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RFA考前一個月複習計畫是:
齊名揚老師|財務計算機基礎 ➜ 看1遍,跟著算。
劉文彬老師|退休理財個案與計算機實務 ➜ 看1遍,跟著算。
蕭輔明老師|考前總複習 ➜ 第1遍有印象,第2遍跟著算。
接著準備很多A4紙,大量練習講義上的重要案例。
剛開始一定不會解題,就先模仿、先抄、先按,
邊寫邊理解,腦袋慢慢就會「習慣」這個節奏,
當累積到某個階段時,真的會突然「開竅」。
💤 我的練習方式
寫到腦袋昏脹時,就去睡一下(15–30 分鐘)。
醒來之後會變超清醒,不勉強自己硬讀。
這個過程大概是我效率最高的時候。
在小睡片刻時,腦袋會慢慢吸收歸納,
將思緒會清空,然後就突然懂了,
每個人讀書的方式不一樣,提供給大家參考。
這次考試前練習,總共寫了80張A4,
我將對於算式的理解,轉化成文字筆記,
不一定與講課老師教得一樣,
大部份是為了考試延伸的快速記憶重點,
但這份筆記再複習與驗算時,幫助我很多,
以下是轉化後的筆記內容,
希望能幫助到想考RFA的夥伴們。
---
在計算案例前,都會寫上四大步驟,
確保有按照解題流程走:
需求 → 已備 → 缺口 → 準備
・ 需求:生活費、旅遊、長照費。
・ 已備:國民年金、勞保、勞退、勞退帳戶現值。
・ 缺口:需求合計 - 已備合計。
・ 準備:定期定額 與 單筆投資。
---
◾ 需求,有生活費、長照費、旅遊費
1️⃣ 生活費
要算現在的生活費在退休時通膨至多少錢。
年期 = 退休時的年紀 - 現在的年紀
▸現在的生活費 x (1+通膨率)^年期 = 退休當年度的生活費。
➊ 先算退休時的薪資
N = 退休的年紀 - 現在的年紀
1/Y = 題目給的薪資成長率
PV = 現在年紀的薪水
CPT FV = 算出退休時的薪水
FV X 所得替代率 = 退休時的生活費
➋ 算退休生活的總需求
N = (退休時的年紀 - 退休後的餘命) x 12
1/Y = (退休後投資報酬率 - 通膨率) / 12
PMT = 退休後每個月的生活費
CPT PV = 退休後所有生活費
✏️ 快速記憶:
算式中有 PMT 時,記得 N×12、I/Y÷12。
有PMT的時候,用實質報酬率 (報酬率-通膨率)。
2️⃣ 長照費用,計算退休時的後期費用
長照3步曲,由後往前推算。
➊ 先算啟動時的每月長照費(先確定幾歲開始用)
N = 長照開始的年紀 - 現在的年紀
1/Y = 用題目提供的長照成長率
PV = 現在年紀預估的長照費
CPT FV = 長照開始年紀的費用
✏️ 補充記憶:
我要知道開始使用長照費時的實際費用,
完全沒有要算PMT,因此不用乘12、除12,
算出來的費用是以月來計算。
➋ 長照費的年金現值
就是計算長照期間的總額。
N = (終老年紀 - 長照開始的年紀) x 12
1/Y = 實質報酬率 (退休後投資報酬率 - 通膨率) / 12
PMT = 每月長照費用
CPT PV = 這期間的長照費合計多少錢(總額)
➌ 退休時應備的長照費用
要從長照開始的年紀回推到退休年紀。
N = 長照開始年度 - 退休開始年度
1/Y = 退休後報酬率
FV = 長照期間合計多少錢(總額)
CPT PV = 退休開始年總共要準備多少錢(總額)
✏️ 為什麼要回推?
因為我們要計算在退休時,總共要準備多少錢。
3️⃣ 旅遊費,計算退休時的前期費用
旅遊通常是身體健康時才去做。
➊ 先算旅遊費在退休時的費用
N = 退休時的年紀 - 現在的年紀
1/Y = 旅遊成長率
PV = 現在年紀的旅遊費用
CPT FV = 退休時的旅遊費用
➋ 退休後的旅遊費用合計
N = 旅遊期間
1/Y = 退休後報酬率 - 通膨率
PMT = 每年旅遊費用
CPT FV = 退休期間旅遊費合計(總額)
✏️ 補充記憶:
因為以年度來算旅遊費用,所以不用乘12、除12。
---
◾ 已備費用:國民年金、勞保年金、勞退新制
✏️ 重點記憶:
國民年金,97年10月1日改制 → 口訣 97101
勞保年金,98年1月1日改制 → 口訣 9811
勞退新制,94年7月1日改制 → 口訣 9471
國民年金,通常都算B式
B式: 19,761 x 年資 x 1.3%
A式: 19,761 x 0.65% + 4049
1️⃣ 勞保年金,通常會計算月領的方式
➊ 勞保年金月領金
要注意,若有提前退休,每提前1年要扣4%,最多20%。
相對地,每延後退休一年,要加4%,最多20%,但這個很少考。
▸ 投保金額 45800 x 年資 x 1.55% = 月領年金
▸ 投保金額 45,800 x 年資 x 1.55% x (1 - 提前年數 x 4%) = 減額月領年金
▸ 以上是年資 > 15年以上。
➋ 新制勞保年金,一次領為年資要小於15年
▸ 45800 x 0.775% x 年資 + 3000 = 一次領年金總額
➌ 最後是勞保舊制,一次請領老年給付
重點是要算基數,前15年資為1、後15年資為2,
年紀超過60歲的年資,最多以5基數,最高以50基數計算。
▸ 基數(15 x 1 + 15 x 2 = 45,60後 + 5) x 退休前3年平均投保薪資 = 一次給付金
✏️ 補充記憶:
退休前3年平均投保薪資,通常題目會給,
若沒有給就以45,800元計算。
勞保新制要算:老年年金、老年一次金。
老保舊制要算:一次請領老年給付。
2️⃣ 勞退提撥
要計算公司提撥和自己提撥的%數,
題目會提供現階段已備的帳戶金額,
通常會用勞退新制來計算。
➊ 計算勞退新制帳戶每月提撥的總額
▸ 現在年紀的薪水 x (公司提撥6%+自提%數) x 12 x (1+投資報酬率) x {(1+投資報酬率)^年期 - (1+加薪率)^年期}/ (投資報酬率 - 加薪率) = 退休年紀的帳戶總額
➋ 計算勞退帳戶累計金額
N = 退休年紀 - 現在年紀
1/Y = 投資報酬率
PV = 帳戶已累計金額
CPT FV = 退休時的累計金額
➌ 合計勞退新制的帳戶金額
新提撥累計總額 + 帳戶累計總額 = 一次領已備總額
➍ 將已備的退休時的總額換算成月領
要換算的原因是要知道這筆錢用平均餘命20年,每個月可以領多少?
