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
含有「名人」共 150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小雜工書店經營日更
2025/06/19
Day66 你得先有客人,才會有名人
有些讀者對書店想像,是有很多名人講座, 久了,就會把名人來書店開講座、辦活動,當作理所當然。 但事實上,這一點都不理所當然。 ....想看更多(請點選)
#
書店
#
經營
#
名人
1
留言
流踢両的沙龍
2025/06/15
那段扮演系統的日子 第一章 緣起
第一章 緣起,重症病房。 凌晨時分,某某醫院五樓,其中一間重症病房裡,一名妙齡女子陷入昏迷之中,身邊陪伴的家屬,似乎也因心力交瘁,疲憊不堪地趴睡在病床之旁。 護士站兩名護士低語聊天之際,一名人形生物,猶如鬼魅般來到此處,悄無聲息。移動之時,亦未驚動周邊的任何人,彷彿無實體之魂,著實詭異至極。
#
患者
#
生物
#
周邊
1
留言
大石頭的幻想世界
2025/06/12
[別人說]林徽因
...顯示更多
含 AI 應用內容
#
圖文插畫
#
心靈小語
#
女孩
喜歡
留言
宗的筆記
2025/06/07
假設古代哲學家穿越到了現代與AI對話,他們會不會欣喜若狂?
這是一個非常引人入勝的想像問題,答案其實並不單一,而會因哲學家的思想背景、性格、世界觀而有極大的差異。 我們可以根據幾種典型哲學家的類型,來推演他們穿越到現代與 AI 對話時可能的反應: 1. 柏拉圖(Plato): 反應:複雜但可能震驚與困惑居多。 柏拉圖強調「理念世界」的真理是透過理性
含 AI 應用內容
#
方格新手
#
思想
#
模仿
喜歡
留言
芸嬋
2025/06/03
那些不入流的舊人舊事
藝人在鏡頭前談論違法議題,是在揭露還是宣揚?——以《康熙來了》為例 在綜藝節目百花齊放的年代,《康熙來了》以其犀利幽默、無所不談的風格,成為一代人心中的經典。節目中,許多藝人或名人分享了許多平常不為人知的生活細節,包括家暴、詐騙、外遇、吸毒、盜版、第三者等議題。有觀眾認為這些談話只是八卦娛樂;也有
含 AI 應用內容
#
節目
#
康熙來了
#
觀眾
1
留言
付費限定
♡ 後沙發的會客廳 ♡
2025/06/02
《牛排學》99 忙碌的上班族,要怎麼培養出靈氣、慵懶氣質?(4)(讀者QA)
請務必盡量降低會讓自身「心思混濁、不安、痛苦」的聚會、對話,因為人一旦心情變差,就要花更多時間、精力去「回神」,年紀越大,康復力越慢。
#
後沙發
#
名人
#
明星
23
4
Kelly Kan
2025/06/02
4
很喜歡最後一句話「自己永遠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人。」 今天在脆上看到有人分享:「聽說第一隻Jellycat要是重要的人送的。」 下面也有網友回應這一句話,非常地喜歡。 因為當大家往外探求誰是重要的人要送自己娃娃的同時,都忘了自己本身就是最重要最獨特的💗🧸
4
重大歷史懸疑案件調查辦公室
2025/06/02
唐墨/我在對抗跟蹤狂的路上,你呢?
旬子的故事你們看了嗎?或許你會對日本司法體制的龜速顢頇而感到驚訝,又或者你看到的是一個遊走在社會安全網邊緣的恐怖份子,然而,更多人看完了《我對抗跟蹤狂的七百天戰爭》之後,更擔心自己身邊是否也潛藏這樣的交往對象。 日本資深作家內澤旬子在2014年從東京搬到小豆島,長期關注人與動物關係的她,還養了山羊
#
疑案辦
#
日本
#
跟蹤
6
留言
芸嬋
2025/05/31
那些名人 是否是種櫥窗裡的模特兒 打扮成觀眾想要的樣子 吸引人來崇拜、互動,但身上的那些衣服、首飾,甚至個性都是別人給的
名人:櫥窗裡的模特兒,還是自我的幻影? 在我們這個影像至上的時代,名人彷彿是一個個被精心設計的「展示品」,站在社會這間巨大的櫥窗中。衣著光鮮、談吐迷人,身上掛著流行話語、精緻妝容、甚至是「人設」(人格設定)──吸引眾人目光,喚起人們的嚮往、投射、模仿,甚至崇拜。 然而,那真的是他們自己嗎?還是僅
含 AI 應用內容
#
名人
#
模特兒
#
衣服
2
留言
名人駕訓班的沙龍
2025/05/28
【心得】花蓮駕訓班推薦:駕訓班不是工廠流水線,而是量身打造的學習計畫,名人駕訓班馮微光
感謝名人駕訓班的馮微光教練,很有耐心又很細心的教導,每個狀況都會給予不同的指導,非常注重每個人的學習過程,對學員做不同的調整與指導,從未摸過方向盤的我,既然可以都在一次順利的考過,我是個很沒自信又很容易緊張錯誤連連的一個學員,馮教練都會犧牲他的時間,每次都會給我多開多指導好幾個小時
#
名人
#
駕訓班
#
名人駕訓班
喜歡
留言
芸嬋
2025/05/24
如果一大群人開始接觸了心理學 開始對公眾人物做分析 猜測對方的真實想法、性格特質、做過的事 會發生什麼事
如果一大群人開始接觸心理學,並且把這套思維運用在分析公眾人物上,去猜測他們的真實想法、性格特質,甚至挖掘過去的行為痕跡,這會帶來一連串的深刻轉變,既有積極面,也有陰暗面。 🌕 正面影響:覺醒與批判性思維的興起 去神化與人性化 公眾人物不再只是螢光幕前的「完美形象」,而是能被理解、分析、同理
#
心理學
#
心理
#
形象
喜歡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