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源:Google的Nano Benana生成
(善意提示:一對一。每次學一點新知識。若遇舊聞,溫故知新。遵循策略與內在自主權/權勢。永續解除制約。自我實踐設計本質。Ra Uru Hu: No Shame. No Guilt. No Choice. Love Yourself.)
【備註:以下是我整合了100++項HDS資源並由Google Notebook LM自動生成的另一篇文章(經手動修飾與增刪)。】引言:那種「人生總是處處碰壁還懷才不遇又無奈」的感覺
如果你剛剛慶祝30歲生日或者年過半百,你可能會有種似曾相識的無奈:你遵循了所有社會公認的傳統習俗與作法——努力工作、拼命賺錢、正向思考、熱情追夢——但人生似乎仍是一場永無止境的競爭。你不斷遇到阻力,人際關係充滿挫折,重大決定總是令人困惑。你感覺自己人生GPS導航出現Bugs,儘管拼盡全力跟著世界走,兜兜轉轉卻仍在原地打轉。
我分享一種顛覆你傳統認知的新學識:源自一個複雜且冷門的小眾系統(甚至被某些極端份子視為「邪教組織」),被稱為「個體化的學識」即 Human Design System(簡稱 HD 或 HDS、直譯:「人類設計系統」、臺灣譯:「人類圖」)。
我們不把HDS視為一種信仰,而是一個引人入勝的人類本質機理學大藍圖。它提供了一些令人震驚、反直覺、反傳統甚至反社會,卻又蠻實用的觀點。HDS的新概念將挑戰你對於人生、工作、健康和關係等的傳統認知。
啟示一:你的頭腦思想無法主導你的人生(尤其在做決定時)
第一個顛覆性的觀點是:Mind 頭腦思想/頭腦思維(俗稱「心智」,但,我一律譯為「頭腦思想」,因為HDS其他內容還涉大腦、心臟和智能等等的同名事物)並非被「設計」來做為你個人人生決策的「內在真指引」(又譯「內在權威」)。
根據HDS的機理學,頭腦思想的角色是成為一個「外在權勢」。它的作用不是為你自己的人生找出答案,而是為別人成為智慧和觀點的來源。然而,當我們用它來為自己做決定時(例如該換工作嗎?該和誰結婚嗎?),它很容易被我們的傳統社會制約(俗稱「洗腦」)和恐懼所綁架,導致我們活出一個不真實的自己(即被逼活在「非我/非自己」狀態)。HDS指出,頭腦思想總是在我們感到欠缺及不足的地方(也就是Rave人體圖中所謂的「開放中心」)做出決定。
那什麼才是替代方案?一個根植於身體、可靠的個人決策過程,稱為「策略與內在真指引」。這是來自身體的原生智慧,而非頭腦思想的算計。
這個觀點之所以如此獨特又另類,是因為從古至今,我們的文化極度崇尚理性思維、利弊分析和「三思而後行」。但這個HDS新概念卻揭示,我們最偉大的天賦(自我反思的意識)在引導我們自己的人生時,反而可能成為最大的負累。
「請理解,頭腦思想是處理資訊和為別人提供觀點的絕佳工具,但當用它來做個人本身決定時,它是一個不可靠且會扭曲事實的影響力。」
啟示二:你很可能是個 Generator(創造者/生產者)(而且你不該主動實行任何事)
這個HDS將人類在能量機理學上分為幾種不同的「類型」,其中絕大多數(約70%)是所謂的 Generator(創造者/生產者)。
簡單來說,Generator 擁有一個定義的「薦骨中心」,這是一個可持續的生命力馬達。他們的正確策略不是去主動發起、去奮鬥或去「讓事情發生」。他們的策略是等待(人生機遇的來臨),然後回應。
「回應」是什麼意思?它不是一個頭腦思考過程。它是一種來自身體的物理反應,一種來自腹部(薦骨中心)的能量湧現,感覺像是「是的,我有燃料做這件事」,或是一種收縮、空無的感覺。它透過本能的喉音來表達,像是「嗯哼」(uh-huh)代表有能量,「嗯嗯」(un-un)代表沒有。這就像啟動一輛車的引擎:你無法強迫它發動,只能轉動鑰匙(生命帶來的機會),看看引擎是否自行運轉(薦骨的回應)。
如果一個 Generator 違背這個本質,主動發起而不是等待回應,他們將不斷遭遇其「非我主題」——深深的挫敗感。而當他們遵循對應的策略,只投入有回應的事物時,他們會體驗到其「特徵主題」——深度的滿足感。
這與其他類型形成鮮明對比,例如 Projector(導能者/投射者)是來指引別人的,必須等待被邀請;而 Manifestor(顯現者/顯示者)則是來發起行動前必須先告知大眾的。
這個觀點為何如此令人驚訝?它直接牴觸了現代社會「我命由我不由天」、「主動爭取」的既有文化,這種文化告訴每個人都應該像個 Manifestor 一樣。這也為一種普遍的文化病灶提供了診斷:數代人被教導要主動發起(自己爭取想要的事物),導致了系統性的職業倦怠、挫敗感以及一種深刻的個人失敗感——而根據HDS這個系統,這種失敗感純粹是由於錯誤使用自身機理所造成的。HDS機理學顯示,地球上70%的人口是被設計來過一種充滿回應、具有吸引力的人生,這才是他們通往深度滿足、而非精疲力盡的途徑。
啟示三:「異性相吸」是基因的陷阱,而非浪漫的理想
這套HDS系統對浪漫吸引力提出了一個非常「科學」的觀點:它並非基於心理學、共同價值觀或靈魂連結。它純粹是基因層面的。
