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普500本益比飆到23倍!
鉅亨網編譯王貞懿2025-11-01 00:22
據《彭博》周五 (31 日) 報導,目前標普 500 指數本益比達 23 倍,遠高於過去 20 年平均的 16 倍,美股科技七雄占指數權重更超過三分之一,本益比高達 31 倍。---------------------------------------------------
最新報告指出,美股泡沫的七大前提條件已全部滿足,這一結論引起了市場的廣泛關注。報告指出,若美美聯準會 (Fed) 按照瑞銀的預測進行降息,將正式觸發「全泡沫條件 」,市場動向值得密切關注。
(圖:REUTERS/TPG)
以下是瑞銀指出的七大泡沫前提:
1. 首先,報告提到過去十年間,美股年化報酬率比債券高出 14%,已遠超過「連續十年跑贏 5%」的泡沫閾值,這一前提已經滿足。其次,生成式 AI 的技術突破及其市場主導地位,尤其是 OpenAI 在三年內獲得八億用戶的驚人速度,顯示出當前技術的獨特性,這也使得這一前提得以成立。
2. 「這次不一樣」 的技術或主導邏輯。生成式 AI(Gen AI)兼具 「突破性技術」 與 「市場主導地位」—AI 用戶滲透速度創紀錄(OpenAI 3 年獲 8 億用戶,Google 達同等規模需 13 年),且被認為可能復刻 TMT 時代 2% 的生產力提升,已滿足。
3. 上一輪泡沫(TMT)(1998 年) 與當前的生成式 AI 週期之間的間隔為 25 年,這使得新一代的投資者更容易相信「這次不一樣」。
4. 企業獲利方面,除了前十大公司外,美國其他企業的 12 個月前瞻 EPS 接近零,這與 TMT 時期的情況相似,顯示整體獲利承壓。
5. 散戶的入場潮也不容忽視,報告提到美國散戶持有 AI 相關股票的比例從 2023 年的 12% 上升至 2025 年的 28%。
6. 宏觀經濟環境方面,當前金融條件已處於寬鬆區間,若 Fed 按預測降息,將完全滿足「寬鬆貨幣」的前提。
7. 最後,標普 500 指數前六大科技股的市值佔比達到 35%,遠超 2000 年 TMT 泡棉時期的 28%。
本次泡沫的獨特背景
首先,政府債務風險的上升是本次泡沫的一大獨特背景。預計到 2025 年,美國政府的債務佔 GDP 的比重將達到 125.1%,而財政赤字則為 - 4.2%。這與 2000 年 TMT 泡沫時期的情況截然不同,當時美國的財政盈餘和較低的債務水平使得經濟環境相對穩定。如今,隨著多國主權評級的下調,政府的高負債風險進一步凸顯,可能對市場造成不利影響。
其次,企業資產負債表的健康狀況也顯示出與以往不同的特徵。當前科技企業,特別是大型科技巨頭的淨現金狀況良好,預計到 2025 年,前 11 大科技公司的資本支出需增長 40% 才需依賴債務融資。這一情況與 TMT 時期的電信企業形成鮮明對比,當時電信企業的淨債務與 EBITDA 比率高達 3.5 倍,而現在的科技板塊整體則為淨現金狀態。這一差異使得當前的泡沫更具 “合理性”,因為企業的資本結構相對健康,能夠更好地抵禦市場波動。
再者,市場集中度的提高也是本次泡沫的一個顯著特徵。標普 500 指數中前六大科技股(Mag 6)占指數市值的比重達到 35%,遠超 2000 年 TMT 泡沫時期的 28%。這種高度集中使得少數幾家科技公司對整體市場的影響力增強,並且在投資者的心理預期中,這些公司被視為穩定的增長來源,可能會進一步推高市場估值。
此外,散戶投資者的活躍參與也為本次泡沫增添了新的背景。報告指出,散戶在多個市場中出現了明顯的買入潮,例如美國散戶持有 AI 相關股票的比例從 2023 年的 12% 上升至 2025 年的 28%。這一現象顯示出散戶對於市場的熱情和信心,可能在短期內推高股價,但也增加了市場的波動性和不確定性。
最後,寬鬆的貨幣政策環境為本次泡沫提供了支持。當前金融條件已處於寬鬆區間,若美聯儲根據預測進行降息,將進一步滿足「寬鬆貨幣」的前提。這種環境使得資金更容易流入股市,推高資產價格。
----------------------------------------------------------------------------
我想這兩天出現一大堆利空的新聞,包含大賣空的主角出來說話,包含瑞銀出來喊一些利空等等等。我想有些東西新聞出來,你就看一下,你要了解其中的含義是什麼
你是怎麼解讀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