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創業的過程中,想要成功賺到錢,忍辱負重、忍人所不能忍絕對是必經過程,可是有一些人,個性裡的善良成份很高,面對不友善的考驗與挑戰,除了忍,還懂得把苦轉化為衝破的力量。他們向上蒼許願,用善的力量自助助人,幫助自己的同時也助益了他人。
阿雄說,「我們是做五金的小工廠,不敢求訂單源源不絕,只求穩定,讓我能發得出工資,全家人能生活就好。」只不過,創業維艱,阿雄跟秀霞為了工廠投入不少心血與成本,那時訂單不多,每個月要攤還銀行買機器的錢,廠商的原料錢,每天活在被錢追的日子有苦難言。秀霞說,「我沒有想過要大富大貴,但是做生意常常有突發狀況,總是處理不完,那時心裡很苦,我就跟上天許願,讓我有能力為家人買一間房子,我就不要再苦追世間財,我會把時間挪去做社會事,做對人群有意義的事。」
這個願力有上達天聽。秀霞說,有四五年的時間,訂單一夕爆量,每天都要加班,工人一直雇也消化不了訂單的量,那幾年,秀霞跟阿雄做到沒日沒夜,賺了不少錢,終於為家人買下一間遮風避雨的房子。五年後,景氣下降,同業轉到對岸發展,阿雄的小工廠也面臨訂單流失的困境,縱然如此,他們仍然堅守在台灣,不願意離開。「我做生意是為了給家人過好一點的生活,不是為了變成億萬富翁,家人最重要,我跟太太都沒有考慮出去,做多少算多少,家人在一起才算圓滿。」阿雄說。
有一年,中東爆發戰爭,工廠長達三個月沒有訂單,那時秀霞打算把工廠收起來,可是又想到相處十多年員工的生計,所以咬牙撐下去。一兩個星期之後,訂單來了,工廠的機器又動了起來,工人放完無薪假又回到工作崗位與秀霞夫妻一起努力。而秀霞從來沒有忘記自己許過的願,在買下房子不久,她就去做志工了。住在後龍的秀霞,經常一個人拎著麻布袋到後龍溪口撿垃圾和寶特瓶,她說,「有一天,我跟一群釣客說,垃圾等一下要記得帶走喔,釣客說,我如果不丟,你怎麼有得撿。」秀霞微笑沒有回應,默默撿起地上的菸蒂和寶特瓶。
甘願做歡喜受,秀霞早上忙完工廠就會去環保站做分類。兒子原本在台北從事業務工作,今年回到家裡幫忙,「爸媽年紀大了,不管工廠以後會不會繼續做,至少我先回來分擔一些責任,讓爸媽可以退休做自己的事。」兒子宜誠每天晚上都會親自下廚,不捨媽媽從年輕熬到老,換他煮給家人吃,用親手做的飯菜來感謝爸媽。
老智者說,存好心做好事,將來就會得到好的結果,發好願利益他人,發願的當下就已經先得到自己的祝福。善良的秀霞完成家業,也順利做志業,每個星期回彰化福興探視九十多歲的老母親,她說,人生不要求發達,有福就達得到,所以應該要先做福才對。
#求福不如求平安
#有願就有力
#知福惜福再造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