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愛和希望並不能解決所有事情,世界一定有地方始終照不進光。
沈可尚拍了超過25年的紀錄片,《深度安靜》才是他的第一部劇情長片,從張孝全和林依晨飾演的夫妻身上,談論家暴創傷、長照議題、還有婚姻與姻親關係,不只講受傷的人,也講倖存的人。
這個故事是一層一層在剝傷口。林依晨飾演的妻子剛迎來懷孕喜訊,先遭遇送走母親之慟,再面臨父親因失去照料且逐漸失能,不得不接回她和張孝全的小家庭。後來才陸續得知她兩位姊姊的現況,大姊關在精神病院,二姊老早嫁去美國沒再來往。
電影以張孝全當作主要視角,用他眼前的三種床,象徵生命的輪替:準備迎接新生的嬰兒床、岳母的病床,以及後來的大體床。他也從滿面春風,話多愛開直男玩笑,到收斂笑顏,戰戰兢兢,爾後是頹喪恍神,不語。
張孝全的角色有極高難度,導演層層疊疊的敘事時間來回切換,不用閃回,也未多加註記說明,劇情推進及時序變化都靠他的表演,觀影也確實脈絡清晰。更有說服力的是,他跟觀眾幾乎是同樣立場,全然不知女主角過去在家庭有何遭遇?她又為何對於與父親共處一室感到恐懼?丈夫的疑惑和困擾都是觀眾所疑惑,於是他在婚姻關係中一再受挫,直至憤怒和崩潰,我們更加感同身受,當他怒吼「可以不要再說對不起了嗎?妳說對不起我還是什麼都不知道」時,我們也好像要被逼瘋。這是編導乘以表演的加倍效果,變成雙重說服力。

張孝全的角色,對於金士傑扮演的岳父,可以是照護者,包含妻子姊姊的額外狀況。當姻親關係解除,連禮俗都變淡,也不算責任,頂多情義。對於妻子林依晨,甚至不能被稱為照護者,因為他壓根不知道其傷在何處?他只能陪伴,但在陪伴過程,病人的反反覆覆,試圖逃脫,張孝全不只因為婚姻關係幾度被破壞而受傷,更因為創傷彷彿會渲染,如同附身一般終究會移轉到陪伴者身上。他從欣喜到心碎,面向非常完整,像把過去幾個精彩角色集大成在此。
林依晨很令人驚豔,不論是產前焦慮或創傷症候群的種種不確定的揣摩,是痛苦已在皮膚紋理裂開的深刻。對著病床上昏迷的母親不知是哀嘆或心羨地說:「真好,到最後你可以直接不反應了。」還有偶爾乍現的冷峻,有時候很想勒她的衣領吼她快點講出來,但她的慌張總是讓人於心不忍。
時好時壞的失常切換,隱忍的恨,莫名的遷怒,尤其提出離婚的戲,她跟張孝全都讓人屏息以待,都是各自的得獎場之一。

我對金士傑的角色還是有些疑問,他那種命令老婆的理所當然的沙文粗霸,以及調侃護士的厚臉皮,都有厭煩;但我感受不到他的一點點自覺(還是真的完全沒有)。以及女主角讓他住進家裡的心理過程。另一個納悶是丁寧演張孝全的母親,我自己一直在想年齡的問題。
整部電影會讓人不寒而顫,沈可尚利用一連串家庭風暴,剖析人性的多種黑暗面向,以姻親或血緣對照出長照的難為,又以考驗愛情的耐受度去凸顯家暴及創傷的深不可逆。
這部電影我可以放進最佳劇情片提名換掉其它。張孝全幾度被逼到快爆炸失控實在是好看,是我的最佳男主角首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