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太平洋》:陽剛之下的陰性敘事,與非典型療傷系羅曼史

更新 發佈閱讀 30 分鐘
raw-image

由墨西哥導演吉勒摩.戴托羅(Guillermo del Toro)執導的科幻片《環太平洋》(Pacific Rim),是獻給日本特攝電影日系怪獸(Kaiju)機甲(mecha)動漫的情書。在這部描述異次元怪獸入侵地球的高概念(high concept)電影中,戴托羅透過東西文化混搭的風格、賽博龐克(cyberpunk)美學的末日幻想架構,打造獨樹一幟、向前人致敬卻也極度原創的科幻宇宙。

《環太平洋》不僅是諸多評論提及的,是獨屬於「男人的浪漫」「男孩的夢想」。不只是因為這樣的說法帶有陳舊的性別觀念,女性一樣能熱愛機器人與怪獸,更因為在看似恢弘硬派的調性之下,包裹的是普世性的溫情基調。《環太平洋》當然是一部「巨大機器人痛扁巨大怪獸」的爽片,但審視劇情,這部片也強調不同形式的「愛」、創傷修復與跨越壁壘的人性光輝,以及驅動故事的核心:女英雄(heroine)的成長歷程

【影視性別政治的里程碑:森真子測驗】

在談論《環太平洋》時,影評多半聚焦在對日本動漫及特攝電影的致敬,但這部「男人的浪漫」電影,其實創下了一個與女性相關的里程碑:以女主角森真子(Mako Mori,森マコ)命名、衡量影視作品性別失衡的「森真子測驗」(the Mako Mori test)。縱使貝克德爾測驗(Bechdel test)[1]廣為人知,這個影響力深遠的測驗依舊有侷限。由於《環太平洋》並無僅次於真子的女性要角,無法讓女性角色展開對話與交流,自然在貝克德爾測驗中慘敗。這讓許多喜愛真子的影迷叫屈,難得好萊塢出現具有顛覆性的亞裔女主角,只因貝克德爾測驗不能過關,就要被批評是有毒的女性貶抑電影嗎[2]

於是,「森真子測驗」誕生了。該測驗由名為Chaila的Tumblr用戶提出,旨在與貝克德爾測驗並存(to live alongside the Bechdel Test)[3],並以後者的基準微調測驗項目,要求一部影視作品:至少要有一名女性角色、該角色有獨立的敘事弧(narrative arc)、角色存在意義並非為了支撐男性角色。森真子測驗讓評論者將重心從「作品中女性角色的稀缺」,轉至「女性角色如何驅動故事與其主體性」。當然,與貝克德爾測驗相同,森真子測驗不能視作判斷性別政治的終極標準,至少提供另一個影視分析的方向。

雖然《環太平洋》因片中女性角色過少,遭受部分影評的議論與不滿。相較其他類型電影或戴托羅的執導作,真子也許不是非常立體的女角。不過,《環太平洋》採用商業鉅片(blockbuster)慣用的定型角色(stock character)模式,使眾人物具有充分的辨識度,性格描繪遊走在「生動」與「刻板」之間。而真子被多數評論認為是全片刻畫最深入的角色,並讚譽是銀幕亞裔女性的優秀典範。

再者,回望電影推出的2013年,在那個好萊塢不講究「多元、平等與共融」(diversity, equity, and inclusion,簡稱DEI)的年代,鮮少出現像真子這般,不帶有種族偏見、不被過度性化(over-sexualisation)、能擔綱推動敘事的重責大任,又不淪為男性角色(尤指白人男性)情感附庸的亞裔女角,這在好萊塢足以被視為千載難逢的奇蹟。回到本段主題,不妨來探討森真子究竟是怎麼樣的人,為何能在一部陽剛的科幻片中,擺脫好萊塢常見的大男人主義,讓影迷對她念念不忘?

【無法被定義的女英雄,與她的成長之旅】

《環太平洋》是東西揉雜的種族大熔爐,森真子此角可追溯至本片的根源:日本動漫,特別是機甲動漫。從這位日裔女角的設定,可窺見不少動漫人物的身影。然而,森真子終究不是哪位動漫女角的複製品,更無意將美國超級英雄電影或科幻片的女英雄形象,挪用到真子身上。例如與同為科幻怪物片、源頭來自日本的電影《明日邊界》(Edge of Tomorrow)[4]相比,女主角麗塔.佛瑞塔斯基(Rita Vrataski)深植人心,而她顯然較貼近剽悍的西方女英雄(這與電影改編後的劇情有更多好萊塢色彩有關)。《環太平洋》的真子則否,她是獨屬於戴托羅執導筒下的女主角,沒有因為繾綣於華麗的好萊塢商業大製作,便輕易地消融亞裔身分。

真子雖非出場最多的角色,在短短兩小時的篇幅中,性格卻有豐富的層次與面向。她是傑出的機械工程師,也是天賦異稟的機甲駕駛員;情感上不時展現靈動嬌羞的模樣,武打時又能充滿狠勁及帥氣(然後把男主角打得落花流水)。即使與男主角萊利.貝克特(Raleigh Becket)之間有著曖昧情愫,對養父兼上司史塔克.潘塔考斯特(Stacker Pentecost)元帥崇敬不已,仍不能阻止她用輕柔的語調,就事論事地說出不留情面的批評,明知無望也要冒著以下犯上的風險為志向請願。

