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注重影響力,影響力則要靠關係。傳統「工作取向」的家長日規劃方式,如果能轉為「關係導向」,應該更能擴散影響力。
一般我們都是先想好家長日要做哪些「工作」,然後分配工作、訂期程;「關係導向」則是以人為始,以人為終:
1.規劃階段:一開始先想到,這場活動會牽涉多少「利害關係人」?想讓他們有什麼改變?
2.設計階段:訂好目標再據以設計相關工作(改變,是精準的設計)。
3.執行階段:依據分工、期程「投入」人力物力、進行相關「任務」與「活動」。
4.評估階段:最後就得到一些「產出」:比如多少家長來校,募得多少「善款」等。但是有多少家長對學校改觀?增加多少認同?這種「改變」才是我們要的「結果」。
5.研究階段:所以還需要一些質性的研究,哪些原先設定的「改變」有達成?哪些沒有?原因是什麼?下次要怎麼做?
然後報告就存檔,下學期要再辦時,檔案調出來就可直接創新。
第一次要這樣做,成本很高(主要是舊有經驗固著的抗拒),但開始之後,成本會逐次攤提降低,還會外溢至其他的活動也都這樣做,學校就會全面升級,更有影響力。
最主要是,團隊的辛苦歷程有累積和傳承,不怕行政人員更動,因為檔案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