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你的腦中說話?一場關於頭腦思想、神明與自由的深度漫遊

更新 發佈閱讀 13 分鐘
圖源:由Google Nano Banana生成

圖源:由Google Nano Banana生成


(善意提示:一對一。每次學一點新知識。若遇舊聞,溫故知新。遵循策略與內在自主權/權勢。永續解除制約。自我實踐設計本質。Ra Uru Hu: No Shame. No Guilt. No Choice. Love Yourself.)

【備註:以下是我整合了21項The 16 Faces of the Godhead資源並由Google Notebook LM自動生成的一篇文章(經手動修飾與增刪)。】




你是否也曾有過這樣的經驗?腦袋裡彷彿住著一個意見百出的委員會,在你做每個決定時都吵得不可開交。一個聲音說:「衝吧!這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另一個聲音卻囁嚅道:「萬一失敗了怎麼辦?還是安穩點好。」一個聲音催促你早起運動,另一個聲音卻誘惑你賴在溫暖的被窩裡。這場永無休止的內心掙扎,我們常常歸咎於自己「意志不堅」或「想太多」,彷彿這是個人性格上的缺陷。

然而,如果我告訴你,這場腦內的「神仙打架」並非你的錯,而是一場深刻且無可避免的機理化運作,你會有何感想?我們腦中的這些矛盾聲音,這些將我們撕扯向不同方向的力量,它們究竟是誰?又是從何而來?在這場內在的戰爭中,我們真的有指揮權嗎?

準備好了嗎?這趟探索之旅的答案,可能比你想像的還要驚人。理解這一切的運作機理,正是邁向真正頭腦思想自由的第一步。讓我們一起潛入意識的深海,揭開這場內心風暴的神秘面紗。

核心觀點:你不是在思考,你是在「被思考」

在我們深入探索之前,必須先建立一個顛覆性的核心認知,這將徹底重塑你與自己意識之間的關係。準備好迎接這個可能讓你腦洞大開的觀點了嗎?

簡單直接地說:你腦中的絕大多數思想、信念、價值觀,甚至你對「神」的概念,都不是由「你」自主產生的。它們更像是一種宇宙級的訊號流(中微子流),透過被稱為 16 組「人格晶體意識束」或「神格」(Godheads)的古老濾鏡,深植在我們的機理中。我們從出生那一刻起,就在持續不斷地被這些訊號所印記。這些意識束本身也是無助的(helpless),它們並非有意識的編程者,而是機理化地過濾著流經它們的宇宙資訊。

我的最大啟發:我們總以為自己的Mind(頭腦思想)是個私密、獨立的神聖空間,我們是其中的絕對主宰。然而,最深刻的洞見在於——我們的頭腦其實更像一個公共廣播系統。它並非內容的創作者,而是一個被動的接收器與放大器,日夜不停地過濾並播放著這些古老、非個人性力量的競爭議程。你以為的「我在思考」,其實更接近於「我正在被思考」。我們在這套機理面前,是機械性地無能為力,直到我們懂得如何不再聽命於它。

要真正理解這點,我們必須先認識幾位在我們腦中佔據主要頻道的「大咖主播」,正是祂們的聲音,塑造了我們大部份的內心世界。

解構腦中之神:認識幾位影響力最大的「編程者」

接下來,我們將把這些抽象的化學影響力,擬人化為幾個主要的「神格」。這樣做並非要你開始祭拜祂們,而是為了幫助我們更清晰地辨識出祂們在我們內心獨特的聲音、風格與議程。請記住,這些力量是機理且非個人性的,當你能指認出是「誰」在說話時,你就離奪回主導權更近了一步。

慾望與匱乏的 programming — 密特拉 (Mitra) 的低語

你是否時常感到「還少了點什麼」?那種永無止境、追尋「我所需要的東西」的衝動,正是來自密特拉(Mitra)的編程。這個古老的聲音在我們的機理機制中植入了「需求」與「契約」的程式。

  • 祂的聲音聽起來像:「我還需要什麼才能快樂?」「如果我做了 A,是不是就能得到 B?」從詞源學來看,「Mitra」這個詞本身就是一把鑰匙:「mi」意為捆綁,「tra」意為工具。祂就是一個「捆綁的工具」,將人類與神鎖定在一場合約關係中。這股力量驅使我們與生命、與神、與他人訂定契約(covenant),試圖透過討價還價來確保一個更好的未來。現代人普遍感受到的那種「永遠不夠」(never enough)的核心焦慮,很大程度上就是源自於這個深刻的化學印記。

