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揭曉的諾貝爾物理獎頒給了英國學者克拉克、法國學者德沃雷及美國學者馬丁尼斯,表彰他們在電路中發現「宏觀量子穿隧效應」及「能量量子化」。
簡單說,以往認為粒子只能在微觀世界穿透障礙物(量子隧穿),現在發現,在宏觀可控的電路系統中也可以具體呈現。
意即未來我們能在可觸及的超導電路中「實驗化並操控量子行為」。這項發現,將為量子計算、量子通訊及量子感測帶來巨變;也就是說,量子電腦可能在3-10年內實現。
而問了GPT教育必須預見的三種轉變則是:
1.知識結構轉變:從「電學與電子」→「量子與資訊」
2.學習方式轉變:從「確定性知識傳授」→「不確定性探索與實驗」
3.跨域融合轉變:理科與資訊結合,與哲學、倫理、社會議題並重
大家可和GPT多聊聊,掌握量子科技趨勢(一直跟在AI後面苦追很累);GPT也列出K-12 教育策略的佈局建議,不知是不是自作聰明,大家參考。
更多新聞:https://www.ctee.com.tw/news/20251007701920-430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