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二十年來,因為三國志電玩和電視劇的氾濫,使得三國志成為成人與青少年朗朗上口的話題。
有一次親戚的小孩跟我說,三國演義的故事,關羽死後,張飛遇害與死,劉備東征孫權病死,都在同一年,這是錯的,根據我去查資料,這三人死得時間並不在同一年,所謂桃園三結義的不求同年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日死,在真實歷史上,並不成立。親戚的小孩跟我講這個歷史的時候,才小學四年級,我在想三國志文化真是不得了,隨著手機點玩,及youtube的大量討論三國故事,連十歲小孩子,都會去查歷史書,來告訴我他的心得,三國的影響,真的到了婦孺皆知的廣傳的地步了。
關於youtube影音上,大量的趙雲單挑可以打贏呂布,典韋打不過張飛,曹操和劉備的武將武力排名等等。似乎大家都只關心三國武將有多會打架,誰斬將殺人比較猛等等,似乎把三國當武俠小說在看。
筆者也爬梳過一些司馬光資治通鑑,陳壽三國志等正史的蜀漢的資料,覺得羅貫中寫三國演義,把劉關張視為正統,曹操視為漢賊和梟雄,並不是以手下武將多會打,臥龍鳳雛軍師多會騙人為標準。
筆者根據正統歷史對劉備統治的州郡的數據,得出一個小心得,裡史上有一個,曹魏的農民,很多越界要逃入蜀漢的領地內投降討生活的紀錄,因為曹魏的稅率比較重,而蜀漢採取東漢的十五分一的稅率,農民的負擔相對輕很多,因此導致很多曹魏的農民,想越界逃入蜀漢的領地當農民。
而曹魏的軍隊在打仗時,攻下城池後,掠奪戰利品的百姓的財物和女子,是常有的事,例如著名的曹操屠殺徐州百姓十萬的事件,只是冰山一角。
而劉備的軍隊,可能因為劉備受過東漢大儒盧植的儒學仁義教育,劉備手下的將領,軍紀都很好,佔領城池較少掠奪百姓,像關羽張飛等名將,統治百姓時更是對百姓秋毫無犯,至今長江流域上中下游,都有大量的關羽廟宇紀念其仁政與忠義。
而曹操的掠奪百姓,在於對於經濟學的忽略,軍隊未動,糧草先行,曹操軍中似乎缺乏籌集軍餉財富和軍糧糧米的能幹文官,致使曹操手下的大將,如曹洪之輩,打仗勝利後,慣性的對佔領區百姓掠奪財物和女子,以獎賞士兵等等。
而劉備的軍中,有大富豪糜竺幫其用商才籌集軍餉軍糧,因為有足夠的軍糧軍餉,才能讓劉備關羽張飛,發得出足夠的士兵薪水和糧食,而可以有足夠的底氣,嚴令士兵不准掠奪百姓財物和女子的軍隊秩序。
劉備的有商人和能幹文官,幫其用籌集金錢軍餉,用以維持軍隊的秩序,和清朝名將左宗棠,有商人胡雪嚴幫其籌集軍餉,槍砲費用,使得左軍的軍隊秩序比較好,不像湘軍鮑超的霆字營軍隊之流,習慣性的掠奪佔領區的財物女子,禍害百姓甚深。
以上所述,筆者覺得三國英雄的誰奸詐殘暴,誰忠誠仁義,除了在文武的亮眼表現之外,在軍隊的經濟來源的正當性,軍隊不掠奪百姓的秩序上,似乎才是判定亂世時,誰的軍隊是「害民」,誰的軍隊是「救民」,的一種比較準確的標準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