物質世界的絕對法則 — 拉克希米 (Lakshmi) 的號令

「錢就是一切。」「你得有房有車。」「為了下一代,你必須更努力賺錢。」這些聲音如此真實,如此理所當然,彷彿是宇宙的真理。這正是拉克希米(Lakshmi)的號令,祂是「唯物主義」的編程者。這套知識的源頭指出:「沒有任何一張臉孔,比這張臉對我們的影響更深遠。沒有。」

  • 祂的聲音聽起來像:社會的價值判斷、家庭的期望、對成功的渴望。這股力量將我們與物質層面深度綑綁——財富、資源、才華、進步。祂透過喉嚨中心的四個「終結者」閘門(45, 16, 12, 35),其影響力觸及了每一個迴路(家族、個體、社會),幾乎感染了我們試圖表達或顯化的一切。從部落時代的「聚集」到現代社會對教育、技能和資源的投資,其最根本的驅動程式,都是為了確保基因的延續,為下一代提供穩固的物質基礎。

規則與反叛的永恆之戰 — 麥可 (Michael) 的對決

你內心是否也上演過這樣的戲碼:一部分的你想要遵守規則、做個「好人」,另一部分的你卻渴望打破常規、衝撞體制?這場內在的永恆對決,其劇本就來自於麥可(Michael)這位編程者。祂代表了「規則與反叛」之間的根本衝突,一場深刻的、關乎自尊與控制權的戰爭。

  • 祂的聲音聽起來像:一邊是「你不可⋯⋯」的戒律之聲,另一邊則是「我偏要!」的叛逆衝動。我們的道德掙扎、與權威的對抗、在順從與個性之間的拉扯,都是這場宇宙級編程在我們內心的具體展現。這不僅僅是道德辯論,更是自尊心(ego)為了證明自己是對的、為了掌控一切而發動的內在戰爭。而我們,就夾在這兩股力量之間精疲力盡。也難怪我們總是這麼累。

生命即犧牲的奧義 — 毗濕奴 (Vishnu) 的天啟

「肉體是短暫的,靈魂才是永恆的。」「此生的苦難是為了來世的福報。」「人生的意義在於臣服於一個更高的力量。」這個聲音將我們的目光從物質世界引向形而上的追求,祂是毗濕奴(Vishnu),「一神論與更高目的」的編程者。

  • 祂的聲音聽起來像:對信仰的渴求、對來世的盼望、對超越性意義的追尋。這個編程讓我們感覺到生命本身就是一場犧牲,而我們的肉身形式是「苦難的根源,是罪惡與失落之地」。它在我們的意識中植入了一個危險的觀念:身體是個有待逃離的敵人,這與HDS人類設計的核心訊息——信任身體的智慧——完全背道而馳。

認識了這幾位腦中的「大人物」後,你或許已經開始意識到,我們的人類處境,其實隱藏著一個巨大的哲學玩笑。

宇宙級的玩笑,與東西方智慧的驚人默契

當我們意識到腦中的聲音並非原創,而是被植入的程式時,一個宇宙級的玩笑便浮現了。更令人驚奇的是,這個看似前衛的機理觀點,竟與數千年前的東方智慧有著驚人的共鳴。

Ra Uru Hu曾分享過一段深刻的體悟,完美地揭示了這個玩笑的核心:

“當我還是一個虛無主義的大學生時,我總喜歡說神是人類創造出來的。我當時真的不明白,我說的其實是我自己。你知道,這就是那個玩笑。但我們並不是『創造』了祂,我們只是『過濾』了祂。”

這段話的精髓在於:最大的玩笑並非神的存在與否,而是我們對自身能動性的全然誤解。我們並非這些思想的創作者,而僅僅是無助地(helplessly)過濾宇宙程式的載體。我們自豪地宣告著「我們的」信仰、「我們的」價值觀,卻沒意識到自己只是這些古老神格的「轉播站」,這才是宇宙級的諷刺。

這個觀點與東方哲學形成了奇妙的對應。佛家常說的摩耶(Maya),即「幻象」,不正是在描述這個由被編程的頭腦思想所建構出的現實世界嗎?佛家思想中,痛苦(苦)的根源,來自於執著於一個虛構的自我——這與HDS人類設計中,「非我思想」(not-self mind)被神格程式所驅動,從而導致掙扎與痛苦的觀點,有著驚人的契合。兩者都指出,苦難並非一個需要向外解決的問題,而是源於向內錯誤地認同了那個被制約的心智。

道家思想中,追求返璞歸真,回到未經雕琢的「樸」的狀態,不也是一種擺脫後天思想制約(conditioning)的渴望嗎?無論是古老的東方智慧,還是這個現代的機理系統,都指向同一個核心:被制約的頭腦思想是一層面紗,它遮蔽了我們的真實本性,是我們痛苦與迷茫的根源。

那麼,如果頭腦思想只是一個程式,我們是否有辦法運行它,而不是被它運行呢?

