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熱愛看「三金」的人,金鐘、金曲、金馬,年年不缺席。每次典禮開始前,我都會準備好飲料,手機打開 PTT 的 Golden-Award 版,筆電連上 YouTube 直播聊天室,一邊看典禮、一邊看網友的即時反應。
從下午五點紅毯開始,一路看到頒獎結束,有時候還會接著看後台訪談與慶功宴直播。每年到了這幾天,我幾乎都處於一種「入戲太深」的狀態,情緒跟著得獎人起伏,內心太過澎湃,常常到半夜還睡不太著。
我知道聽起來有點誇張,但身邊的朋友都知道我有多愛看三金,甚至有一年金馬獎辦在台中,美英還幫我跟補習班主任請假(也就是我爸),特地帶我去現場看紅毯。
典禮的魅力,紅毯的閃亮
說來有趣,雖然那已經是 21 年前的事,我仍歷歷在目。那一年,金馬獎首度在台中中山堂舉行,現場人潮洶湧,SNG 車一輛接著一輛停在路邊,我們被擠到人群後方,只能踮著腳尖、拼命伸長脖子,才勉強看得到正在走紅毯的明星。
記得有人小聲說:「等一下他們都會搭旁邊的透明電梯上去!」我立刻抓著媽媽的手,一起往電梯方向衝去,接著,好像所有人都陸續聽見了同一個祕密,大家開始奔跑、擠成一團。結果,我們竟然幸運地排到了最前排。
然後,就在那個近距離的瞬間,我看見了此生用肉眼見過最帥的男人之一——劉德華。
救命喔!真的帥到我差點昏倒。
他的氣場之強,親切地向大家揮手,那一刻我才懂,螢幕上那些看似誇張的形容,其實都是真的;看到明星會忍不住尖叫是真的,看到美好的事物心情會變好也是真的。後來李安、張曼玉、梁朝偉也陸續現身,他們一個個搭上電梯,我們在下方抬頭望著,仰慕著這些平常只會在電視裡看見的人們。
那是個網路還尚未發達的時代,不能透過手機收看轉播,於是紅毯一結束,我們立刻騎機車回家,打開電視把整場頒獎典禮看完。後來,「近距離看見劉德華」這件事,也成了我和美英每年金馬獎必提起的話題,彷彿是一個小小光榮的印記,雖然沒有人在乎,但回想起來還是好開心。
片尾出現的字幕人員
扯遠了,這篇並不是要分享追星回憶,且讓我先暫時把華仔那迷人的笑容放在心裡。
總之,爾後的幾年,典禮又回到大家熟悉的台北舉辦,我也再也沒有機會親眼見到紅毯了。但拜科技發達之賜,儘管上週五我人還在公司,但仍偷偷打開 YouTube 直播,一邊處理文件,一邊偷看紅毯(老闆表示:???)
我想,很多人看典禮,是為了看明星、看表演,看最後頒給大咖的獎項,我當然也喜歡那些精彩的瞬間;但最讓我感動的,其實是典禮前半段頒發的「幕後獎項」。
今年戲劇類開場,曾寶儀特別介紹了兩位燈光師,分別是陳冠廷與楊青翰師傅,他們包辦了所有燈光獎項,當他們起立接受掌聲的那一刻,我起了雞皮疙瘩。平常都是他們在照亮別人,而這一刻,換他們被大家看見。
除此之外,特別貢獻獎則是頒給打造佈景的葉輝龍師傅。他已從業好幾十年,用木頭、釘子和想像力,搭出了無數節目的戲劇佈景。如今他已是81歲高齡,當他走上台,顫抖地說「謝謝大家」時,我又是熱淚盈眶。
無論是編劇、導演、製作人,還是燈光師,當他們走上舞台,因為鮮少面對鏡頭,帶著有點木訥,卻真誠無比的神情感謝團隊、感謝家人時,真的很感動。那不僅只是頒獎典禮上的榮耀,更是他們長年努力被大家看見的那一刻,彷彿在提醒我們,只要堅持下去,終有一天會被看見。
每個角色,都有他的高光時刻
我特別喜歡今年戲劇類頒獎典禮的開場影片「金鐘60 我在這裡」。影片裡,大家分享自己是如何開始接觸電視,又多麼熱愛表演。無論幕前或幕後,每個人都一心一意地想創造出好作品,專注地投入自己的專業,那份純粹與熱情令人動容。
而就在今天,我打開 Substack,看見 Janis 的一則分享,忍不住愣了幾秒:
- 柯佳嬿出道 11 年,拿到女主角獎
- 陳漢典出道 18 年,獲得綜藝主持人獎
- 曾莞婷出道 27 年,迎來她的第一座女配角獎
- 而楊謹華,更是出道 33 年,終於拿下影后
這些耳熟能詳的表演工作者,在自己的領域默默耕耘十年以上,終於在某個時刻被評審認可。當然,即使沒有得獎,能以「入圍者」的身分參與盛會,也已經足以令人敬佩。
感動之餘,我也開始反問自己,我是否真心熱愛某件事,願意花十年以上的時間去耕耘?即使沒人看見、沒人喝采,我是否還會繼續?
老實說,我還沒有確定的答案。
但當我看到他們談起「表演」時眼裡閃著光的模樣,我也想起自己對文字的那份熱愛,原來,那種專注、那種靜靜投入的喜悅,是一樣的。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獎座
看著典禮上的畫面,我忽然想到,我們每個人在自己的生活裡,也都像是在一場「無名的典禮」中努力著。有人在辦公室加班,默默修正別人的文件;有人在家照顧父母,同時扛起養家的責任;有人熬夜創作,只為了寫出自己滿意的作品。
三金典禮讓我重新相信一件事,在被人看見之前,你得先學會看見自己。
我忘了是哪一年的頒獎典禮,某位得獎者的感言至今仍讓我難忘:「我非常想得獎,不是因為我覺得自己表現多好,而是我想在台上,好好感謝曾經幫助過我的人。」
也許,我們的人生裡都有一場這樣的典禮。沒有紅毯、沒有聚光燈,卻同樣需要堅持,需要勇氣。在你尚未被大家看見前,有許多人幫助過你,而你也願意堅持下去。
人生的高光時刻,從來不只是那一瞬間的榮耀,而是在那些默默付出的日日夜夜裡,你仍然沒有放棄,仍然選擇熱愛自己正在做的事情。
後記
其實長大後,也不完全是沒有機會親眼看紅毯。
去年金鐘獎當天,我剛好帶家人和伴侶到台大體育館看 Avantgardey 的表演。演出結束後,我興沖沖地說:「我們去看紅毯~~」結果美英和秋明嫌天氣太熱,轉頭去旁邊喝咖啡,伴侶雖然也興致缺缺,但還是陪我留在那邊看紅毯。
而今年金鐘獎的前幾天,我甚至在網路上搜尋有沒有公開售票的資訊,真心希望有一天,我能親自走進三金會場,在現場感受那份屬於創作者的榮耀。
除此之外,我覺得這種典禮,其中一個最棒的地方在於它會讓人發現新的作品。這次男主角連炳發(好帥)與男配角楊一展都來自《化外之醫》,於是這部劇就成了我週末的娛樂。接下來也想慢慢補上《聽海湧》和《星空下的黑潮島嶼》。
台灣有好多優秀的表演者和幕後工作人員,身為一個從小就熱愛各種節目與戲劇的觀眾,我真的覺得能看見他們用心創作出的作品,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今天就先分享到這裡啦,你們也有看金鐘獎嗎?最喜歡哪個片段呢?歡迎留言或寫信與我分享,謝謝你看到這裡,我是只贏,我們下次見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