真子洗刷好萊塢電影的慣有弊病,總將亞裔女性塑造成溫柔細語、毫無思想的軟弱女子。縱然平時性情溫和,真子仍保有強烈的主見及明確的個人目標,每一步行動都是深思熟慮的結果,每一次發言都切中要害(恰好與上述提到的好萊塢早期亞裔女角成為對比)。最明顯的即是在機甲副駕駛試驗後,萊利鼓吹真子應該為理想奮鬥,不應唯命是從,反遭真子回擊「這與服從無關,這叫尊重。」真子之所以對潘塔考斯特的決定選擇沉默,是出於長年的信任。況且,對照前半段真子向元帥請願、後段真子在房內的不甘心,種種情節皆能反映她絕非表面那樣,因畏懼權勢而忍氣吞聲。對照好萊塢老在銀幕複製亞裔「墨守成規」的刻板印象,並讓西方人士擔綱思想啟蒙的重任,此段萊利與真子的對話,猶如打向好萊塢的狠狠一巴掌。

當我們想到「女英雄」「女強人」,腦海中會浮現什麼形象?是聰穎理智的高嶺之花?是勇猛冷酷的女漢子?或是性感嫵媚的蛇蠍美人?然而,真子卻無法被上述任何類型定義,她亦柔亦剛,能作中性打扮,留著一頭俐落短髮,在髮梢染上個性十足的寶藍(宛如動漫女角會有的特徵),展現強健體魄與絕頂智識。但她也非冰冷無欲,女英雄不代表要杜絕陰性特質,一樣可以有情感波動,擁有柔情纖細的一面。真子與兩位男性要角的關係,便凸顯這樣的特點。同時透過真子與兩位異性的互動,在為她的性格賦予人性的厚度時,亦側寫其主體性。

真子身為孤兒,收養她的潘塔考斯特元帥是敬愛且牽掛的親人,她的機甲駕駛員志願卻與養父對立。最終,嚴厲強勢的潘塔考斯特仍是放手讓養女展翅高飛。在摧毀突破點(The Breach)一戰中,真子更成為護衛養父的戰力,此時領袖與下屬、父親與女兒的權力地位翻轉,被呵護的女孩蛻變為頑強之軀。關於真子與萊利,筆者認為男女主角交織的細微情愫相當重要,除了擺脫「堅強的女英雄就得禁慾或無情」的窠臼,真子的情慾面,亦體現亞裔女子可以不僅是被物化的性客體,一樣能擁有性自主(後面的段落將會詳談)。

為何在一部人物多為男性、由男性編劇主導的電影,對於女主角有著極其用心的描寫?這要歸功於戴托羅的堅持。戴托羅對陰性敘事十分擅長,綜觀歷年作品的女性角色,也能窺見其足夠的性別意識。在訪談中,戴托羅多次表示針對女主角刻畫的謹慎,拒絕敷衍了事,不能淪為火辣的性感小妞[5]。更重要的一點,是讓男女主角的定位與力量平等,而非僅是單方面的戀愛對象(romantic interest)「男女主角是否終成眷屬無關緊要,真子就是她自己。」戴托羅強調[6]

此外,真子實則承載電影的中心意象:受創的靈魂,如何克服心理魔障,逐步成長茁壯。劇情倒敘所呈現的真子幼時回憶,呼應戴托羅欲闡述的主題,當人們遇到挫折時,如同歸返徬徨無助的孩童時期。戴托羅提到《環太平洋》的故事概念,宛若龐然機器人內隱身一名渺小女子,而女子內心躲藏著受傷的小女孩,女子必須學著與心中的哀傷孩子和解,從兒時害怕的事物尋覓力量。

所以,真子之所以「堅強」,源自於她的「脆弱」。每一次的重傷,都讓我們深切體悟到自己是有血有肉的「人」,而非沒有意識的冷硬機械。正因為能承受劇痛,才能變得更加強大。真子傳承原生家族的鑄劍師技藝,在機甲獵人(Jaeger,源自德語的「獵人」)加裝了屠獸劍,不只是為了後段振奮人心的復仇戰鋪墊。真子心性亦如劍,柔軟的內核經由鍛造與磨練,淬鍊成堅不可摧的剛強之驅[7]

【陽剛英雄的翻轉:情感輔助的導師型男主角】

照理來說,萊利.貝克特無疑是本片的第一主角。從電影甫開場,觀眾便以萊利的視角認識被怪物侵略的未來平行宇宙[8],看見他與兄長意氣風發地操作「吉普賽危機」(Gipsy Danger)奮勇抗敵,跟隨失魂落魄的他浪跡天涯,過後滿心期盼地看著失意消沉的戰將重返榮耀。然而,萊利的戲份雖多,末段更冒著生命風險,獨自駕駛機甲獵人封鎖突破點,英勇的男主角卻被部分評論認為性格描繪不如其餘人物深刻。