一個真實轉變的幽默插曲

理解了這個觀點,究竟能帶來什麼實際的改變?讓我分享一個發生在我朋友身上的真實趣事,它比任何理論都更能說明問題。

我的朋友阿明,曾經是個典型的「濫好人」。他被一種強烈的「應該做個好孩子」的程式所驅動(這是麥可神格的經典顯化),總是遵循規則,極力討好每個人,並為此深受罪惡感的折磨。

當他接觸到這套知識後,他開始練習用一種抽離的態度觀察自己的頭腦思想。有一次,他的老闆在下班前交給他一個不屬於他的緊急任務。在過去,他會立刻答應,然後默默加班,內心充滿怨懟但又覺得「理應如此」。

但這一次,他清晰地「聽」到腦中那個熟悉的、帶有道德優越感的聲音在大喊:「你應該答應!做個有擔當的好員工!」他描述說,那一刻他沒有像往常一樣被這個聲音綁架,反而在心裡笑了出來。他想像著腦中的「麥可神格」正焦急地揮舞著戒律的權杖,而他只是個旁觀者。

他平靜地對老闆說:「抱歉,我今天已經有安排了,這個任務可能需要交給更合適的同事。」說完後,他感覺到一種前所未有的輕鬆。他幽默地形容,他幾乎能「聽」到腦中的那個神格氣得跳腳,像個被剝奪了權力的、滑稽的無能暴君,卻對他無可奈何。

這個小小的轉變,對他而言卻是巨大的解放。他並沒有消滅那個聲音,只是不再賦予它做決定的權力。這個個人解放的故事並非天方夜譚,而是一種人人皆可實現的、機理式的可能性。

唯一的出路:與「眾神」解約,奪回你的人生主導權

那麼,逃離頭腦思想暴政的具體方法是什麼?在診斷了問題之後,我們終於來到了解決方案的核心。記住,我們在這套程式面前是無助的,而這,是唯一機理上可行的出路。

答案就是遵循你的「策略與內在真指引」(Strategy and Authority)。

這套知識的核心觀點是,我們不應該用頭腦思想來做決策。對抗或壓制頭腦中的聲音是徒勞的,因為程式永遠在那裡。唯一的出路,是剝奪頭腦思想做決策的權力,將這個權力交還給你身體與生俱來的內在智慧——無論那是Generator(創造者/生產者)來自薦骨(Sacral)的回應,還是情緒指引者(Emotional Authority)等待情緒清明的過程。這是一個臣服的過程,臣服於你身體的指引,讓它來導航你的人生。

這個轉變,就是所謂的「與眾神解約」(breaking the covenant with the gods)。

當你不再讓頭腦思想替你決定要走哪條路、接受哪個工作、進入哪段關係時,你就切斷了眾神透過頭腦思想來操縱你人生的纜線。這並不意味著祂們的聲音會消失——腦中的委員會依然會吵鬧不休——但祂們的角色從幕後的傀儡大師,變成了無關緊要的背景噪音。你的頭腦思想,也從一個獨裁的暴君,轉變成了一個你可以饒有興致地觀察的對象。

這就是從一個無助的程式受害者,轉變為自己生命中那個平靜、覺知的「乘客」的唯一道路。

結語:會議永不休會,但你可以選擇離席

走過這趟深度的內心漫遊,我們最終回到起點,但視角已然不同。我們腦中的紛亂,那些看似屬於「我」的矛盾與掙扎,原來是一座上演著古老宇宙劇碼的迷人舞台。慾望、規則、信仰、物質,這些神格們將在我們的頭腦思想劇場中永遠地辯論下去。

這場腦內的委員會會議,永不休會。

然而,真正的自由並不在於想辦法讓會議終止,或是在爭吵中選出一個贏家。真正的自由,來自於一個深刻的領悟:你並不是那個必須聽取所有意見,並為此做出決定的委員會主席。

你,是那個可以靜靜坐在後排的觀察者。你可以聆聽祂們永無休止的爭論,欣賞這場精彩的演出,甚至為祂們的固執而會心一笑。然後,當需要做決定時,你優雅地轉身,讓身體的內在真指引引領你走出會議室,去過你真切、獨一無二的人生。

