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到月亮的樹》上下冊|小毬果出發了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raw-image

🌲據說,當兩本《撞到月亮的樹》疊在一起,

就能「種出一棵台灣杉」。

上冊是根與泥土,下冊是枝與月光。

一顆小小的毬果,走進森林深處,

踏上尋找生命起點與歸屬的旅程。


raw-image


raw-image

開場是混沌未開的狀態。

小毬果從落葉堆裡醒來,

抖抖身上的灰,睜開眼就問:「到了嗎?」

那句話像孩子第一次踏上遠足,

也像人類在自然面前的天真與迷惘。



raw-image

於是他開始在森林裡走,

撞見各種奇妙的生命。

遇上偽裝成枯葉的枯葉蝶,

又遇到糞金龜一邊滾著糞球,

那可是森林裡的大便之神呢!

這段看似幽默,其實偷偷上了一課,

生命的價值在是否參與循環。


🌲接著登場的還有七星瓢蟲和獨角仙,

牠們讓故事的節奏變成森林的節拍,

這群角色是生態知識的橋梁,

也是不同階段的「自我映照」。

小毬果從牠們身上學會了一件事,

每個生命都有各自的任務,即使微小,

也構成整座森林的呼吸。


原來小毬果是被研究員撿回研究室的種子,

他是臺灣杉的毯果,

是一棵以後能長高到和月亮打招呼的樹,

他躲在研究員的背包裡,

到森林來,想找到跟他一樣的樹。



raw-image

🌲夜幕降臨,森林被點亮。

螢火蟲的章節是整本書最詩意的一幕,

整頁鋪滿微光,讀起來像一首會呼吸的詩,

牠們發光,像對孩子耳語,這是生命的節奏。



raw-image

就在光亮最美的時候,危險也出現,

臺灣森鼠俯衝而下,小毬果差點成了宵夜。

還好被灰林鴞解救了,

驚險過後的下一頁是知識頁面,

關於灰林鴞的叫聲、棲地與夜行習性,

這套書有許多地方用這樣的方式呈現知識,

讓恐懼被理解取代,

這是作者筆下最細膩的轉折。

原來理解世界,比害怕更有力量。


小毬果還在旅行的路上,

種子還在飛,故事還沒完。



🌲下冊的氣氛有點安靜、柔和,

小毬果遇見了華山松的毬果,

是長滿鬍鬚的老毬果,得稱華山爺爺,

他教小毬果怎麼看葉子的針束,

怎麼分辨自己與別的樹:

「我們一樣是毬果,但又不一樣。」

這句話,幾乎就是整套書的核心主題。

學會辨別相似中的不同,是長大的起點。


爺爺的家是森林裡的寶庫。

牆上掛滿標本,桌上堆滿工具與手札,

整個空間散發松脂與紙的氣味。

這裡不像研究室那樣嚴肅,

而是一座「會呼吸的知識屋」。

作者畫出一種柔軟的秩序,

讓學習變成一種生活方式。



raw-image

🌲接著是最美的一頁:登山地圖。

山坡被畫成一條蜿蜒的時間線,

標著「風之谷」「雲上的木屋」⋯⋯

那像極了成長的階段,

準備、出發、停留、面對天氣。

原來第一冊教我們往前走,

第二冊教我們怎麼走。


raw-image

途中有暴風,有大雨,有朋友。

赤腹松鼠出場的那場雨,

是整個系列最動人的一幕。

松鼠用大葉撐成傘,讓小毬果躲在下面。

那是森林版的擁抱,

短暫、笨拙,卻足以溫暖整個世界。


當天亮時,雨停了,光從雲縫裡灑下,

小毬果繼續往前走,

他會找到那棵傳說中的樹嗎?



raw-image

🌲兩本書的關係,像呼吸的兩端,

上冊是吸氣,

充滿好奇、碰撞、笑聲與誤會;

下冊是吐氣,帶著理解、溫柔與安靜的力量。


在這套書裡,

孩子會在故事中自然學會森林的語言。

上冊帶出糞金龜、枯葉蝶、灰林鴞⋯⋯等生物的習性,

從「誰吃誰」到「誰清理誰」,

理解生態循環的秩序。


🌲下冊則進一步揭開針葉林的祕密,

比較臺灣杉與華山松的葉形與種子,

講解風力與動物傳播的差異,

並以星鴉引出「共生」概念,

那是生命之間的合作與回饋。

孩子學到知識,更得知一種觀看世界的方式,

看懂泥土、風、雨和時間,

如何讓一棵樹長成一座森林。



raw-image

🌲表面上,這兩本書像是科普繪本;

但我覺得它也談「存在的學問」。

第一冊談「觀察世界」,

第二冊談「理解自己」。

從糞金龜的職責,到華山爺爺的教導,

作者其實透過這些在問,

當一顆種子終於長成樹,

還記得自己是怎麼發芽的嗎?