其中一個因素,是萊利太「典型」了,人格特質是標準的美式英雄模板:瀟灑不羈、英姿煥發、勇於挑戰權威。理想歸理想,也能輕易贏得觀眾認同,相較於其他特色各異的配角群,萊利這位典型的好萊塢英雄卻顯得失色不少。再者,即是諸多評論談到的,萊利身為第一主角,角色弧線(character arc)反不如女主角真子鮮明。

筆者起初也認同這樣的說法,劇情多將成長的篇幅給了真子,萊利的心境轉折僅是點到為止。但根據上一段所提,由於戴托羅將全片的精神寄託於真子,筆者認為必須撇開傳統的主角框架來審視萊利此角。《環太平洋》主旨不在講述「白人英雄歸來記」,萊利更偏向女英雄成長之途上的導師(mentor),憑藉豐富閱歷輔助資歷尚淺的女英雄度過艱辛的挑戰。

事實上,萊利的角色弧線自他歸隊的那一刻起,即有了一定程度的完整。經歷至親逝世之痛的萊利,早已非當年浮躁的小子,五年後依舊保有叛逆與銳氣,但他也懂得識時務與虛心接受建言,沉住氣不對氣焰高張的同袍大動肝火。萊利回歸軍隊後的失控之舉,不論是反擊查克.韓森(Chuck Hansen)的言語霸凌,或是抗議潘塔考斯特元帥的過度保護,主因皆是為了捍衛真子。飽經風霜的英雄,每一次的憤怒是有「目的」的:守護珍視的對象,而非純粹意氣用事或宣洩無處安放的虛榮心。

若說真子的主要任務是「學習拋開恐懼,不讓過去的悲劇阻撓自己向前」,如今足夠穩重的萊利,其任務便是「在輔佐女英雄戰鬥時,同時避免被痛苦的回憶糾纏。」《環太平洋》一反陽剛動作片的感情模式,鉅細靡遺地書寫英雄的傷痛,並讓女子擔任療癒天使,洗淨英雄頹廢的心靈。角色定位為「資深老將 vs. 潛力菜鳥」的萊利與真子,則讓老將變身最可靠的後盾與情感支援,運用相似的創傷經歷,帶領女英雄同心協力、亦步亦趨地走出暗影。在電影的倒數高潮,萊利孤身勇闖突破點,保護夥伴遠離險境,呼應開場兄長的意外亡故。同樣是單獨完成任務,這次萊利決心不再促成遺憾,滄桑英雄的精神昇華至此勾勒完整。

【在凝視與被凝視之間】

萊利的設定類似《神力女超人》(Wonder Woman)的史帝夫.崔佛(Steve Trevor),同為典型的白人英雄和女英雄的情感支援,但誰能不愛這樣勇敢忠誠、又對女子體貼萬分的男主角呢?只是《神力女超人》以女英雄為敘事主體、由女導演派蒂.珍金斯(Patty Jenkins)執導,編導陣容為男性、以男性為首要主角的《環太平洋》要如何打破陽剛神話,以免淪於類型片的「男性凝視」(male gaze)[9]弊病?戴托羅的答案,是反過來將凝視的主體交由女方,讓英雄成了被觀察、理解及慾望的對象。

儘管沒有特別呈現,根據片中釋出的種種線索,不難理解為何真子會對初見的萊利萌生好感,在正式認識對方前,真子已對這名功績顯赫的駕駛員十分熟悉了。真子嚮往成為機甲駕駛員,並主導「吉普賽危機」的修復工程,想必對萊利這位傳奇前駕駛有著滿腔的欽佩之情,實際會面後的日語對答更為後續的共鳴埋下暗流(在這部致敬日本動漫的美國電影中,日語貌似是這個平行宇宙的共通語言之一,主要角色都會說上幾句日語,對比好萊塢的「英語中心主義」更顯趣味)。語言的使用亦關乎權力,在男女主角「命中注定」的邂逅中,初遇男主角的亞裔女子,說出的第一句台詞是自身的母語,評斷對方「和我想像中不太一樣」,從日語的使用到個人的主觀意見,首句台詞即建立真子的主體性,亞裔女孩可非負責陪襯白人英雄的他者(the Other)

隨著劇情發展,在男女主角獨處後,不讓英雄耐心觀察與解謎,揭開異國美女的神祕面紗,鏡頭反而逐漸挪到真子的視角,敘事權自此移至女方。觀眾看著這名女孩如何觀察英雄的一舉一動,若有所思地建構她的「第一印象」,並共感她的疑惑、好奇與些微慾望的拉扯。性別政治的書寫,在凝視與被凝視、主動與被動的權力位階轉換間,即產生天壤之別的差異。資歷頗深的萊利之於真子,不但沒有老將的優勢,反之對方對他瞭若指掌(她可是深入研究對方的每一場戰役和戰鬥模式),真子對他則是謎樣的存在,徹底翻轉性別權力的既定框架。

尤其在男女主角互動最曖昧的一瞬,真子看見對面房內因換衣而裸身的萊利(兩人的房間剛好在相鄰的對面),從難以言喻的吸引到驚覺失態的羞澀,再到關上房門後情不自禁的窺視孔凝望,皆是出自女方的觀察視角。特別要指出的是,女性在科幻動作片常被物化成性感象徵(sex symbol),以服務銀幕內外的廣大男性,《環太平洋》則讓女主角從頭至尾衣著得體,男主角卻多次裸露上身。無論是銀幕內或銀幕外,陽剛男子被縮放成小小窺視孔中的慾望符號,供女性恣意凝視與渴望。