這個觀點極具衝擊力,正如HDS資料所言:「吸引別人的基礎純粹是基因,僅此而已。」
這裡存在一個機理學上的兩難:我們的基因被設定為會被與我們不同的人所吸引,以確保基因庫的多樣性。然而,正是這個機理,創造了充滿制約和誤解的關係,因為我們正與我們「所不是」的人生活在一起。
這個觀點將感情中的掙扎,重新定義為生物程式(追求基因多樣性)與意識伴侶關係潛能(覺知尋求舒適)之間的根本衝突。這套HDS系統所提出的「理想」關係——雖然要到未來的基因突變後才會成為主流——是「同類相吸」。一段真正舒適且有覺知的關係,是建立在共通性之上,而非基因的差異。如HDS源頭資料所說:「如今,要擁有一段那樣的關係,唯一的方式就是與你的基因進行一場深刻的鬥爭。」
這徹底重塑了我們看待關係問題的框架。問題不再是誰的錯,或如何找到一個「更好」的人。它將衝突重新定義為一種機理性、非個人的張力——我們的基因為了繁衍後代所渴望的,與我們的覺知為了尋求舒適伴侶關係所渴望的,兩者之間存在著內在的拉扯。
啟示四:小團體(3至5人)會綁架你的個人特質
在此,我們將進入這個系統最奇特——卻又異常熟悉的發現之一。當3到5個人聚在一起時,一個獨特的跨 Aura(能量場/磁場)實體——「Penta」——就形成了。
這個 Penta 是一個全新的「意識能量場」,它並非其組成部份的總和。它只有一個單一的目標:確保這個小團體的物質生存與成功。身處其中的個體會被機理性地拉入團體 Aura 所需的特定功能角色,並暫時失去與個人「內在真指引」的連結。這個能量場會「劫持」你的 Aura 為其所用,將你同化。
這對我們(特別是超過30歲,有豐富工作和社交經驗的人)有著深刻的現實意義。它解釋了為何在小團隊、委員會,甚至家庭聚餐中會出現奇怪的動態——個體的智商似乎下降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新的、往往功能失調的群體思維。一個聰明絕頂的人在小型會議中可能顯得效率低下,正是因為 Penta 為了自身的物質目標,暫時「劫持」了他的個人特質。這意味著,你在一個小團體中所呈現的樣貌,並不是真正的你。
根據HDS源頭資料,我們「無法有意識地接觸 Penta」,這意味著在小型團體的互動中,我們正被這股我們看不見的力量所支配。
啟示五:你睡著時,真的會變成另一個人
這個概念被稱為「夢境圖」(DreamRave)。它指出,當我們睡覺時,我們的意識結構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我們並非在處理個人心理問題;我們是在被「編程」也就是說,睡眠中繼續被洗腦。
最令人驚訝的事實是:我們的「類型」會改變。HDS源頭資料明確指出:「絕大多數清醒時的 Generator,在睡覺時將不再是 Generator。他們中的大多數會變成 Reflector(反映者)。」
根據HDS系統,這種睡眠狀態的目的不是為了個人洞見,而是為了編程和制約。HDS源頭資料將此比喻得非常傳神:「清醒時的體驗是『節目』,而睡眠狀態則是『商業廣告』——一部在你毫無意識抵抗的情況下,旨在強化節目制約的夜間資訊型廣告。」這是我們被校準以適應更大集體程式的地方,這也解釋了為何我們有時會帶著不屬於自己的焦慮或想法醒來(也就是現代人們常說的「起床氣」是不是很熟悉?)。
這裡有個非常實用的建議:最好獨自入睡,每天早上有意識地確認一下自己,是「為了將自己從夢境狀態的影響中清理出來」,以真實的自己,而非那個被編程的睡眠載具,開始新的一天。
結論:一種看待世界的新方式
讓我們總結一下這些反直覺的觀點:我們的頭腦思想不該用來做決定;我們中的大多數人應該等待生命機遇來到面前;浪漫吸引力是基因的陷阱;而我們在團體和夢境中,正不斷被看不見的力量所塑造。
綜觀全局,這些啟示共同描繪出一個全新的人類圖像:我們並非透過頭腦思想主宰自身命運的大師,而更像是一位複雜載具中的「乘客」,這輛載具生來就應透過身體的感受來導航。我們被基因拉入充滿挑戰的關係中,被無形的團體動力所同化,並且每晚被重新編程(現代用語就是 Factory Reset,恢復原廠設置)——而我們卻一直相信,是我們的理性頭腦在掌控一切。這並非一個悲觀的看法,而是一個解放性的觀點。它意味著,你的掙扎求生並非你的錯,而是源於你一直以來都在使用一本錯誤的使用者手冊。
再次強調,這無關乎信仰,而是提供一個全新的機理學視角,來審視生活中的挫折與奧秘。這套系統的提出者稱之為一場「實驗」。
最後,留給你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如果,僅僅一個星期,你停止用『思考』來應對人生,而是嘗試用身體的『感受』來導航,回應來到你面前的一切,你的生活會發生什麼樣的改變?」(善意提醒:先找出你身體的「內在真指引」以免製造「錯誤決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