N = 平均餘命20年 x 12
1/Y = 1.1473%(勞退保證收益率) / 12
PV = 一次領已備總額
CPT PMT = 勞退新制已備退休金月領金額
➎ 最後將退休月領金折現,用來進行比較,
計算回推至60歲退休時的年紀。
N = 平均餘命20年 x 12
1/Y = 退休後報酬率 / 12
PMT = 已備退休金的月領金額
CPT PV = 折現後的總退休金
3️⃣ 公教人員、私校教職的退休金計算
依照題型要計算:
公教一次養老給付。
公教人員年金。
公務人員退撫新制。
私校退撫新制(一次金)。
➊ 公教一次養老給付
先確認年資的基數,年資每一年為1.2,最多為42個基數。
▸ 退休當月俸額 x (年基 x 1.2) = 一次養老給付
✏️ 補充重點:
投保滿15年,且年滿55歲以上。
可領人員為私校教職員,112年7月1月後的公務人員。
➋ 公教人員年金
▸ 退休時本俸 X 年資 X 1.3% = 每月退休年金
➌ 公務人員退撫新制
▸ 退休時本俸 x 2 x 所得替代率 = 月退休金
✏️ 補充注意:
所得替代率要查表,考試時會提供。
若有提前退休,每提前退休一年要扣4%
➍ 接著算月領金額折現已備
N = (終老年紀 - 退休年紀) X 12
1/Y = 實質報酬率(退休後投保率 - 通膨率) / 12
PMT = 月退休金
CPT PV = 退休後已備金額
➎ 私校退撫新制(一次金)
年期 = 退休時年紀 - 現在年紀
▸ 目前年紀的本俸 X 2 X (退撫基金費率12% + 自提%數) X 12(月) X (1 + 私校退休報酬率6%) X {(1+私校退休報酬率)^年期 - (1+加薪率)^年期}/ (私校退休報酬率 - 加薪率) = 私校退撫新制一次金
---
◾ 缺口:需求合計總額 - 已備合計總額
有的題目是要算出生活費與長照費,
若題目要計算夫妻或全家三人,
記得分別列出三位的缺口。
▸ 缺口合計總額為 = 生活費總額 + 長照費(旅遊費)總額
---
◾ 準備:定期定額、單筆投資
定期定額的投報率,如果題目沒有給就用5%,
單筆投入直接用年度來算(年化報酬率)。
➊ 定期定額
N = (退休的年紀 - 現在的年紀) x 12
1/Y = 退休前的投資報酬率 / 12
FV = 缺口合計總額
CPT PMT = 每月投入金額
➋ 單筆投資
N = 退休的年紀 - 現在的年紀
1/Y = 退休前的投資報酬率
FV = 缺口合計總額
CPT PV = 一次投入金額
---
✨ 總結|我的考試心得
在實際考試時,題型不會像案例這麼簡單,
會塞入許多「攪亂思考」的數字,
要先釐清題目邏輯,再開始下筆。
📄 翻閱試卷時的小技巧:
先快速看一遍所有題目,讓腦中有初步印象,
先寫「會的題目」,答案卷可以一題寫一頁,
方便檢查與回推。
解題四大步驟:需求 → 已備 → 缺口 → 準備。
這是我整場考試中最穩定的節奏。
有了這個流程,至少在計算時不會慌亂。
而這次考題中,公教人員退休金制度的計算比重非常高,
不論是「一次養老給付」、「公教年金」或「退撫新制」,
都要透過大量練習案例,才能真正內化。
🧠 選擇題的部分,
我有使用 AI 工具來做線上模擬練習,
之後會整理我用的指令與題庫設定,
再分享給準備 RFA 的夥伴們。
最後想說的是,
我們能做的,就是把基本功紮實打好,
不只讓專業能力升級、業績提升,
更能協助客戶解決退休上的困惑。
若這篇對你有幫助,記得 按讚、收藏與分享,
讓更多夥伴一起把退休理財做好 😊
Sony人生備案所 社群平台
Facebook | Instagram | TikTok
✏️ 保險諮詢預約表單: sonyho.cc/contact
✨ 個人品牌網站: sonyho.cc
💬 LINE 加我聊聊 line.me/ti/p/06ksW2Ctr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