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科學革命的結構》談人生的夢想移轉

Kuan Ju Lee-avatar-img
發佈於哲學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科學革命是如何發生的呢?從地心說到日心說、從牛頓力學到愛因斯坦相對論與量子力學,是什麼使得科學不斷進步呢?又是什麼使得科學產生出新的信念(commitments)呢?本書從科學哲學的角度,提出科學革命的核心概念─「典範移轉」;科學隨著典範(paradigms)的移轉,而產生新的信念、新的理論、新的方法、新的標準。


從前典範時期:原先科學的典範出現了一些異常現象、危機等無法以現有典範解釋、消納的部分,並使得現存典範很少成為科學家創建新理論之動機或出發點,其細節必須待典範理論更為精煉之後才能了解。→確立典範時期:新典範留有許多問題,成為科學家研究解決的對象,並且成為科學團體共同的典範,使此門科學研究趨於專業化。→常態科學時期:基於「科學社群知道這個世界像什麼樣子,而且絕不會錯」這一假設而成立,以過去的科學成就為基礎進行研究。→科學革命:查覺到異常現象,並分辨、了解異常現象,最後發生典範所規定的範疇與程序的變遷,產生了下一個前典範時期。


我認為典範的移轉,就是一種思維上的移轉,當原先百分之百相信的信念,到後來因人事時地物而產生了改變,便移轉到一個較符合現況、更能提供解釋的思維上。如果人生有某種思維能夠貫穿一生,又能夠移轉,我想那就是「夢想」了。


夢想,每個人都有,夢想可以是物(建築師執照)、事件(單車環島)、或者一段經歷的過程(吃遍米其林餐廳)等。而夢想與夢想之間,並不必然有有所關聯,事實上,新夢想與舊夢想之間是沒有關聯的,我們之所以會認為有關聯,是因為在夢想移轉之後,我們從現在去理解過去到現在,而提出的一套解釋,認為夢想具有累積或者前進的特性,但是夢想之間並無高下、好壞之分,彼此都是獨立的存在,而非新的夢想站在舊的夢想的肩膀之上。


在相信舊夢想的當下,我們並不會去質疑舊夢想對錯的問題,因為我們相信我們每天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更接近、實現夢想,而驅使我們追求夢想的動力來源,不是完成夢想(大部分的夢想並沒有實現),而是夢想解答的過程。沒有人實現夢想的過程是能夠複製的,關於追夢的過程,永遠只有身為築夢者的我們能夠用自己的方式探究與實現。


什麼時候開始,我們會決定放棄舊夢想而開始追逐新夢想呢?也許是現實條件的改變,沒存款了、沒時間了、沒健康了,或人際關係出現了改變,分手、離婚、變故等隨著時間與人生階段的身分、經歷、價值的不同,產生了種種無法滿足舊夢想的條件。那些導致夢想移轉的新問題,通常早已存在,只是當時還沒有意識到是一個問題,當我們越深入的追求夢想、越接近夢想,便會看見更多的問題與危機。有些小危機只要稍微修改夢想的條件就能夠繼續適用舊夢想、繼續相信舊夢想。但是當舊夢想不再能夠讓我們產生動機與行動去依循舊有的夢想,在新夢想確立之前,便會進入一段失落、漫無目標、渾渾噩噩、充滿無聊的時期。既無法繼續相信舊有的夢想,對於新的夢想又還捉摸不定,於是開始尋求各種能夠解釋新問題的人事物,例如:聽取他人分享相關的經驗、接觸哲學等。藉此思考人生下一階段自我能夠把握住、能夠努力的部分,直到確立新的夢想(目標)。


如果這一生的夢想都不曾改變,這樣是好的吧?夢想就是一種思維上的改變,我認為沒有人的一生是不會改變思維的。是否會同時存在一個以上的夢想呢?會認為我有一個以上的夢想的人,我認為是還沒有真的確立新夢想,還沒有找到當下認為能夠百分之百相信與追尋的夢想,如果實在是太多夢想了,那麼就試圖找到一個無所不包的夢想吧。夢想移轉越多次,思維上是否越接近成熟或真實呢?夢想與夢想之間是沒有好壞之分的,因為當下我們都是百分之百的相信它,重點不是移轉的次數,而是對於每一個夢想,我們是否有深刻的挖掘與探究它,使得夢想之間,擴展了我看事情的角度與深度、擴展了我人生的經驗,進而讓我能夠接近真實的邊緣。