當兩本書疊在一起,

封面連成一棵完整的台灣杉。

根在下冊的泥土裡,枝葉延伸到月光。

那不只是設計巧思,而是一種寓言。

讀完後,我們會想起第一句「到了嗎?」

原來,「到」的意思,

不是抵達哪裡,而是學會在此刻扎根。


讀這套書的同時,

會忍不住想起那些被風帶走的時刻,

或是每一次遇到困難束手無策的時候,

我們以為自己偏離了方向,

其實只是正在生長給我的考驗。

每一次跌倒、每一次仰望,

我們依舊可以抬頭循著月光的方向走,

這些讓我們慢慢變成那棵撞到月亮的樹。





《撞到月亮的樹(雙冊套書):重返森林+曙光》

作者|張哲銘  

出版|字畝文化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檸檬的家
81會員
535內容數
繪本,顧名思義就是圖畫佔比較大的書籍。常有人說,繪本是給孩子看的,而我認為繪本沒有年齡的限制,它只是眾多書籍類型中的一類。字數越少的書籍,想要傳遞訊息越不容易。所以。我想在這個專題中介紹我喜歡的繪本,和所有人分享。
檸檬的家的其他內容
2025/10/28
🚌很喜歡旭恭老師的作品, 看似童趣的線條, 讓孩子捧腹大笑,讓大人深深思考。 這次, 讓我們跟著一輛瘋狂的公車出發吧。 🚌在旭恭老師的封面裡, 故事其實已經悄悄展開, 一輛藍綠色公車在橢圓框中前行, 輪子微微離地,像被風托起。 那橢圓形的構圖既像車窗, 也像車票上
Thumbnail
2025/10/28
🚌很喜歡旭恭老師的作品, 看似童趣的線條, 讓孩子捧腹大笑,讓大人深深思考。 這次, 讓我們跟著一輛瘋狂的公車出發吧。 🚌在旭恭老師的封面裡, 故事其實已經悄悄展開, 一輛藍綠色公車在橢圓框中前行, 輪子微微離地,像被風托起。 那橢圓形的構圖既像車窗, 也像車票上
Thumbnail
2025/10/26
🐿️看書像生活裡的無數個逗點, 讓我們停下來, 走進一個節奏慢一點的世界。 荷蘭作家敦・德勒根用緩慢的節奏, 寫出了屬於森林的溫柔日常。 在他的森林裡, 情緒是可以寄出的,孤單也能被回信。 這兩本作品, 《松鼠寫給螞蟻的信》和《松鼠的生日會》, 是德勒根筆下最經典
Thumbnail
2025/10/26
🐿️看書像生活裡的無數個逗點, 讓我們停下來, 走進一個節奏慢一點的世界。 荷蘭作家敦・德勒根用緩慢的節奏, 寫出了屬於森林的溫柔日常。 在他的森林裡, 情緒是可以寄出的,孤單也能被回信。 這兩本作品, 《松鼠寫給螞蟻的信》和《松鼠的生日會》, 是德勒根筆下最經典
Thumbnail
2025/10/23
🐱封面上的小貓抓著星空被子, 眼睛閃亮亮的,像是暗示叫我帶她回家, 好的,我帶回來了⋯⋯欸不是, 重來! 小貓像是在暗示今晚, 牠絕對沒打算乖乖閉眼。 那條棉被像是一整片宇宙, 行星、彗星、流光散在布面上, 閃爍得像夜色被拆下來蓋在身上。 整個封面在說的不是「快去
Thumbnail
2025/10/23
🐱封面上的小貓抓著星空被子, 眼睛閃亮亮的,像是暗示叫我帶她回家, 好的,我帶回來了⋯⋯欸不是, 重來! 小貓像是在暗示今晚, 牠絕對沒打算乖乖閉眼。 那條棉被像是一整片宇宙, 行星、彗星、流光散在布面上, 閃爍得像夜色被拆下來蓋在身上。 整個封面在說的不是「快去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冬季第1天,一夜之間銀裝素裹~ 3塊地的作物直接消失,包括我的上古水果QQ,下次要直接種在溫室裡面。
Thumbnail
冬季第1天,一夜之間銀裝素裹~ 3塊地的作物直接消失,包括我的上古水果QQ,下次要直接種在溫室裡面。
Thumbnail
秋季第21天,今天冒出6棵樹~ 山藥可以採收了,接著種下成長期短的白菜。
Thumbnail
秋季第21天,今天冒出6棵樹~ 山藥可以採收了,接著種下成長期短的白菜。
Thumbnail
秋季第13天,左邊的樹木有少一點了~ 馬廄蓋好了,附贈可愛的小馬,我取名叫「巧克力」,馬上騎牠去泡溫泉~
Thumbnail
秋季第13天,左邊的樹木有少一點了~ 馬廄蓋好了,附贈可愛的小馬,我取名叫「巧克力」,馬上騎牠去泡溫泉~
Thumbnail
春季第18天~ 今天是美洲大樹莓產期的最後一天,當然是先摘好摘滿~ 路遇莉亞,順便送她嘗鮮,她就喜歡這種採集作物。
Thumbnail
春季第18天~ 今天是美洲大樹莓產期的最後一天,當然是先摘好摘滿~ 路遇莉亞,順便送她嘗鮮,她就喜歡這種採集作物。
Thumbnail
你吃過櫻桃,但你看過櫻桃樹開花嗎?
Thumbnail
你吃過櫻桃,但你看過櫻桃樹開花嗎?
Thumbnail
這天,早會結束後,我們帶著孩子們到了後花園散步 ,孩子們發現有一棵樹上結滿了一顆一顆綠綠的果實... 幼兒:那是甚麼? 老師:哪個? 幼兒:綠綠的那個! 老師:我們也不知道耶,你們覺得呢? 幼兒:那個綠綠的!......是棗子! 老師:是嗎? 幼兒:對啦!是棗子!(此
Thumbnail
這天,早會結束後,我們帶著孩子們到了後花園散步 ,孩子們發現有一棵樹上結滿了一顆一顆綠綠的果實... 幼兒:那是甚麼? 老師:哪個? 幼兒:綠綠的那個! 老師:我們也不知道耶,你們覺得呢? 幼兒:那個綠綠的!......是棗子! 老師:是嗎? 幼兒:對啦!是棗子!(此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