會議仍在繼續,但你,已經選擇離席。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獨一無二的Projector
113會員
609內容數
自學自修實踐及分享 Human Design 人類設計///人類圖。
2025/11/03
謹以此文,向所有走在獨特道路上的 Projector 讀者致意。願你們能擁抱自己「無需費力」的設計,不再為世界的喧囂所困,在「等待」這門藝術中,找到那份名為「成功」的、無可取代的深刻寧靜。
Thumbnail
2025/11/03
謹以此文,向所有走在獨特道路上的 Projector 讀者致意。願你們能擁抱自己「無需費力」的設計,不再為世界的喧囂所困,在「等待」這門藝術中,找到那份名為「成功」的、無可取代的深刻寧靜。
Thumbnail
2025/10/30
你可能會有種似曾相識的無奈:你遵循了所有社會公認的傳統習俗與作法——努力工作、拼命賺錢、正向思考、熱情追夢——但人生似乎仍是一場永無止境的競爭。你不斷遇到阻力,人際關係充滿挫折,重大決定總是令人困惑。你感覺自己人生GPS導航出現Bugs,儘管拼盡全力跟著世界走,兜兜轉轉卻仍在原地打轉。
Thumbnail
2025/10/30
你可能會有種似曾相識的無奈:你遵循了所有社會公認的傳統習俗與作法——努力工作、拼命賺錢、正向思考、熱情追夢——但人生似乎仍是一場永無止境的競爭。你不斷遇到阻力,人際關係充滿挫折,重大決定總是令人困惑。你感覺自己人生GPS導航出現Bugs,儘管拼盡全力跟著世界走,兜兜轉轉卻仍在原地打轉。
Thumbnail
2025/10/10
因緣巧合之下,7年前我從互聯網得到了罕見且龐大的HD(人類設計/人類圖)資訊。7年前我還只是一個開始實踐及驗證HD的初學者,起初只是隨性閱讀、聽音檔、看影片,沒想過如何運用那些HD資訊。7年多過去了,我依然還在實踐和實驗HD。 也許時機對了,最近,我花了一些功夫,創建了HD資訊庫。內容包括了⋯⋯
Thumbnail
2025/10/10
因緣巧合之下,7年前我從互聯網得到了罕見且龐大的HD(人類設計/人類圖)資訊。7年前我還只是一個開始實踐及驗證HD的初學者,起初只是隨性閱讀、聽音檔、看影片,沒想過如何運用那些HD資訊。7年多過去了,我依然還在實踐和實驗HD。 也許時機對了,最近,我花了一些功夫,創建了HD資訊庫。內容包括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去歐洲真的是又興奮又緊張。網路上常說歐洲治安不好,行前說明會時領隊也提醒:「不要背後背包,隨身物要放在前面比較安全!」 但出國玩總是想打扮得美美的啊~而且隨身總得帶些實用小物:雨傘、濕紙巾、小瓶水、萬用藥膏……體積雖小,但零零總總裝起來也不少。我在蝦皮購買了這4樣超實用旅遊好物!減緩我的焦慮感。
Thumbnail
去歐洲真的是又興奮又緊張。網路上常說歐洲治安不好,行前說明會時領隊也提醒:「不要背後背包,隨身物要放在前面比較安全!」 但出國玩總是想打扮得美美的啊~而且隨身總得帶些實用小物:雨傘、濕紙巾、小瓶水、萬用藥膏……體積雖小,但零零總總裝起來也不少。我在蝦皮購買了這4樣超實用旅遊好物!減緩我的焦慮感。
Thumbnail
開箱 3 套深受 0-6 歲寶寶喜愛的互動式童書,包含 Bizzy Bear 推拉書、小小音樂大師有聲書、Poke A Dot 泡泡書,有效提升寶寶閱讀興趣與親子共讀時光。搭配蝦皮雙 11 購物攻略,教你如何鎖定免運、折價券、高額回饋,並透過蝦皮分潤計畫,將日常購物開銷轉化為穩定育兒基金,聰明消費。
Thumbnail
開箱 3 套深受 0-6 歲寶寶喜愛的互動式童書,包含 Bizzy Bear 推拉書、小小音樂大師有聲書、Poke A Dot 泡泡書,有效提升寶寶閱讀興趣與親子共讀時光。搭配蝦皮雙 11 購物攻略,教你如何鎖定免運、折價券、高額回饋,並透過蝦皮分潤計畫,將日常購物開銷轉化為穩定育兒基金,聰明消費。
Thumbnail
