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還沒出版這本書以前,
我就購入韓文版,必須好好聊聊。而星期天晚上正是時候,
上班後大家要面對通勤、工作、開會、報告⋯⋯
來碗什麼湯可以立刻滿血復活呢?
這時候,《人參五兄弟》出場了,
希望能讓你在笑聲中「回氣」。

💛封面是由鮮明的螢光橙、粉紅與藍紫,
交織成山林的層疊線條,
那種線條是版畫刀刻出來的紋路,
不均勻的粗細帶著呼吸。
樹幹的形狀像肌肉,也像血管,
彷彿山林本身是一個有生命的身體,
而兩個從樹洞探出頭的小人參,
一個微微瞇眼,一個探頭張望
正是這個「身體」裡躍動的靈魂。
💛封面採用細緻的布面質感,
指尖一摸,就能感受到那種微微的紋理,
如同織入古老傳說的肌理,
也像韓國傳統布藝中常見的質樸觸感。
這種設計不只強調了作品的「民俗根」,
也讓整本書從視覺到觸覺都散發出暖意。

💛故事從錦山開始,
這是韓國最有名的人參產地,
在山霧繚繞的森林裡,
五位人參兄弟每天早起泡溫泉,
神情愜意到像在拍 SPA 廣告。
他們的樣子一派輕鬆,
仿佛人生(或參生)就是為了泡湯而存在。
直到某天,
一位早起的老奶奶上山採藥,撞見他們。
接下來五兄弟被扛回家,
成了準備「進補」的藥材。

院子裡晒滿了紅棗、生薑和人參,
五兄弟在畫面裡皺成一排,
臉像揉皺的紙,神情寫滿「誰來救我」。
那一頁讓人想笑,也讓人有點心疼。
姜銀真用大面積的橘紅與乾裂的線條,
畫出「晒乾」的去為日常。

💛命運總愛在香氣最濃時出現轉折。
某個清晨,五兄弟聞到熟悉的味道,
那股帶著草藥香的熱氣,
讓他們立刻聯想到山裡的溫泉。
他們翻滾、跳躍,最後撲通一聲全跳進鍋裡。
那一幕太經典,
畫面被滾燙的紅橙色佔滿,滿是泡泡,
五兄弟表情陶醉,
像在喊:「啊~這才是人生!」
他們誤把湯鍋當溫泉,
也誤把命運當幸福,
卻意外帶來一場奇妙的療癒。

而奶奶每天用人參兄弟的洗澡水洗臉、煮飯,
明顯變得越來越健康了。
接下來,還會有什麼妙事呢?
💛作者姜銀真有自己的版畫工坊,
對「刻」與「印」的節奏非常敏銳,
這種手工感在書中表露無遺,
畫裡的筆觸並不特別細膩,
她讓線條保留一點粗糙,
那是民畫的樸拙,也是版畫的靈魂。
這種「帶著氣味的藝術」是繪本裡少見的,
這是本你一看就聞得到味道的繪本。
它既有傳統民畫的祝福感,
也有普普藝術的戲劇感,
彷彿在說,人生雖然苦,
但也能選擇漂漂亮亮的滾燙。
💛這本繪本最迷人的地方是顏色,
色彩的對比非常大膽,
橘色與紫色常常是韓國民畫裡象徵
「陽氣」與「神祕」的雙色,
而作者把這兩種傳統顏色用到極致,
整體色調飽和得像糖漬水果,
螢光紅得亮、黃得甜、綠得閃光。
她大膽的把韓國民畫的「五方色」拉到極限,
讓紅、青、黃、白、黑在頁面上互相撞擊。
從封面帶有布質觸感的設計,到每一頁畫面,
都以明亮的色彩呈現自然的神祕與能量。
仔細看,
畫面裡還有大量的點陣、格紋、粗線邊,
這是借鑑普普藝術的手法,
點陣的規律節奏像漫畫印刷,也像氣泡翻騰。
傳統民畫的厚重感被這些細節中和,
整體變得明亮、趣味、與眾不同。
作者用古老的顏色說出新故事,
讓傳統重新呼吸,
也讓習慣影像媒體的我重新愛上民間敘事。
💛人參五兄弟泡湯的畫面,看似熱鬧,
實際上藏著一個溫柔的提問,
人類與自然的關係,究竟該如何共存?
五兄弟象徵自然的能量與善意。
他們願意分享自己的力量,
幫助人們恢復健康,
但當奉獻變成習慣,
人類會不會忘記,這一切都需要代價?
💛姜銀真讓顏色和香氣代替文字說話,
用民間故事講人情,用荒誕包住真理。
那香氣像一種隱喻,甜中帶熱,熱裡藏刺,
當我們沉浸在療癒的湯裡,也許該想想,
這鍋湯裡的溫暖,是誰的體溫?
她的筆調幽默又帶點心疼。
笑著看人參們泡湯,
卻會在翻頁後突然安靜下來。
那是一種從「哈哈」轉為「啊⋯⋯」的感覺。
💛民畫裡的仙鶴、老虎、蜜蜂也都登場,
這些動物象徵吉祥與長壽,
但在姜銀真的筆下,
牠們閃著螢光、表情可愛,
像民俗與流行文化在舞臺上共同演出。
這種衝突感讓人無比喜愛。
這本書有傳統的底蘊,也有現代的節奏;
能逗我笑,也能讓我想起被忽略的自然氣息。
也帶我們重新認識「民俗」,
讓民俗成為會跳舞、會講笑話的生命力。
💛姜銀真在書裡放進了氣味,
那氣味是一種提醒:
自然給的養分,不是理所當然;
被看見的生命,也值得被尊重。
她用人參的天真,
包裹了一個成熟的哲理。
故事在笑聲裡收起,但香氣還在;
熱氣散了,餘韻卻還溫暖。
願我們都能像人參五兄弟一樣,
在生活的湯鍋裡滾一滾,
笑一笑,然後繼續發亮。
《人參五兄弟》
作者|姜銀真
譯者|林玗潔
出版|小魯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