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魚四月發行了兩本新書,自寫自畫《今天不當媽媽!》、畫了《東谷沙飛:山的孩子笛昂》。
自從去年在永和社大繪本課聽了貓魚的客座講座,分享如何從哲學系變成全職創作者的故事後,一直想邀請貓魚來錄「繪本備忘錄」Podcast。
去年10月的課堂內容聽得很入迷,尤其在講《怪獸媽媽》的構圖和視角設計﹔還有一點讓我印象非常深刻,貓魚從一開始就挑明:「非常歡迎大家有問題,隨時舉手發問打斷我、不然我會一直往下講。不用客氣,我很樂意被打斷哦!」(當天我沒錄音,只能抓個大意)。
在Podcast錄製前,對貓魚把想法轉化為語言的能力,有百分之百的信心,當節目的主Key絕對能勝任,身為主持人的我只要做好大框架的訪綱,進錄音室時討論時一起互動、穿針引線即可。
挑戰面來自於節目企劃面的構思,要在親職&媽媽這個現在、過去、未來都會被不斷討論的經典命題上,加入一點新鮮的元素和有機的氛圍。
親職的角色是日復一日的,就算孩子到了不同的學齡,會面對到的煩惱和困惑持續變形,卻不會消失﹔當然感受的快樂也有所變化,如同剛開始跟孩子玩羽毛球,我只能當個不夠精準的大型發球機,現在玩羽毛球偶爾可以在空中互相來回個幾球。
節目剪輯師 Emily早早就說要專注在幕後的後製,沒有要參與錄製,也就是說沒有辦法發展成兩個媽媽的討論,一時之間找不到一個理想的角度去策劃節目。
在構思卡住的時候,我習慣會從繪本和各種書籍、藝術載體中找靈感,某一天在搭捷運換車行走時靈光一閃。
北村裕花《被罵了,怎麼辦?》的視角去設計節目怎麼樣?
繪本裡孩子們煞有其事的圓桌會議,舉手就可以自由提出意見﹔除了「舉手」的關鍵字,符合我對貓魚的第一印象,更棒的是顛覆在現實中的話語權,不是大人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種種問題,而是孩子去討論大人的種種問題。
從這個切入點當成延伸,想到貓魚雖然看起來非常年輕,貓魚兒子卻已進入青春期﹔我的孩子代表的是兒童觀點,加上自己,等於有四個「真實角色」在同一集出現,這是一集有媽媽、爸爸、青少年、兒童觀點的Podcast高峰會。
四種觀點在錄音裡來來回回、剪輯師Emily的用心後製,好天氣配上好Podcast,絕配!
🫶歡迎贊助繪本備忘錄Podcast:
https://open.firstory.me/join/picturebookmemo
🎙️精彩內容:
- 00:22 節目開場與《怪獸媽媽》創作緣起
- 07:07 《今天不當媽媽!》創作動機與親子互動
- 17:02 孩子們閱讀《怪獸媽媽》的感受
- 21:22 小孩對大人的評價
- 28:07 繪本推薦
📚推薦書單:
- 怪獸媽媽/貓魚/小天下出版
- 今天不當媽媽!/貓魚/巴巴文化出版
- 東谷沙飛:山的孩子笛昂/文:乜寇.索克魯曼/圖:貓魚/四也文化版
- 國王的甜點/文:石井睦美/圖:倉橋伶衣/大塊文化出版
- 泥巴殿下:泥巴國的公主/碧翠絲‧阿雷馬娜(Beatrice Alemagna)/阿布拉出版
- 從前有一棵小樹/羅倫.隆(Loren Long)/布克文化
- 啊──我生氣了!/波莉.鄧巴(Polly Dunbar)/維京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