在這個設計越來越像「策略操作」的時代,技能本身也開始變得模糊。我們不再只是學會如何做一個產品,而是學會怎麼應對變化、怎麼在模糊裡做出判斷。 有些設計能力,其實我們已經在用了,只是不知道怎麼說出來。 有些能力,還不存在,因為材料、環境或技術還沒長出來。 這些,就是我想談的「未知技能」——一種
Thumbnail
在這個設計越來越像「策略操作」的時代,技能本身也開始變得模糊。我們不再只是學會如何做一個產品,而是學會怎麼應對變化、怎麼在模糊裡做出判斷。 有些設計能力,其實我們已經在用了,只是不知道怎麼說出來。 有些能力,還不存在,因為材料、環境或技術還沒長出來。 這些,就是我想談的「未知技能」——一種
Thumbnail
人類圖的通道多與寡,並不意味著好壞,也不代表能力的強弱。以前我時常遇到只有啟動一條通道的個案,往往我會被問:「老師,我是不是很嫩啊?」,或是「只有一條通道到底怎麼活?」
Thumbnail
人類圖的通道多與寡,並不意味著好壞,也不代表能力的強弱。以前我時常遇到只有啟動一條通道的個案,往往我會被問:「老師,我是不是很嫩啊?」,或是「只有一條通道到底怎麼活?」
Thumbnail
不知道你是否有過這樣的體驗:當每個人都在自己的生命軌跡上打拚時,大家都同樣地努力,可是為什麼別人所走的路就是花香芬芳晴空萬里,你的就是碎石爛泥暴雨陰晴呢?同樣的在路途上大家都不小心碰上了水窪低谷,別人就遇的上好心人來伸出援手,你卻大聲呼喊無人回應手機還沒了訊號呢?
Thumbnail
不知道你是否有過這樣的體驗:當每個人都在自己的生命軌跡上打拚時,大家都同樣地努力,可是為什麼別人所走的路就是花香芬芳晴空萬里,你的就是碎石爛泥暴雨陰晴呢?同樣的在路途上大家都不小心碰上了水窪低谷,別人就遇的上好心人來伸出援手,你卻大聲呼喊無人回應手機還沒了訊號呢?
Thumbnail
華燈初上的第三季才剛剛推出,想要找出兇手的我便連夜把劇給追完,儘管華燈初上的第二與第三季不若其第一季來的緊湊刺激,但卻對劇中的每個角色都認真地刻劃著,沒有這後面兩季對人物的詳細描述,或許我們永遠都不會明白看似擁有著過命交情的兩位女主角,最終又為何會相互猜忌暗中較勁甚至是在人生最重要的時刻裡形同陌路?
Thumbnail
華燈初上的第三季才剛剛推出,想要找出兇手的我便連夜把劇給追完,儘管華燈初上的第二與第三季不若其第一季來的緊湊刺激,但卻對劇中的每個角色都認真地刻劃著,沒有這後面兩季對人物的詳細描述,或許我們永遠都不會明白看似擁有著過命交情的兩位女主角,最終又為何會相互猜忌暗中較勁甚至是在人生最重要的時刻裡形同陌路?
Thumbnail
當時,我從台南回來之後,整個人非常低落。其實光是在高鐵回台北的路上,我就哭了。因為我一直在想:「怎麼會這樣,我從來沒有過這種感覺,彷彿一切就要失控。」至於真正發生什麼事,或許有朝一日可以說給你們聽,但此刻的我只想要好好守護我自己。
Thumbnail
當時,我從台南回來之後,整個人非常低落。其實光是在高鐵回台北的路上,我就哭了。因為我一直在想:「怎麼會這樣,我從來沒有過這種感覺,彷彿一切就要失控。」至於真正發生什麼事,或許有朝一日可以說給你們聽,但此刻的我只想要好好守護我自己。
Thumbnail
61閘門的極性是62閘門,而且這是文明等分之中的第62道門,事實上它創造了我們生活之中的馬雅框架——命名。當你來到61閘門請記得你活在突變中,我們應當思想存在的理由,在人生進程之中有意義的緣由。 61閘門說的很清楚,就是馬雅。實際上,在馬雅的背景下,我們是否真的活著呢?我們必須關心死亡嗎?
Thumbnail
61閘門的極性是62閘門,而且這是文明等分之中的第62道門,事實上它創造了我們生活之中的馬雅框架——命名。當你來到61閘門請記得你活在突變中,我們應當思想存在的理由,在人生進程之中有意義的緣由。 61閘門說的很清楚,就是馬雅。實際上,在馬雅的背景下,我們是否真的活著呢?我們必須關心死亡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