真子撞見萊利更衣的一幕,不僅是為了鋪陳兩人的情感張力,使微醺的曖昧漸漸發酵,還具有關鍵性的意義。真子既窺見萊利的裸體,同時窺見其身上的傷疤,正是促使萊利退役的阿拉斯加戰役所留下的烙印[10]。萊利在無意間,於陌生女子面前卸下他的武裝,呈現最「赤裸」的姿態(外觀或是心理皆是)。戰士的舊傷疤撕扯著女孩的心,喚起她塵封的痛楚:至親因怪物襲擊而驟逝的陰霾

傷口的模樣或許不盡相同,但成因是相似的。從共通語言(日語)的交流、英雄的卸下防備,到男女主角共同的情感/創傷橋梁,皆為這段情誼的雙向奔赴奠定基礎。如同片中的凝視是對等的,萊利在門外的裹足不前,對應門後真子的欲言又止,窺視孔的魚眼鏡頭具象化綿密的情思萌動。在曖昧升溫至最焦灼的段落:男女主角的打鬥戲中,汗水淋漓的對峙暗湧著涓涓暖流,戴托羅坦言這場關鍵的武打即是性愛戲(sex scene)的暗示[11],一支激烈又親密無間的雙人舞。菜鳥女英雄通過考驗,將資深老將壓制大獲全勝,獲得英雄真誠的認可。於公於私,他欣然地臣服,女孩正是尋覓已久的夥伴,他們之間有著火花四濺的默契牽繫。

縱然未必要將男女主角的互動解讀為異性愛戀(這同樣是戴托羅的理念,後面的段落會談到),幾幕帶有性隱喻的情節依然重要。《環太平洋》是對早年機甲動漫及好萊塢「異國情調」(exoticism)電影的修正作,亞裔女子能是性的主體,英雄與女英雄的情誼,甚至是跨種族的異性戀情愛,可以是女方主導、男方交付信任[12],或是雙方勢均力敵的平等關係。

【愛的浮動引力】

細究劇情,男女主角相識短短數日,就必須背負重任拯救世界。要如何讓原先交情不深的兩人,在短時間內建立起具有充分說服力的心靈相通,電影給了既科幻又浪漫的設定:浮動聯結(the Drift)。浮動聯結的概念,由編劇之一及故事主創的崔維斯.畢奇漢(Travis Beacham)提出。由於機甲獵人採取雙駕駛系統,機甲獵人的左右大腦分別由兩位駕駛控制,並與之進行神經元介面結合,使人、機徹底融為一體。而雙駕駛的行動要維持同步,靠的是彼此是否有浮動聯結相容性(Drift compatible),以順利進行神經握合,過程中駕駛員得共享所有的記憶、感知與格鬥技能。

「當你和某人浮動聯結時,你會感到與那人無須多言。」[13]

換言之,浮動聯結本身就有著雙向的私密性,在另一個與自己截然不同的個體面前,你將是一本敞開的日記本,供人任意窺探每一頁的私密心事。因此,在電影中出現的機甲駕駛組合,多是手足、父子或夫妻,只有相處甚久的親人或伴侶,方能擁有足夠的親密情感,直到萊利與真子這對「天降夥伴」打破不成文的界線。浮動聯結改寫「靈魂伴侶」的定義,讓所謂的soulmate不侷限於世俗的男女情愛,可以是親暱的家人或友伴,更可以消弭性別、語言、文化的屏障,牽引來自不同國度的陌生男女。連繫你我的羈絆,有時只需要一個眼波的流轉,或是一抹輕淺的笑容,在眼神交會的那刻,分離的靈魂即能產生共振。

戴托羅曾表示《環太平洋》不是「一個國家獲得勝利」的傳奇敘事,而是著重於傳遞人性的堅韌與美好,宣揚團結與互助的力量。三位主要人物由白人英雄、亞裔女孩與黑人領袖組成[14];環太平洋防衛軍(Pan Pacific Defense Corps, 簡稱PPDC)可見美國、日本、澳洲、德國、中國、俄羅斯等國家成員[15];最後的基地設於香港,不時能見街景及建築的繁體中文字(更沒有像多數好萊塢電影那樣亂拼寫),形成東西交融的風貌。在角色互動中,怪咖科學家與他意見不合的搭檔,能在最後關頭拋下成見一同合作(其實兩人更像一搭一唱的打情罵俏,用酷兒視角歪讀也行);真子與養父潘塔考斯特的關係,體現深厚的親情能超越血緣與種族的疆界。

萊利與真子的真摯情誼,同樣呼應戴托羅的理念:不分族裔且樣貌多元的愛。浮動聯結,是穿梭陰陽兩界的古宅幽魂,是包圍凡人啞女與兩棲類生物的溫柔海洋,是在煙硝中備受委屈的小女孩所逃向的奇幻世界[16]。愛的浮動引力,讓漂泊孤傲的男子與柔韌聰慧的女子,分別來自異域的兩人得以敞開心扉,緊緊相依。

