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er × 永續創新】以科技實踐低碳未來,讓每台電腦都更綠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宏碁篇】以「永續 × 創新」為核心,讓綠色科技成為企業日常

宏碁以「Earthion 永續平台」為核心策略,

串聯供應鏈夥伴、消費者與員工,

共同推動綠色轉型與低碳創新。

2023 年,宏碁透過減碳行動、綠電布局與社會共榮計畫,

持續以科技力實踐對地球的承諾。


♻️ 宏碁怎麼做永續?

  • 全球碳排放減少 27%,2050 年達成淨零。
  • 綠電使用率 45%,台灣總部 100% 綠電運作。
  • Vero 系列使用 60% 再生塑料,推動循環設計。
  • 公益支出 5,200 萬元,女性主管比例 33%。
  • 供應商 ESG 評估 100%,公司治理連續 9 年前 5%。


💡 科技 × 綠電 × 共好

宏碁相信,

「科技不只創造效能,更能創造永續價值。」

從產品設計到供應鏈合作,

從綠能轉型到數位包容,

宏碁以科技力為地球降溫,讓永續成為品牌的核心語言。


✅ 小結:綠色創新 × 地球共榮

宏碁以責任為基礎、以創新為動能,

打造兼具科技與永續的低碳企業藍圖。


🔖 Hashtags

#綠色科技 #淨零轉型 #公司治理 #循環經濟 #ESG實踐 #永續觀察筆記


📄 延伸閱讀|Acer ESG 重點 & 永續報告書

【ESG 重點整理】

• ♻️ 環境面:碳減 27%、綠電 45%、Vero 系列再生塑料 60%

• 👥 社會面:公益 5,200 萬元、女性主管 33%、員工滿意 95%

• 🏛️ 治理面:治理前 5%、永續債券 30 億、反貪訓練 100%


🏢 此報告書涵蓋品牌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Acer Inc.)