2016/9/27

avatar-img
50會員
586內容數
「我以為别人尊重我,是因為我很優秀,後來才明白,别人尊重我,是因為别人很優秀。」——魯迅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辯證人生 的其他內容
盛夏的午後,在《哲學新媒體》發現了這個活動,看一看報名資格:「全國各大學各學系有志於哲學學術研究的大二以上到碩一同學」,擴充解釋就是「大二以上不管任何科系畢業或正在(要)念研究所等,對哲學有興趣的人都可以報名喔~」。本次活動為第二屆,因為今年寒假舉辦第一屆時報名踴躍,遂有了暑假的第二梯次。而
《漢娜鄂蘭─真理無懼》是一部描述猶太裔哲學家─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於1961年以《紐約客》雜誌撰稿人的身分,至耶路撒冷參與審判當年二戰時負責籌畫運送猶太人至死亡集中營,被猶太人稱為「納粹劊子手」的阿道夫‧艾希曼(Adolf Eichmann)。鄂蘭曾於二戰時被送進法國的集
「我們閱讀尼采,不是為了追隨他,而是要追隨自己」 德國哲學家─尼采(1844-1900),原計畫將《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分為6部分出版,最後只出版了4部分,未寫的最後兩部為描寫查拉圖斯特拉的布道工作以及最後的死亡。其不同部分完成於不同的年代,出版的日期為1883年至1885年。尼采以查拉圖
哲學理論如此艱澀又隱晦,哲學家又為何會想要提出某些問題和理論呢?在談論哲學理論之前,答案或許可從哲學家的生活成長背景略知一二吧。《歡樂哲學課》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所誕生的一本以詼諧幽默又有點八卦的藉由探討哲學家的生平從而探究其哲學理論的哲學入門書。書中羅列了作者心中所喜愛的26位哲學家,時間
幸福是什麼呢?是人生的目的與意義的所在嗎?幸福等於快樂嗎?幸福是個人還是群體的呢?存在於物質的還是精神的呢?幸福是能夠預期的嗎?如何能夠持續不斷的感受到幸福呢?本書作者菲德立克‧勒諾瓦從社會學、心理學、宗教學、哲學等角度,經由一連串省思辯證的過程,來試圖回答:「幸福是什麼?」這一對於每一個人
《人的條件》(The Human Condition)為1959年漢娜‧鄂蘭於美國芝加哥大學以 "Vita Activa" 為名的系列講座;系列座談內容整理為此專書。 人類不同於其他生物的根本是什麼?孟子曰:「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孟子認為人和禽獸只差在具有仁義道德的天性。除了道
盛夏的午後,在《哲學新媒體》發現了這個活動,看一看報名資格:「全國各大學各學系有志於哲學學術研究的大二以上到碩一同學」,擴充解釋就是「大二以上不管任何科系畢業或正在(要)念研究所等,對哲學有興趣的人都可以報名喔~」。本次活動為第二屆,因為今年寒假舉辦第一屆時報名踴躍,遂有了暑假的第二梯次。而
《漢娜鄂蘭─真理無懼》是一部描述猶太裔哲學家─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於1961年以《紐約客》雜誌撰稿人的身分,至耶路撒冷參與審判當年二戰時負責籌畫運送猶太人至死亡集中營,被猶太人稱為「納粹劊子手」的阿道夫‧艾希曼(Adolf Eichmann)。鄂蘭曾於二戰時被送進法國的集
「我們閱讀尼采,不是為了追隨他,而是要追隨自己」 德國哲學家─尼采(1844-1900),原計畫將《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分為6部分出版,最後只出版了4部分,未寫的最後兩部為描寫查拉圖斯特拉的布道工作以及最後的死亡。其不同部分完成於不同的年代,出版的日期為1883年至1885年。尼采以查拉圖