【「不完美」的怪物母題,與修復之圓】

眾所皆知,戴托羅對「怪物」情有獨鍾。對這位墨西哥導演而言,所謂的「美」並非閃閃發亮的刺眼,而是帶有缺陷的「不完美」(imperfection),人性亦是如此。「缺陷美」不僅呈現在戴托羅的電影美學,同樣是紮根於作品的敘事母題。在戴托羅的執導作中,主角多是有殘缺、與主流社會隔離的他者,這樣的特質外顯於其易於常人的外貌或身分(比如吸血鬼),或是化為徘徊於主角周遭、促成其心理陰影的超自然之物(比如鬼魂)。這群在苦痛中掙扎的社會他者,往往在接受自身的「怪物性」(monstrosity)後,心靈方能獲得真正的自由[17]

那麼,故事主軸描述人類對抗異界怪獸的《環太平洋》,莫非是特例嗎?筆者倒不這麼認為。不只是戴托羅與製作團隊極其用心設計、打造片中的怪物,更呼應上述所提的「怪物性」之於角色,那些若即若離、周旋在主角身邊的黑暗惡獸,更似他們的疊影(double),從來就沒有「我」與「他者」,只有「我們」[18]

《環太平洋》看似澎湃激昂的「保家衛國」型史詩,但審視主角群的設定,環太平洋防衛軍實則是被政客及既得利益者拋下的棄子,初期怪獸肆虐時將前線作戰的勇士捧上天,等到沒有利用價值時便遺棄。機甲獵人的基地名為「碎頂訓練營」(The Shatterdome,也譯「破碎穹頂」或「碎頂基地」)即是另一層隱喻,聚集在此的皆是一群游離於主流社會的輸家(loser)和反抗軍。身心破碎的萊利與真子,在操作機甲獵人打擊怪獸時,亦是與心中的「怪獸」抗衡,釋放縈繞不去的痛苦回憶,拯救世界也解救彼此脫離深淵。

戴托羅於2023年的電影十周年紀念會談到:「這部片對我而言有兩個主題,也就是『拋開恐懼』與『信任他人』,就這麼簡單。」素不相識的英雄與女英雄,從最初的試探,緊接著是肢體接觸點燃的火花,再來是心靈碰撞後的傷痛撫平。在這部不刻意以「愛情」為名,卻又承載著愛之重力的非典型羅曼史中,傷痕累累的男女猶如分裂的拼圖,只要拼湊與凝聚,碎裂的靈魂亦能再次圓滿,成為互補的心靈共同體[19]

「圓」的意象貫串全片,對應「圓滿」「團結」的電影主題。例如碎頂訓練營中,房門把手為輪胎狀的圓形轉盤;兩側的鐵門恰好為半圓,闔上便是完整的圓;電腦立體投影的畫面多為圓的形狀等等,處處強調「團結之力」的意涵。

有關男女主角的刻畫,一樣可見「圓」的意象。前半段潘塔考斯特元帥遠赴阿拉斯加(Alaska),意圖召集自我放逐的萊利回歸時,萊利身後即是半圓形的工地殘骸,暗喻無法走出喪親之痛的他,仍處於「缺失」的狀態。萊利因戰役而受傷的左手,對應真子幼時陰影掉落的單(右)腳紅鞋,若將各自的左右缺憾補齊,他們便是完整無缺的「圓」[20]

萊利:「她(指「吉普賽危機」)看起來和新的沒兩樣。」
真子:「比新的更好,她現在有雙核子反應爐,是獨一無二的了。」

戴托羅提到,他希望片中的機甲是有「靈性」(soulful)的,兩位主人翁駕駛的「吉普賽危機」,同樣成了男女主角情感描繪的載體。吉普賽危機本由萊利與其兄彥西(Yancy Becket)駕駛,在阿拉斯加戰役毀損後,經由真子的修復改裝升級。吉普賽危機的雙核渦輪引擎,運轉的紅橙圓形渦輪彷彿鼓動的心臟,讓駕駛員本已冷卻的血液再度沸騰。身經百戰的勇者,遠比初出茅廬的新鮮人強悍無比。駕駛員與機甲獵人的身心靈結為一體,「修復」後團結的雙人(圓)之心,即是呼應電影開頭的那句:「結合越深,戰鬥力越強。」(The deeper the bond, the better you fight.)

尾聲男女主角輕碰彼此額頭,恰好形成「圓」的姿勢。(圖片取自串流截圖)

尾聲男女主角輕碰彼此額頭,恰好形成「圓」的姿勢。(圖片取自串流截圖)

戴托羅:「本片的概念,是描寫不信任任何人的兩位男女如何相聚的過程。重點不是他們本身是多麼強悍的人,而是只要兩人團結,便能促成強大的力量。」[21]

尾聲,乘坐逃生艙逃離機甲獵人母體的男女主角,不妨視為另類的「破腹新生」隱喻。此時終於迎來晴空萬里,不再是貫串全片的潮溼、暗黑與腐鏽(若仔細觀察,會發現除了結尾是晴天,其餘時間一律是陰雨或落雪)。歷時多年的災難如願平息,遍體鱗傷的靈魂歷劫重生。不過,《環太平洋》這部娛樂屬性的科幻動作片,竟破天荒捨棄好萊塢的俗套公式,沒有讓男女主角激情擁吻或是讓英雄抱得美人歸。戴托羅拒絕傳統的愛情故事,即便劇情架構囊括常見的羅曼史元素[22],美好邂逅(meet cute)、隱晦的性張力、內心交流與互建信任都齊全了。

