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伯特·諾頓·諾伊斯(Robert Norton Noyce)是快捷半導體( Fairchild Semiconductor,1957年創立 )與英特爾( Intel,1968年創立 )的共同創辦人。他被譽為「矽谷市長」或「矽谷之父」。作為積體電路的發明者之一,他的突破性技術深刻影響了個人電腦的普及,也成為現代電子產品的核心基石。半個世紀來,英特爾幾乎是家喻戶曉的名字——今天全球無數白領與藍領的工作電腦,都離不開「Intel Inside」。
諾伊斯出生於美國愛荷華州伯靈頓,是家中第三個孩子。他的父親是一位牧師,幼年時他的家庭常常四處遷移;8歲搬到迪科拉後,他迷上了自家地下室的工作間,並經常沉浸在拆解、組裝的世界裡。
中學畢業後,他在格林內爾學院主修物理與數學。物理系主任 G. O. 伽爾( G. O. Gale )曾在課堂展示由約翰·巴丁發明的晶體三極體,這讓年紀輕輕的諾伊斯深受震撼,自此燃起對半導體的興趣。
課業之外,他還是一位校內游泳選手。在1947年更拿下美國中西部游泳錦標賽冠軍;他同時還會演奏雙簧管,甚至在當地電台參與廣播劇表演,展現多才多藝的一面。諾伊斯的大學教授與後來發明電晶體的巴丁( John Bardeen )是同學,因此他得以在一般人都還聞所未聞的情況下提前接觸電晶體。
1953年取得博士學位後,他拒絕 IBM 與貝爾實驗室等穩定的高薪工作,選擇加入一間剛成立半導體部門的小公司。
三年後,他受到電晶體共同發明者威廉·蕭克利( William Shockley )的邀請,加入新成立的蕭克利半導體實驗室。蕭克利網羅了一批傑出人才,其中包括日後提出「摩爾定律」的戈登·摩爾( Gordon Moore )。諾伊斯憑藉成熟的經驗與天生的領導氣質,很快便成為團隊的核心人物。
然而,蕭克利獨斷專行、對團隊極度不信任,使公司內部氣氛惡劣。不到兩年,諾伊斯因不滿蕭克利的專制管理體制,與摩爾等8人集體辭職。在風險投資商Arthur Rock和Sherman Fairchild的資助下,創立仙童( Fairchild )半導體公司。
這段軼聞被蕭克利稱為「8個叛徒」( traitorous eight )。
雖然但是,仙童公司奠定了矽谷新創文化的雛形,並成為當時最具影響力的半導體企業之一。
1959年,諾伊斯提出以矽晶片製作積體電路的新構想:利用氧化膜作為絕緣層,以鋁線連接元件,使晶片得以大量製造、成本更低、更容易應用。儘管德州儀器( TI )的傑克·基爾比( Jack Kilby )較早做出原型,但因其鍺基材料不具實用性。所以最終法院判定兩者皆為獨立發明,並各自擁有專利。
而諾伊斯的版本成為現今所有IC生產的標準,也讓積體電路真正走入商業世界。
1957年蘇聯發射史普尼克衛星後,美國投入大量資源發展太空科技。1959年,NASA 決定將人類送上月球,阿波羅計畫所使用的重要晶片,正是由諾伊斯團隊提供的積體電路。
然而,快捷半導體後來因大股東削減研發預算而走向保守,創辦的「 元老 」幾乎全數出走。1968年,諾伊斯與摩爾也選擇離開,與安迪·葛洛夫共同創立了英特爾(Integrated Electronics)。
為避免重蹈覆轍,諾伊斯在英特爾建立了開放式辦公、扁平化管理的制度,並強調自由、信任與創新。
1971年,Intel 4004全球第一個商用微處理器問世,正式宣告微處理器時代來臨。英特爾也成為個人電腦革命的主角。
羅伯特·諾伊斯更是因此被稱為「矽谷市長」。
然而,興趣廣泛的諾伊斯,喜歡潛水、滑雪,也會親自駕駛飛機。1990年6月3日,他卻在游泳時突發心臟病去世,享年62歲。
無論是當初一起創立快捷半導體的夥伴,或是後來從 Intel 離開的員工,大多就在附近創業,開枝散葉形成矽谷聚落;他們也都承襲了諾伊斯尊重員工、開放平等的管理精神。
諾伊斯的影響力早已遠超越英特爾。他的影響力之大卻未能得到一個足以讓後世稱頌的獎項實屬可惜。
他雖未能生前獲得諾貝爾獎,但在2000年,積體電路共同發明人基爾比( Jack Kilby )在獲頒諾貝爾物理獎時特別在台上致敬諾伊斯,承認他對積體電路的發明具有同等重要性。
因為今日全世界使用的IC生產方式,正是源自諾伊斯的設計。
我們都知道,諾伊斯不僅僅是「矽谷市長」,更是矽谷的精神奠基者。他的技術發明改變了現代科技,他創立的文化塑造了一整個時代。
矽谷能誕生無數奇蹟,正是因為在最初的那個地下室裡,有一個年輕人相信 : 當思想有了自由,世界就能被重新設計。
資料參考 : wiki、pansci、CNA、int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