哲學理論如此艱澀又隱晦,哲學家又為何會想要提出某些問題和理論呢?在談論哲學理論之前,答案或許可從哲學家的生活成長背景略知一二吧。《歡樂哲學課》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所誕生的一本以詼諧幽默又有點八卦的藉由探討哲學家的生平從而探究其哲學理論的哲學入門書。書中羅列了作者心中所喜愛的26位哲學家,時間
幸福是什麼呢?是人生的目的與意義的所在嗎?幸福等於快樂嗎?幸福是個人還是群體的呢?存在於物質的還是精神的呢?幸福是能夠預期的嗎?如何能夠持續不斷的感受到幸福呢?本書作者菲德立克‧勒諾瓦從社會學、心理學、宗教學、哲學等角度,經由一連串省思辯證的過程,來試圖回答:「幸福是什麼?」這一對於每一個人
《人的條件》(The Human Condition)為1959年漢娜‧鄂蘭於美國芝加哥大學以 "Vita Activa" 為名的系列講座;系列座談內容整理為此專書。 人類不同於其他生物的根本是什麼?孟子曰:「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孟子認為人和禽獸只差在具有仁義道德的天性。除了道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vocus 精選投資理財/金融類沙龍,輸入 "moneyback" 年訂閱 9 折】 市場動盪時,加碼永遠值得的投資標的——「自己」 川普政府再度拋出關稅震撼彈,全球市場應聲重挫,從散戶到專業投資人,都急著找尋買進殺出的訊號,就是現在,輪到知識進場!把握時機讓自己升級,別放過反彈的機會!
Thumbnail
就能get 同款 韓系質感包👜 而且獨家下殺 299元up 讓它成為你的 必備單品吧! - momo優惠折扣碼 領取超簡單❤️ 點擊右下角 會員中心 - 折價券 輸入 FLOWERMOMO 點擊歸戶 就能領取 商店優惠券 啦! - https://momo.dm/RaFNzR
Thumbnail
momo店+ S999純銀四葉草項鍊,精緻細膩,代表愛情、希望、信念與幸運,是送給自己或別人的完美禮物。限時下殺299元起,超取免運!
本篇文章透過奧斯卡入圍動畫《腦筋急轉彎》,探討如何在親子教育中幫助孩子理解與管理情緒。我們可以透過命名情緒、接納與討論、示範健康表達等方式,引導孩子發展正向的情緒觀念,讓他們學會與情緒和平共處。
前言 隨著全球對環保與可持續發展議題的日益重視,氫能源作為一種清潔能源技術受到廣泛關注。氫能源支持者認為,憑藉其環保、能效與技術創新優勢,未來氫能源將成為能源轉型的重要推動力量;而反對者則指出,氫能源論述中存在著過度樂觀的假設與數據缺口。 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理性地檢視各種論述、剖析其中的盲點與
Thumbnail
本文探討頭髮變白的成因、染髮的動機與效益,以及染髮的健康影響和植物性染髮的優缺點。從頭髮變白的生理機制開始,到染髮如何提升自信、表達個性,以及如何選擇合適的染髮產品,兼顧美觀與健康,提供全面的資訊。
Thumbnail
上週六看了星際效應的10周年重映特別場,終於拿到質感很讚的紀念海報!為了它,還特地去買了A3的資料夾來收藏,順便讓其他電影海報也有了家。相信大家對這部片都不陌生,不過!以防有人還沒看過,下面會先做簡單的電影介紹,再帶到這次回顧的觀影心得。那~就讓我們一起前往未知的銀河吧!
Thumbnail
科學家的科學哲學:是科學家以「科學方法」對各種「存在」追根究底,以減除疑惑、使大家更了解這個宇宙的一門學問。換句話說,是以一種嚴謹的態度去解釋這個宇宙的一們學問。
  啟蒙時代一方面是這種「全人典範」的高峰,也幾乎是它終結的時候。宗教改革、啟蒙運動與科學革命一方面形構出了一種現代人的主體性,卻同時剝除了過往支撐人們活下去的前現代意義與願景。我們的世界逐漸變得「數值清晰」,文明的保守性取代了冒險的樂趣。人類的專業知識總額得到指數性的積累,卻更加侷限在自己的圈圈。
Thumbnail
以認知革命、農業革命、科學和工業革命為主軸,探討人類的發展史以及如何形塑了今天的我們。
對於那些覺得基礎科學研究離實際應用太遙遠的人來說, 這篇文章可能會改變你的看法。 理解科學研究如何轉化為社會可用的技術, 能幫助我們更好地支持並推動創新。 接下來,讓我們透過三個故事, 看看這些看似抽象的研究是如何解決實際問題的。 ▋故事一 - 從學院到產業的轉變