結局不急著替男女主角的關係下定論,因為「愛」是無以名狀的,可以有千萬種面貌。於是,萊利與真子僅是相視而笑地輕碰對方的額頭,兩人的姿勢恰好形成心有靈犀的「圓」。結尾再次強調本片的敘事主體並非「白人英雄」(女方則是英雄過關斬將後的感情獎賞),而是「兩人一體」的平等關係。缺陷的碎片互相填補成圓,失落的心找到了歸屬,一個讓人意猶未盡又唯美的Happy Ending。

《環太平洋》無疑是商業片的楷模,在滿足觀眾的娛樂需求時,仍具備支撐電影最重要的骨幹:敘事的完善。這部片既是酣暢淋漓的打怪戰鬥史詩,亦是節奏明快且公式化的類型片。但本片同樣是十足的陰性文本,硬核之下是細緻柔和的筆觸,書寫了一位跳脫好萊塢霸權、不畏艱難的亞裔女英雄和她的成長記事,還有著令人動容的非典型療傷系羅曼史。正因為《環太平洋》是如此地剛柔並濟,才能打動不分性別、年齡和國族的觀眾,擁抱這部正能量滿溢又極致樂觀的人性頌歌。



【註記&延伸閱讀】

[1] 貝克德爾測驗出自艾利森.貝克德爾(Alison Bechdel)於1985年發表的連環漫畫《小心女同志》(Dykes to Watch Out For),測驗標準如下:電影中至少要有兩位擁有名字的女性角色、她們會互相交談、談話的內容與男性無關

[2] 可參見以下連結,也是促成森真子測驗誕生的貼文,筆者認為原文提及的「(優秀的)亞裔女性在好萊塢電影的稀缺」是值得留意的部分:

[3] 由於Tumblr原帖疑似已刪除,目前已無法在網路搜尋到原出處,筆者僅能根據相關報導作為參考來源,詳請請見以下連結:

[4] 《明日邊界》改編自日本作家櫻坂洋(桜坂 洋)於2004年出版的輕小說《All You Need Is Kill》

[5] 此段出處請見

[6] 這段出處請見:

[7]真子家族的鑄劍師設定,僅在亞歷山大.歐文(Alexander C. Irvine)撰寫的官方小說提及。另外,真子性情呼應鋼鐵的描寫,同樣出自小說。

[8]《環太平洋》 劇情時間線橫跨2013、2020和2025年,怪獸首次襲擊地球為2013年,萊利失去親兄的阿拉斯加戰役為2020年,而萊利歸隊與真子搭檔、眾人齊心協力封鎖突破點為2025年

[9] 男性凝視(male gaze)的概念,始於藝評家約翰.伯格(John Berger)於1972年的BBC節目《觀看之道》(Ways of Seeing),他提出古典繪畫中的觀看角度與女體再現,背後隱含的性別政治。後續女性主義影評人蘿拉.穆爾維(Laura Mulvey)於1975年發表的文章〈視覺快感與敘事電影〉(Visual Pleasure and Narrative Cinema)中,用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拉岡(Jacques Lacan)的精神分析,探索好萊塢電影的觀看位置,將男性凝視的論點發揚光大。

[10] 這一幕在亞歷山大.歐文撰寫的官方小說版本有著更詳細的描寫,在阿拉斯加戰役中,萊利因駕駛服(Drivesuit)的電路系統超過負荷,導致胸前及背上留下斑駁的傷疤。

[11] 有關片中男女主角武打戲的性暗示,訪談出處請見註解6

[12] 片中另一對出場不多的配角,來自俄羅斯的凱德諾夫斯基(Kaidanovsky)夫婦,妻子莎夏(Sasha)與丈夫艾力克斯(Alexis)同是女方主導、男方輔佐的關係,呼應本片強調的性別政治。

[13] 本文所引用的電影台詞,筆者根據官方繁中字幕,視情況稍作潤飾,以下引用也是如此。

[14] 某種程度上,三位主角的種族配置算是意外促成的結果,因為戴托羅起初屬意由湯姆.克魯斯(Tom Cruise)飾演潘塔考斯特元帥,但因後者的檔期衝突而作罷。最終戴托羅轉向另一位屬意的人選伊卓瑞斯.艾巴(Idris Elb),並改寫了劇本及角色設定。

[15] 有部分評論認為來自中國的「暴風赤紅」(Crimson Typhoon),以及來自俄羅斯的「車諾艾爾發」/「車諾阿爾法」(Cherno Alpha),兩架機甲獵人及成員的出場次數不多,也率先在戰役中被犧牲,讓本片依舊難逃大美國中心主義。但之所以如此,戴托羅坦言主要還是出於預算考量,次要的角色僅能刪除戲份。況且在片中,兩架機甲獵人的成員陣亡之後,仍藉由潘塔考斯特元帥之口表達哀悼之情,並稱呼他們為「戰友」,筆者認為這部分尚可接受。

