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的:簡單比較「市值型ETF定期賣股」跟「高股息型ETF季配息」兩種策略,創造現金流的績效如何?哪種方式較有利?
- 投資金額:30萬元。
- 試算期間:2024年11月6日 ~ 2025年10月30日。
- 投資方式:期初一次投入。
- 現金流的金額和入帳日以高股息ETF為主,市值型於高股息入帳日前兩個營業日的股價,去估算要賣出的股數,以達成金額接近的現金流在同一日曆日入帳。
- 買賣的手續費與證交稅皆忽略不計。
- 歷史成交價以當日收盤價為準。
- 黃底表示股利。
- 目的為現金流,因此不計算股利再投入。
比較基準為「市值型的賣股所得」和「高股息型的股利所得」,但市值型另有年度股利所得,更精確的算法需依照市值型8月的股利,減少7月或10月的賣出股數,為簡化過程直接計入,有需要者可自行扣除後再進行比較。
市值型的金流會比高股息型多約$2,300元。
簡單說明市值型賣股的算法:高股息型於2025年1月13日入帳股利$7,417元,$7,417 ÷ 市值型(T-2)的價格$115.50 ≒ 64.22,因此市值型於2025年1月9日賣出64股,於2025年1月13日入帳賣股所得 = $115.50 × 64 = $7,392元。
2025年4月7日有極大的跌幅,約從4月22日開始持續成長,一直到10月30日收盤為新高28,287點。
另提供市值型ETF連續上漲和連續下跌的試算結果。
為簡化計算,賣出日期的股價,皆設定為與入帳日股價差$2元。
市值型賣股換現金的缺點
- 持有股數會愈賣愈少。即使股價上漲夠多,也只是維持市值不變,更不用說股價成長有其限制在。其次,持有股數早晚會賣完,一旦賣完,股價再高也是0市值。

維持市值的成長率。
- 心理障礙。需要賣股換現金時,可能股價下跌中,不賣沒現金可用,賣又覺得少賺;或剛好反過來,股價上漲中,不賣沒現金可用,賣又覺得少賺。
高股息型配息的缺點
- 景氣成長時,為了高股息放棄成長性;但景氣衰退時,並不會因為高股息而少跌。
- 現金流的金額極不穩定,以上面例子來說,從$7,417變為$4,132元,若金流的用途是犒賞或慰勞性質的影響還不大,領多就國旅,領少就出國;若金流的用途是生活費或貸款等不能拖延或降低的重要支出,領多還好,領少會出事。
小結
每個人狀況不一,請依照個人偏好自行斟酌與調整投資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