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名為 Evernorth 的新創公司,宣布計畫透過與 SPAC(特殊目的收購公司)Armada Acquisition Corp II 合併,在 NASDAQ 掛牌上市,募資超過 10 億美元。
背後的推手,是熟悉的名字 Ripple。
這件事看似一樁募資新聞,實際上卻意味著 加密資產正以新的方式重新進入資本市場。從 Ripple 到 Evernorth

Ripple 是區塊鏈產業最具爭議也最具代表性的公司之一。2020 年,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指控 Ripple 非法銷售未註冊證券,引發四年訴訟。直到 2025 年初,案件落幕,Ripple 迎來相對寬鬆的監管環境。
就在這個節點,Ripple 前營運長 Asheesh Birla 成立了 Evernorth,目標是將 Ripple 的核心資產 XRP 推向新的金融結構。Evernorth 並非交易所,也不是基金,而是一家公開的數位資產金庫(Public Digital Asset Treasury)。它將募資轉化為 XRP 儲備,並以此作為公司資產,讓投資人透過股票間接持有代幣價值。
這意味著 Evernorth 並非賣幣,而是包裝代幣所有權,轉化為可被審計與投資的企業資產。
XRP 是什麼?為什麼它被選為核心資產

XRP 是 Ripple 於 2012 年推出的原生代幣,全名為 XRP Ledger Token。與比特幣或以太幣不同,XRP 並非由礦工挖掘產生,而是由 Ripple 在創建時一次性發行 1,000 億枚,再分階段釋放至市場。它的設計初衷是成為跨境支付與結算的中介資產。
傳統銀行透過 SWIFT 轉帳需數日與高額手續費,而 XRP 能在幾秒內完成交易,手續費不到千分之一。這讓 XRP 成為全球支付系統的「流動性橋樑(Liquidity Bridge)」,不僅在日本、阿聯酋與東南亞有實際應用,也讓 Ripple 成為各國央行數位貨幣(CBDC)討論的參考案例之一。
不過,因 XRP 的發行與分配由公司掌控,SEC 曾認為它屬於證券而非加密貨幣。訴訟結束後,Ripple 重新獲得市場空間,也讓 Evernorth 成為推動 XRP 資產化的延伸實驗。
從代幣經濟到資產會計
在傳統會計中,資產必須能被量化、審計並持續計價。加密貨幣長期被排除在外,因其價格波動與監管不明。 Evernorth 的策略是以公司結構承接代幣價值,將 XRP 包裝成可上市的企業資產。

這與 MicroStrategy 持有比特幣的模式類似,也延續了代幣資產化的趨勢。如果 IPO 成功,Evernorth 將成為全球第一家以 XRP 為核心儲備的上市公司,其股票將成為投資人間接參與 XRP 價值的合法渠道。
SPAC、SBI、Pantera:資本的加密共謀
Evernorth 的募資陣容也透露出明確的生態鏈意圖。日本 SBI 集團 出資 2 億美元,是早期 Ripple 投資人;Ripple 共同創辦人 Chris Larsen、加密基金 Pantera Capital、交易所 Kraken 也皆參與其中。這是一場 Ripple 生態圈內的再整合,目的是建立一個可在監管架構下持有、融資、交易的 XRP 控股體系。
選擇以 SPAC 方式上市,則可避開傳統 IPO 長期審查,直接與投資人接軌。若按計畫在 2026 年第一季完成,這將是繼 Coinbase 之後最具指標性的加密上市案。
從支付協議到金融基建
當企業以代幣作為主要資產時,股價將與幣價高度相關。這讓股票市場與加密市場的界線愈來愈模糊。 若加密市場劇烈修正,這些加密金庫公司的估值也可能同步下滑。
10 月初,美中貿易戰升溫後,加密市場出現歷史級拋售。Evernorth 的模式若被複製,未來股市與幣市的連動性將進一步提升。
Evernorth 的故事標誌著加密產業的第三階段。
- 第一階段是 去中心化理想
- 第二階段是 交易所時代
- 第三階段是 公司化與制度化時代
加密貨幣不再只是代幣,而是被會計師、投資銀行家與監管者重新定義的資產。這或許正是 Ripple 想傳達的訊息: 當監管不再是敵人,代幣就能成為資產,而資產終將回歸金融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