另外,電影劇情未提及,但在亞歷山大.歐文撰寫的官方小說中,兩位科學家牛頓.蓋斯勒(Newton "Newt" Geiszler)和賀曼.葛里布(Hermann Gottlieb)皆出身德國。

[16] 倘若不熟悉戴托羅作品的朋友,此處所指的電影分別是《腥紅山莊》(Crimson Peak)《水底情深》(The Shape of Water)《羊男的迷宮》(El laberinto del fauno)

[17] 類似觀點請見以下影片:

[18] 此段引用戴托羅於宣傳電影《科學怪人》(Frankenstein)時的訪談,筆者認為是這位導演一貫的作品主旨。

另外,在戴托羅原先規劃的《環太平洋》續集劇本中,會揭露控制怪獸的「先驅者」(Precursors)其實是為了奪取現有地球資源的未來人類,再次呼應上述的導演理念。可惜當年因檔期衝突,戴托羅只能放棄續集執導筒,原始劇本也被大量修改,最後評價慘烈,讓這個潛力IP從此陷入一灘死水。

[19] 這段引用自戴托羅的訪談,連結如下:

[20] 以下影評對於片中「圓」的意象有更詳盡的分析,此段是筆者參考&引用的段落,其餘為筆者個人解析。

[21] 戴托羅的原話出處請見以下影片(7:53起):

[22] 參考資料及引用請見註解5及以下連結:



【其他主要參考&引用資訊】

1. 《怪物製造機吉勒摩.戴托羅:暗黑怪奇電影大師在恐怖與華麗之中的善惡救贖》(Guillermo del Toro: The Iconic Filmmaker and his Work, 2021 By Ian Nathan)