🔗 永續報告書下載連結

👉 宏碁 2023 永續報告書 PDF 下載

※ 內容依品牌永續報告書整理撰寫,詳細資訊請以原始報告為準。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序/敘/緒∞續言
2會員
200內容數
我並沒有要幫企業做廣告,畢竟有在做永續,並不等同好企業,因為我沒有查證,不確定企業有沒有漂綠或隱惡揚善。我想強調的是消費者可以得到優惠,恰巧是企業為實踐永續而所做出的優惠(行銷策略/活動)。 ※文章內容摘錄自各組織每年出版的永續報告書,目前包含的報告書揭露年份是2023和2024年。
2025/11/13
📌【華碩篇】用創新驅動永續,讓每一台電腦都更綠 華碩以「In Search of Incredible」的品牌精神, 不僅追求產品創新,也以科技力推動地球永續。 2023 年,華碩持續強化綠電使用、低碳設計與社會共榮, 展現科技企業的永續影響力。
2025/11/13
📌【華碩篇】用創新驅動永續,讓每一台電腦都更綠 華碩以「In Search of Incredible」的品牌精神, 不僅追求產品創新,也以科技力推動地球永續。 2023 年,華碩持續強化綠電使用、低碳設計與社會共榮, 展現科技企業的永續影響力。
2025/11/13
📌【大同篇】以「科技 × 永續」為核心,讓能源轉型成為企業責任 大同公司秉持「以人為本、以綠為志」的永續願景, 結合製造專業與綠能科技,推動低碳轉型與社會共好。 2023 年,大同從節能設備到綠電應用, 以行動展現企業淨零決心與社會責任。
2025/11/13
📌【大同篇】以「科技 × 永續」為核心,讓能源轉型成為企業責任 大同公司秉持「以人為本、以綠為志」的永續願景, 結合製造專業與綠能科技,推動低碳轉型與社會共好。 2023 年,大同從節能設備到綠電應用, 以行動展現企業淨零決心與社會責任。
2025/11/13
📌【PChome篇】以「數位創新 × 永續經營」打造更環保的購物未來 PChome Online 以「綠色科技 × 永續消費」為願景, 持續推動低碳轉型、包裝減塑與社會共榮行動。 2023 年,PChome 以創新技術與責任治理, 讓每一次線上交易都能為環境與社會創造價值。
2025/11/13
📌【PChome篇】以「數位創新 × 永續經營」打造更環保的購物未來 PChome Online 以「綠色科技 × 永續消費」為願景, 持續推動低碳轉型、包裝減塑與社會共榮行動。 2023 年,PChome 以創新技術與責任治理, 讓每一次線上交易都能為環境與社會創造價值。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電動車普及帶來退役電池處理挑戰,但這些電池擁有寶貴的「第二生命」潛力。通用汽車與Redwood Materials於2025年7月17日簽署合作備忘錄,共同加速儲能系統部署並延長電池生命週期。電動車電池的第二生命將是實現循環經濟、邁向更綠色能源未來的關鍵...
Thumbnail
電動車普及帶來退役電池處理挑戰,但這些電池擁有寶貴的「第二生命」潛力。通用汽車與Redwood Materials於2025年7月17日簽署合作備忘錄,共同加速儲能系統部署並延長電池生命週期。電動車電池的第二生命將是實現循環經濟、邁向更綠色能源未來的關鍵...
Thumbnail
在全球化與工業化的浪潮下,環境問題成為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氣候變遷、資源耗竭、污染擴散等問題不僅威脅自然生態系統,也影響經濟與社會的長期發展。傳統的環境治理手段因數據不足或執行效率低下,難以應對當前的複雜局面。然而,科技的迅速進步帶來了全新的可能性,其中,人工智慧(AI)與大數據技術的應用為環境問題
Thumbnail
在全球化與工業化的浪潮下,環境問題成為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氣候變遷、資源耗竭、污染擴散等問題不僅威脅自然生態系統,也影響經濟與社會的長期發展。傳統的環境治理手段因數據不足或執行效率低下,難以應對當前的複雜局面。然而,科技的迅速進步帶來了全新的可能性,其中,人工智慧(AI)與大數據技術的應用為環境問題
Thumbnail
林奕成先生是邦晟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創辦人和負責人,他的創業之路充滿了挑戰和決心。起初,他深受父親的影響,對保護地球和環境保護充滿熱情。這份家族遺產激勵著他在太陽能行業中尋找自己的位置。雖然面對臺灣市場的競爭激烈,他仍堅信透過專業的諮詢服務和優質的產品,可以讓更多人意識到太陽能的重要性。
Thumbnail
林奕成先生是邦晟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創辦人和負責人,他的創業之路充滿了挑戰和決心。起初,他深受父親的影響,對保護地球和環境保護充滿熱情。這份家族遺產激勵著他在太陽能行業中尋找自己的位置。雖然面對臺灣市場的競爭激烈,他仍堅信透過專業的諮詢服務和優質的產品,可以讓更多人意識到太陽能的重要性。
Thumbnail
臺灣的切削加工產業在全球市場中佔有重要地位,但面臨可持續發展的挑戰。隨著環保意識的提高,推動綠色加工技術成為必要之舉。本文探討了該產業的市場現況、綠色加工成功案例、員工安全與健康以及綠色投資機會。呼籲社會各界共同支持綠色轉型,以實現經濟與環保的雙贏。
Thumbnail
臺灣的切削加工產業在全球市場中佔有重要地位,但面臨可持續發展的挑戰。隨著環保意識的提高,推動綠色加工技術成為必要之舉。本文探討了該產業的市場現況、綠色加工成功案例、員工安全與健康以及綠色投資機會。呼籲社會各界共同支持綠色轉型,以實現經濟與環保的雙贏。
Thumbnail
以卓越的數位科技聞名世界,更有「波羅的海矽谷」之美稱的塔林,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座城市是如何發展至今,榮獲 2023 歐洲綠色之都的榮譽!
Thumbnail
以卓越的數位科技聞名世界,更有「波羅的海矽谷」之美稱的塔林,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座城市是如何發展至今,榮獲 2023 歐洲綠色之都的榮譽!
Thumbnail
如題~就在上周2023/11/15,銀色大門榮獲今年綠色科技新創獎勵競賽優勝! 在全台260間企業遴選當中,選出24間,由大型企業出題,小型企業出招解題。 榮獲優勝的團隊除了從初賽一路打到決賽,獲得獎金資源以外,更是與大型企業合作的契機!
Thumbnail
如題~就在上周2023/11/15,銀色大門榮獲今年綠色科技新創獎勵競賽優勝! 在全台260間企業遴選當中,選出24間,由大型企業出題,小型企業出招解題。 榮獲優勝的團隊除了從初賽一路打到決賽,獲得獎金資源以外,更是與大型企業合作的契機!
Thumbnail
隨著疫苗開始施打,COVID-19 疫情在全球開始受到控制,而各國也在擬定疫後如何讓疫情下重創的經濟回歸正常。許多國家可能會選擇以投擲「銀彈」的方式,如台灣發起「振興券」促進經濟發展,不過根據專家研究,高達 20 個國家在實施經濟復甦的同時,卻在加劇環境的破壞與氣候變遷的影響。 全球振興計畫投 1
Thumbnail
隨著疫苗開始施打,COVID-19 疫情在全球開始受到控制,而各國也在擬定疫後如何讓疫情下重創的經濟回歸正常。許多國家可能會選擇以投擲「銀彈」的方式,如台灣發起「振興券」促進經濟發展,不過根據專家研究,高達 20 個國家在實施經濟復甦的同時,卻在加劇環境的破壞與氣候變遷的影響。 全球振興計畫投 1
Thumbnail
<p>馬來西亞是個政治相對穩定的國家,華人是僅次於馬來族的第二大民族,也掌握了馬來西亞的大部分經濟。這樣的環境,理論上是台商感到有興趣並能大展拳腳的地方,馬來西亞政府對於吸引外資直接投資,一直都抱持著相當開放的態度,也提供許多政策上的優惠。</p>
Thumbnail
<p>馬來西亞是個政治相對穩定的國家,華人是僅次於馬來族的第二大民族,也掌握了馬來西亞的大部分經濟。這樣的環境,理論上是台商感到有興趣並能大展拳腳的地方,馬來西亞政府對於吸引外資直接投資,一直都抱持著相當開放的態度,也提供許多政策上的優惠。</p>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