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歡旭恭老師的作品,
看似童趣的線條,讓孩子捧腹大笑,讓大人深深思考。
這次,
讓我們跟著一輛瘋狂的公車出發吧。

🚌在旭恭老師的封面裡,
故事其實已經悄悄展開,
一輛藍綠色公車在橢圓框中前行,
輪子微微離地,像被風托起。
那橢圓形的構圖既像車窗,
也像車票上的章印,
就像在說,每一趟旅程,
都需要一張「願意出發」的票。

🚌故事從城市出發,
那是一個井然有序的世界,
高樓、天線、招牌,都被藍線整齊描出。
然後,一陣風把秩序吹亂。
文字被排成斜線,像被掀起的紙片,
「突然一陣風吹來,
車票飛得很遠很遠⋯⋯」

接著的跨頁,全是橘紅,
那是熱氣、是決心、也是司機心裡的燃點,
「我們要把車票找回來!」他喊。
這一句話,就像人生裡那個突如其來的念頭,
不知道為什麼,但一定得去。

🚌他們先爬上高山,
山上的神仙正打坐,卻被驚醒。
神仙搖搖頭說:「車票飛走了自然會回來。」
這句話聽起來充滿智慧,
司機依舊持續往前。
公車翻過山,又衝進海裡。
火山爆發、海浪滾滾,
海龍王從浪間冒出來說:
「這裡不是你們該來的地方!」
司機依舊持續往前。
這樣的趣味情節,
在劉旭恭老師的畫面裡,
孩子會覺得有趣,大人也會忍不住笑出來,
並且有著「唉呀,人生不也這樣嗎」的感嘆。
計畫之外的風景,往往才是故事真正的主線。

🚌經過火山與大海,畫面忽然安靜。
終於來到平地,
居然不小心參加了賽車比賽,還拿到冠軍!
接著又到高山上,遇到一群雪怪,
拿著雪球,熱情的邀請他們一起玩,
要他們別管車票了!
那一頁明亮又可愛,
像是旅途裡的一次長呼吸。
雪怪們笑著玩耍,無比開心,
這種「鬆開」的節奏是整本書的關鍵,
原來前進不一定要緊繃,堅持也能有笑聲。
旭恭老師用雪怪的打鬧提醒我們,
認真生活的人,也該有一點玩心。
🚌遠處有一棵巨大的樹,像燒起來的雲,
司機先生抬頭,小狗汪汪叫,
司機先生說:「車票應該就在上面。」
是「覺得」,不是「確定」,
這裡藏了一個轉折,
旅程從「要找回什麼」變成「願意相信什麼」。
那是一種來自心裡的直覺,
一種雖然沒有證據卻依舊想試試看的勇氣。
司機和乘客們開始往樹上爬,
彼此拉扯、推推拉拉,
連公車也被他們一起拉上樹。
因為司機先生說:
「我不能把公車留在下面。」
那句話讓人心頭一暖。
在這群人的眼裡,公車是夥伴。
故事走到這裡,找到車票了嗎?
夜色慢慢落下,世界變得靜極了。
樹影和星光在風裡交錯,
乘客們依序坐下,
司機先生仍握著方向盤,眼神裡有光。
經過那麼多顛簸,他們似乎都明白,
有些東西不需要立刻找到;
有些路,只要還願意走,就已經在靠近。
🚌如果說這個故事像一場旅行,
那畫風就是旅途的節奏。
旭恭老師的線條簡單又固執,
看似隨意,實則極有控制力。
筆畫常帶著小小的抖動感,
讓風、速度與情緒都同時存在。
他擅長用用密集的「線條」營造動感,
用「顏色」調整節奏,
橘紅象徵熱度與勇氣,藍綠象徵秩序與安定。
當兩種顏色在畫面中交替,
故事也在「衝動」與「平靜」之間來回。
畫面裡的人物一點都不精緻,
但每個姿態都在說話,
司機前傾的身體有一種帶頭的力量,
乘客的表情天真又茫然,
小狗則像一個永遠不喊累的小幫手。
這種「看似隨手卻準確」的表達,
正是旭恭老師的畫面最動人的地方。
他讓故事保有孩子的幽默,
也讓畫面有足夠的空氣容納大人的思考。
🚌他的畫風從不求完美,
卻保有自己的節奏感。
橫線推動速度,斜線營造風勢,
大面積的色塊則像鼓點,
讓翻頁有聲音、有呼吸。
這個故事是一場看似胡鬧、其實精準的旅程。
孩子讀它,會為那輛飛起來的公車哈哈大笑;
大人讀它,會看見被風帶走的某種東西,
也許是最初的熱情、也許是一直以來的信念。
🚌整本書的趣味來自大家的理所當然,
司機的堅持、乘客的合作⋯⋯
都讓故事像夢一樣自由。
可在那份自由之下,
旭恭老師又細膩的安排節奏,
快的頁面色彩熱烈、線條粗放;
慢的頁面則用寬闊留白讓人喘口氣。
從風的混亂到夜的靜止,
這趟旅程不只是「追車票」,
更是學著在混亂裡保持方向。
他用畫筆說出一種溫柔的哲學,
路線可以錯,風向可以變,
只要心還在動,就有繼續前進的可能。
🚌闔上書,
封面上的那輛公車仍在橢圓裡奔馳,
輪子微微離地,像永遠不會真正落下。
那陣風,也許早已吹進我們的日常,
吹亂計畫、吹掉方向、吹醒沉睡的勇氣。
但有些事,不追就不會知道能走多遠;
有些夢即使被風吹散,也值得再啟程一次。
《車票去哪裡了?》(新版)
作者|劉旭恭
出版|小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