Thumbnail
宇宙是交織相連的這個想法不是新的; 千百年來,在東方的哲學思想裡,這樣的想法一直存在。新奇的是,西方科學慢慢開始理解這些古老的思想可能是正確的。 道路與邁向歸途… 一種家的安全感… 一切萬有在幫你指越路嗎? 還是使用一體的內在感官? 小螞蟻隨便亂爬… 找得到路回家嗎? 好像永遠勇往直前
Thumbnail
【vocus 精選投資理財/金融類沙龍,輸入 "moneyback" 年訂閱 9 折】 市場動盪時,加碼永遠值得的投資標的——「自己」 川普政府再度拋出關稅震撼彈,全球市場應聲重挫,從散戶到專業投資人,都急著找尋買進殺出的訊號,就是現在,輪到知識進場!把握時機讓自己升級,別放過反彈的機會!
Thumbnail
就能get 同款 韓系質感包👜 而且獨家下殺 299元up 讓它成為你的 必備單品吧! - momo優惠折扣碼 領取超簡單❤️ 點擊右下角 會員中心 - 折價券 輸入 FLOWERMOMO 點擊歸戶 就能領取 商店優惠券 啦! - https://momo.dm/RaFNzR
Thumbnail
momo店+ S999純銀四葉草項鍊,精緻細膩,代表愛情、希望、信念與幸運,是送給自己或別人的完美禮物。限時下殺299元起,超取免運!
本篇文章透過奧斯卡入圍動畫《腦筋急轉彎》,探討如何在親子教育中幫助孩子理解與管理情緒。我們可以透過命名情緒、接納與討論、示範健康表達等方式,引導孩子發展正向的情緒觀念,讓他們學會與情緒和平共處。
前言 隨著全球對環保與可持續發展議題的日益重視,氫能源作為一種清潔能源技術受到廣泛關注。氫能源支持者認為,憑藉其環保、能效與技術創新優勢,未來氫能源將成為能源轉型的重要推動力量;而反對者則指出,氫能源論述中存在著過度樂觀的假設與數據缺口。 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理性地檢視各種論述、剖析其中的盲點與
Thumbnail
本文探討頭髮變白的成因、染髮的動機與效益,以及染髮的健康影響和植物性染髮的優缺點。從頭髮變白的生理機制開始,到染髮如何提升自信、表達個性,以及如何選擇合適的染髮產品,兼顧美觀與健康,提供全面的資訊。
Thumbnail
上週六看了星際效應的10周年重映特別場,終於拿到質感很讚的紀念海報!為了它,還特地去買了A3的資料夾來收藏,順便讓其他電影海報也有了家。相信大家對這部片都不陌生,不過!以防有人還沒看過,下面會先做簡單的電影介紹,再帶到這次回顧的觀影心得。那~就讓我們一起前往未知的銀河吧!
Thumbnail
科學家的科學哲學:是科學家以「科學方法」對各種「存在」追根究底,以減除疑惑、使大家更了解這個宇宙的一門學問。換句話說,是以一種嚴謹的態度去解釋這個宇宙的一們學問。
  啟蒙時代一方面是這種「全人典範」的高峰,也幾乎是它終結的時候。宗教改革、啟蒙運動與科學革命一方面形構出了一種現代人的主體性,卻同時剝除了過往支撐人們活下去的前現代意義與願景。我們的世界逐漸變得「數值清晰」,文明的保守性取代了冒險的樂趣。人類的專業知識總額得到指數性的積累,卻更加侷限在自己的圈圈。
Thumbnail
以認知革命、農業革命、科學和工業革命為主軸,探討人類的發展史以及如何形塑了今天的我們。
對於那些覺得基礎科學研究離實際應用太遙遠的人來說, 這篇文章可能會改變你的看法。 理解科學研究如何轉化為社會可用的技術, 能幫助我們更好地支持並推動創新。 接下來,讓我們透過三個故事, 看看這些看似抽象的研究是如何解決實際問題的。 ▋故事一 - 從學院到產業的轉變
Thumbnail
宇宙是交織相連的這個想法不是新的; 千百年來,在東方的哲學思想裡,這樣的想法一直存在。新奇的是,西方科學慢慢開始理解這些古老的思想可能是正確的。 道路與邁向歸途… 一種家的安全感… 一切萬有在幫你指越路嗎? 還是使用一體的內在感官? 小螞蟻隨便亂爬… 找得到路回家嗎? 好像永遠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