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10 07:00 全文完
歡迎新人【瑣羅雅】入列,如果你是寶可夢愛好者,就會知道這個小可愛……
人人可當美食家!焦桐:忠於你的味蕾,別裝模作樣 By 【井底之蛙】
飲食,是人類文化,最核心的一部分~焦桐
焦桐,很多人都忘了他是詩人,咱不會忘記的原因,因為他是大學詩社的指導老師。同時他也是「二魚文化」公司、《飲食》雜誌的創辦人,帶給本蛙最大的影響,就是咱從此沒有瘦過。
他說過自己生性貪吃,從前一個月比一個月胖;被誤會為美食家後,一餐比餐胖,嗚嗚嗚,咱可從沒被誤認,怎麼一樣慘。《飲食》雜誌是咱收集最齊全的雜誌,一集都沒有少過,真的沒有幾集……呃,就收攤了。
焦桐老師賣的最好都不是詩集,或者說買的人不知道是詩集,因為書名叫做《完全壯陽食譜》……
《得獎名單公布》向最偉大的「演員」致敬,感謝他將「表演藝術」融入你我十年人生~啥,你還要『蛙蛙的南島走跳』?那蛙蛙訂給你
不覺心廣體胖,比不覺老之將至容易 By 【不知雪の蟬】
那隻青蛙最過分是什麼?總愛嘲笑你人文素養不行,然後就會「因才施教」,直接送書給你,送我的是焦桐的「臺灣味道」,於是我的飲食品味越來越好,當然都是體重貢獻出來的,但到現在我還是疑惑,這個跟人文素養有什麼關係!?
因為一本《完全壯陽食譜》的出版,讓原是詩人的焦桐,搖身一變成了美食家。於是,各家餐館開始提出邀約……
飲食承載著當地的歷史、習俗、地理和特產,是庶民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台灣飲食歷史的演變
台灣料理經歷過非常豐富的歷史變遷,從原住民、荷西、清朝、日治到國民政府遷台時期,由於歷史多元,不同時期移民帶來的飲食習慣,也發展出台灣獨特多樣化的融合菜系。
台灣料理很自然的繼承並融合了各個時代、各個民族的特色。
- 原住民時期:台灣南島語族發展出獨特的飲食方式,例如透過罐藏、煙燻等方式保存食物。
- 荷蘭與西班牙時期:帶來了歐洲的食材和料理方式。
- 清治時期:閩南人帶來福州菜、客家人帶來客家菜,並與在地食材結合。
- 日治時期:受到日本料理影響,發展出許多日式料理和日式洋食,例如:生食海鮮和冷盤。
- 戰後時期國府遷台:帶來各地中國菜,加上隨後而來的西方飲食文化和國際交流,使台灣的飲食文化更加多元豐富。
結合鄉愁與思念的眷村菜
在中國國民政府遷台後,許多大陸內地移民帶來了各地區的菜餚。這些菜餚在台灣與本地口味相互影響和融合,形成了今日豐富多元的台灣眷村料理。
有些是傳統菜系的移植,而更多的是當初跟隨中國國民黨政府撤退到台灣的大量軍隊及其家屬,這些民兵「記憶中」家鄉的老滋味,其中夾雜著鄉愁與思念,更形成獨特的「眷村飲食」文化風格。
多品牌發展策略
由於台灣特殊歷史背景,消費者對於美食接受度廣泛,造就今日台灣餐飲產業多元特色發展的潛力,川菜、湘菜、粵菜、浙菜⋯甚至日式料理,都同時在台灣並存發展且不違和。
也因此,「多品牌發展」也是多數連鎖餐飲業者拓展業務市場,常用的發展策略之一。
台灣能將「兼容並蓄」飲食文化,走出巷口自助餐的格局,加入西式飲食的精華,漢來美食集團的布局,不就是一個「台灣味道」的拼圖嗎?

資料整理:【瑣羅雅】&【Jenna】
「漢來美食」法說會正式開始
董事長/總經理林淑婷

大家好,歡迎來到漢來美食公司的講座,接下來,我們將介紹今天線上的經營團隊:董事長和總經理林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