2. Guillermo del Toro Interview: Pacific Rim 10th Anniversary IMAX 3D Event

  1. Pacific Rim: What Makes the Costumes So Great? | Behind the Seams
  1. You Felt That, Right?(分析片中的武打戲與隱喻的情感描寫)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人海邊的離島
88會員
139內容數
愛我所愛,寫我所感。努力分享自己熱愛的事物。
人海邊的離島的其他內容
2025/07/09
《吸血鬼:真愛不死》這部30多年前的電影,並未隨著時光荏苒消退魅力。片中的美術場景仍然絢麗奪目,更重要的是,故事如今看來依舊前衛,透過吸血魔王與清麗女子的炙戀,解放女性壓抑的情慾、讚揚多元的酷兒精神。第27屆台北電影節更特別推出「電影正發生:造型」單元,搭配映後講座,與影迷來場時尚與電影的藝術交流。
Thumbnail
2025/07/09
《吸血鬼:真愛不死》這部30多年前的電影,並未隨著時光荏苒消退魅力。片中的美術場景仍然絢麗奪目,更重要的是,故事如今看來依舊前衛,透過吸血魔王與清麗女子的炙戀,解放女性壓抑的情慾、讚揚多元的酷兒精神。第27屆台北電影節更特別推出「電影正發生:造型」單元,搭配映後講座,與影迷來場時尚與電影的藝術交流。
Thumbnail
2024/01/30
1965年,英國導演大衛.連,將備受好評的小說《齊瓦哥醫生》搬上銀幕。大衛.連曾執導多部史詩巨作,也多次改編文學作品。架構龐大的《齊瓦哥醫生》固然是個挑戰,所幸在導演深厚的功力下,成功將故事化繁為簡,既保留原著悲天憫人的情懷、宏大的時代輓歌,更將三角戀的糾葛,拍得纏綿悱惻、淒楚動人。
Thumbnail
2024/01/30
1965年,英國導演大衛.連,將備受好評的小說《齊瓦哥醫生》搬上銀幕。大衛.連曾執導多部史詩巨作,也多次改編文學作品。架構龐大的《齊瓦哥醫生》固然是個挑戰,所幸在導演深厚的功力下,成功將故事化繁為簡,既保留原著悲天憫人的情懷、宏大的時代輓歌,更將三角戀的糾葛,拍得纏綿悱惻、淒楚動人。
Thumbnail
2024/01/05
Therese,一名獨自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輕女孩。為了餬口,從事不熱衷的百貨公司售貨工作;有位交往穩定、感情平淡的男友;儘管嚮往攝影工作,卻不敢付諸實行。迷茫的Therese,日復一日消磨青春年華。或許,後半生也是這樣的日子吧?走入婚姻,安穩度日,得過且過。 直到某日,那名有著磁性嗓音、優雅迷人的金
Thumbnail
2024/01/05
Therese,一名獨自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輕女孩。為了餬口,從事不熱衷的百貨公司售貨工作;有位交往穩定、感情平淡的男友;儘管嚮往攝影工作,卻不敢付諸實行。迷茫的Therese,日復一日消磨青春年華。或許,後半生也是這樣的日子吧?走入婚姻,安穩度日,得過且過。 直到某日,那名有著磁性嗓音、優雅迷人的金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想在蝦皮雙11買到最划算?這篇文章將分享作者精選的蝦皮高CP值商品,包含HERAN禾聯冷氣、HITACHI日立冰箱、DJI無線麥克風、FUJIFILM拍立得,並提供蝦皮雙11優惠券領取教學、省錢技巧,以及蝦皮分潤計畫介紹,讓你買得開心、省得多!
Thumbnail
想在蝦皮雙11買到最划算?這篇文章將分享作者精選的蝦皮高CP值商品,包含HERAN禾聯冷氣、HITACHI日立冰箱、DJI無線麥克風、FUJIFILM拍立得,並提供蝦皮雙11優惠券領取教學、省錢技巧,以及蝦皮分潤計畫介紹,讓你買得開心、省得多!
Thumbnail
2025 蝦皮 1111 購物節又來了!分享三大必買原因:全站 $0 起免運、多重優惠疊加、便利取貨。 此外,推薦兩款高 CP 值的即食拉麵(無印良品即食迷你拉麵、維力迷你麵野菜拉麵),並分享如何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放大效益,開心購物之餘還能獲得額外收益!
Thumbnail
2025 蝦皮 1111 購物節又來了!分享三大必買原因:全站 $0 起免運、多重優惠疊加、便利取貨。 此外,推薦兩款高 CP 值的即食拉麵(無印良品即食迷你拉麵、維力迷你麵野菜拉麵),並分享如何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放大效益,開心購物之餘還能獲得額外收益!
Thumbnail
用知名陰謀論當梗的電影, 融合廣告業與科技研究的主題, 很喜歡這樣別出心裁的作品。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用知名陰謀論當梗的電影, 融合廣告業與科技研究的主題, 很喜歡這樣別出心裁的作品。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都靈之馬》中的兩人困境,正是隻身暴露於環境的荒蕪中──電影中最明顯的,就是視聽上存在感極強的強風,幾無文明的中介作為他們生存的保障。貝拉・塔爾在影像中開展出來的,是生命去除掉敘事與救贖的綁架所展現的,看似匱乏實則扎實的生命實相自身,抑或是剝除掉枷鎖之後,生命自身其實仍舊是一場欲振乏力的荒蕪呢?
Thumbnail
《都靈之馬》中的兩人困境,正是隻身暴露於環境的荒蕪中──電影中最明顯的,就是視聽上存在感極強的強風,幾無文明的中介作為他們生存的保障。貝拉・塔爾在影像中開展出來的,是生命去除掉敘事與救贖的綁架所展現的,看似匱乏實則扎實的生命實相自身,抑或是剝除掉枷鎖之後,生命自身其實仍舊是一場欲振乏力的荒蕪呢?
Thumbnail
真實到非常可怕,卻無法用不正常來形容,因為導演僅是給出契機,喚醒角色的本性,也就是現實中我們的本性。訂閱「航電影的海」沙龍,即可獲得「本月選片」獨家影評及完整版院線影評文章。
Thumbnail
真實到非常可怕,卻無法用不正常來形容,因為導演僅是給出契機,喚醒角色的本性,也就是現實中我們的本性。訂閱「航電影的海」沙龍,即可獲得「本月選片」獨家影評及完整版院線影評文章。
Thumbnail
當世界動亂,更要珍惜愛的可能。《落葉》作為二十一世紀的電影,自然脫穎而出。訂閱「航電影的海」沙龍,即可獲得完整文章。
Thumbnail
當世界動亂,更要珍惜愛的可能。《落葉》作為二十一世紀的電影,自然脫穎而出。訂閱「航電影的海」沙龍,即可獲得完整文章。
Thumbnail
寄生獸:灰色部隊 | 評價 7.9/10 | awwrated https://awwrated.com/zh-tw/netflix/81194158 《寄生獸:灰色部隊》改編自日本漫畫家岩明均的同名作品,故事背景設定在一個寄生獸與人類共存的世界。女主角鄭秀仁(全少妮 飾)在一次意外中,
Thumbnail
寄生獸:灰色部隊 | 評價 7.9/10 | awwrated https://awwrated.com/zh-tw/netflix/81194158 《寄生獸:灰色部隊》改編自日本漫畫家岩明均的同名作品,故事背景設定在一個寄生獸與人類共存的世界。女主角鄭秀仁(全少妮 飾)在一次意外中,
Thumbnail
女性視角的不絕對,成為從「貓王的我」到「普莉西拉」的故事。訂閱「航電影的海」沙龍,即可獲得「本月選片」獨家影評文章。
Thumbnail
女性視角的不絕對,成為從「貓王的我」到「普莉西拉」的故事。訂閱「航電影的海」沙龍,即可獲得「本月選片」獨家影評文章。
Thumbnail
從當代的視角望去,莉可妮身上近乎中世紀的虔誠宗教色彩,以及過於扁平和傳統的希洛與莉可妮的關係,或許是讓《王立宇宙軍》註定隨著觀眾價值觀的現代化而被突顯的劇情缺陷,然而最後二十分鐘裡素樸而動人的安排,卻也無疑將本片推上了經典的高度。
Thumbnail
從當代的視角望去,莉可妮身上近乎中世紀的虔誠宗教色彩,以及過於扁平和傳統的希洛與莉可妮的關係,或許是讓《王立宇宙軍》註定隨著觀眾價值觀的現代化而被突顯的劇情缺陷,然而最後二十分鐘裡素樸而動人的安排,卻也無疑將本片推上了經典的高度。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