新、社會改革、年輕世代參與、國際連結、兩岸互動但以自主為前提。

優勢:有機會吸引中間選民、年輕選民,減少只靠傳統藍營支持的侷限。

挑戰:


勢必需改變黨形象、改造組織、出台具體改革政見,這對黨是一大考驗;


必須在兩岸政策與安全之間取得微妙平衡,既不能過於激進,也不能被對手描繪為「軟弱」。


若黨內保守派反彈、未能形成共識,可能導致分裂。


路線 C:主動融入「跨黨/跨勢力」合作模式


特點:與小黨或獨立人士合作、超越傳統藍綠框架、提出社會議題為核心(如氣候正義、社福改革、區域創新)。

優勢:在選舉格局可能出現「第三勢力席捲」的趨勢下,此路線可搶佔先機。可塑造「開放、多元、改革」的形象。

挑戰:


合作模式須慎選夥伴、避免成為選舉散票;


若形象與政策定位過於模糊,可能讓原有基盤不安定;


合作過程中,黨的主導地位可能被削弱,影響其選戰控制力。


五、對國民黨而言,四大關鍵時間點與檢視指標


為確保能順利衝刺 2028 總統選舉,以下四個時間點與指標值得國民黨密切檢視與準備。


1. 2026 年地方選舉


作為檢視新任黨主席及黨整體組織動能的關鍵場次。


指標包括:地方黨部動員效率、候選人提名質量、議題操作能力、選前民調變化、選後支持率變動。


若在 2026 出現明顯上升趨勢(例如藍營執政縣市比率提升、年輕選民支持藍營比例上升),將為 2028 打下良好基礎。反之,若敗選或組織失靈,將提前提示 2028 的艱困。


2. 2027 年總統提名前期準備


候選人布局、政策論述形成、主流話語建構等都需在 2027 年開始。國民黨需儘早確定具備競選力的總統候選人,並開始品牌建構。


指標包括:候選人在黨內及社會中的接受度、媒體能見度、跨世代支持率、政策焦點是否貼近選民需求。


3. 2028 年選戰正式進入期


隨著選舉日逼近,其它政黨與候選人的動作將進入白熱化。國民黨需具備強大的選戰機制。


指標包括:募款能力、動員力、選民接觸頻率、議題操作掌握能力、負面攻擊應對能力。


4. 選後檢討與長期競爭力建構


不論結果如何,選後檢討是提升未來競爭力的關鍵。國民黨需建立常態化機制分析選戰數據、選民動向、社會議題變化、組織效能。


指標包括:黨員幹部更新率、年輕黨員比例提升、地方支部活化數據、選民調查反饋執行率。


六、結語:從 2025 年黨主席選舉看 2028 年的機會與挑戰


總結來說,2025 年國民黨黨主席選舉雖已落幕,但它為 2028 年總統選舉所奠定的基礎與面臨的考驗卻剛開始展開。以下是關鍵的提醒與展望:


機會在於:若國民黨能善用此次選舉所帶來的「象徵更新」、「基層動員契機」、「路線重構起點」,那麼有可能在 2028 年重回競爭主流。


挑戰在於:若黨內未能整合、無法明確提出新世代與社會大眾關注的政見、或動員能力仍舊偏弱,那麼即便參選亦可能處於劣勢。


關鍵在於執行力與時間管理:改革與準備不可拖延。2026 年地方選舉是預演,2027 年為布局期,2028 年為決戰。若每一階段都未做到位,總體勝選機會將被削弱。


外部情勢不可忽視:兩岸變動、國際局勢、選民結構變化、社會議題演變(如氣候、數位轉型、世代差異)都可能改變遊戲規則。國民黨需具備敏銳反應與靈活策略。


內部文化與認同需更新:黨的價值定位、品牌形象、選民溝通方式都需要新思維。若仍停留在舊模式,很難在 2028 贏得廣大選民信任。


最後要提醒的是:選舉結果只是起點。真正的考驗在於如何從「當選黨主席」這一點,轉化為「重新取得執政權力」。對國民黨而言,2028 年是一次可能的翻盤機會,但亦是一次關鍵的歷史拐點。若能抓住/善用,可能扭轉近年選情頹勢;若失之交臂,則可能延續其在台灣政壇的挑戰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庸人的奇思妙想
0會員
22內容數
批評時事
庸人的奇思妙想的其他內容
2025/08/17
在台灣的政治舞台上,關稅已經不再是經濟學教科書裡的理性工具,而成為一場魔幻的戲劇。它被賴清德政府端上檯面,宣稱是「護國神山的護身符」、「保護農民與勞工的堅強屏障」。然而,當幕布拉開,觀眾才發現這場演出更像是一齣荒誕的黑色喜劇:演員一本正經地念著「抵制不公平貿易」的台詞,卻悄悄把買單的帳單塞進
Thumbnail
含有成人內容
2025/08/17
在台灣的政治舞台上,關稅已經不再是經濟學教科書裡的理性工具,而成為一場魔幻的戲劇。它被賴清德政府端上檯面,宣稱是「護國神山的護身符」、「保護農民與勞工的堅強屏障」。然而,當幕布拉開,觀眾才發現這場演出更像是一齣荒誕的黑色喜劇:演員一本正經地念著「抵制不公平貿易」的台詞,卻悄悄把買單的帳單塞進
Thumbnail
含有成人內容
2025/08/17
臺灣總統賴清德在抗戰勝利紀念日使用「終戰」一詞引發爭議,作者批評此舉是對歷史的背叛,並質疑賴清德的國家認同。
Thumbnail
2025/08/17
臺灣總統賴清德在抗戰勝利紀念日使用「終戰」一詞引發爭議,作者批評此舉是對歷史的背叛,並質疑賴清德的國家認同。
Thumbnail
2025/08/10
導言   台灣的女權運動曾是街頭吶喊、抗爭血淚交織的社會力量;如今在民進黨手中,卻逐漸變成政黨文宣、節日儀式和社群圖卡的固定素材。它不再是原本為弱勢發聲的長期奮鬥,而是化妝師手中的粉撲——選舉前拍照用、外交場合端出來、攻擊對手時當利刃。   但一旦自家人犯錯,例如民進黨策略長王義川在節目上信
Thumbnail
含有成人內容
2025/08/10
導言   台灣的女權運動曾是街頭吶喊、抗爭血淚交織的社會力量;如今在民進黨手中,卻逐漸變成政黨文宣、節日儀式和社群圖卡的固定素材。它不再是原本為弱勢發聲的長期奮鬥,而是化妝師手中的粉撲——選舉前拍照用、外交場合端出來、攻擊對手時當利刃。   但一旦自家人犯錯,例如民進黨策略長王義川在節目上信
Thumbnail
含有成人內容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臺灣❙ 於2024年1月13日舉行的總統大選和立法院選舉為全球各地100多個選舉揭開序幕。 從2020年起至今逐漸凝聚成形的各方政治勢力將於2024年一決勝負。 近十年,有五股力量影嚮著國際政治的走向: ...
Thumbnail
❙臺灣❙ 於2024年1月13日舉行的總統大選和立法院選舉為全球各地100多個選舉揭開序幕。 從2020年起至今逐漸凝聚成形的各方政治勢力將於2024年一決勝負。 近十年,有五股力量影嚮著國際政治的走向: ...
Thumbnail
大選已逾兩週,所有選舉激情暫時回歸平靜。選舉過後有許多評論員、媒體透過數據分析各地選情。本篇也即將透過 2024 年大選數據,帶大家回顧這場台灣近十幾年的政治環境中,「三黨」競爭激烈的環境結果為何吧! > 本篇將涵蓋: + 總統大選回顧 + 不分區立委回顧:小黨持續掙扎 + 分裂投票分析 + 整理
Thumbnail
大選已逾兩週,所有選舉激情暫時回歸平靜。選舉過後有許多評論員、媒體透過數據分析各地選情。本篇也即將透過 2024 年大選數據,帶大家回顧這場台灣近十幾年的政治環境中,「三黨」競爭激烈的環境結果為何吧! > 本篇將涵蓋: + 總統大選回顧 + 不分區立委回顧:小黨持續掙扎 + 分裂投票分析 + 整理
Thumbnail
2024總統及立委大選結束,三黨或許都不滿意,但是各有所失,各有所得。 民進黨贏得總統,民眾黨成為立法院關鍵少數,國民黨固然總統輸了,但是在國會席次大有斬獲,在不少地區斬斷未來民進黨的潛在縣市長人選 民進黨的立委大幅換血,黨內派系的勢力也大洗牌。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民進黨選後各派系的勢力消長。
Thumbnail
2024總統及立委大選結束,三黨或許都不滿意,但是各有所失,各有所得。 民進黨贏得總統,民眾黨成為立法院關鍵少數,國民黨固然總統輸了,但是在國會席次大有斬獲,在不少地區斬斷未來民進黨的潛在縣市長人選 民進黨的立委大幅換血,黨內派系的勢力也大洗牌。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民進黨選後各派系的勢力消長。
Thumbnail
這個標題是假的 XD 先向標題黨致歉,你們可以右轉回家了。
Thumbnail
這個標題是假的 XD 先向標題黨致歉,你們可以右轉回家了。
Thumbnail
2024年總統大選即將來臨,距離投票日不到五天的時間。這次選舉共有三種選票,包括總統票、立委票,以及政黨票。其中,若政黨的得票比例超過5%...
Thumbnail
2024年總統大選即將來臨,距離投票日不到五天的時間。這次選舉共有三種選票,包括總統票、立委票,以及政黨票。其中,若政黨的得票比例超過5%...
Thumbnail
原本打算先寫一篇〈2023-2024﹕跨年回顧與前瞻〉,再寫一篇臺灣2024總統大選的分析,但落筆遲緩,而大選在即 —— 1月13日星期六 —— 故換一個次序。 一﹕選前預測 我們預測 ❙賴清德❙+❙蕭美琴❙ 將輕鬆勝出,原因有二,一遠一近: (1) 近因: ❙國民黨❙的 ❙侯友宜❙ 和 ❙民
Thumbnail
原本打算先寫一篇〈2023-2024﹕跨年回顧與前瞻〉,再寫一篇臺灣2024總統大選的分析,但落筆遲緩,而大選在即 —— 1月13日星期六 —— 故換一個次序。 一﹕選前預測 我們預測 ❙賴清德❙+❙蕭美琴❙ 將輕鬆勝出,原因有二,一遠一近: (1) 近因: ❙國民黨❙的 ❙侯友宜❙ 和 ❙民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