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前英雄:荊州表哥到】

2021/10/27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東漢末年群雄割據,劉姓宗室甚多。
有幾個是正統大招牌?

很多人都知道,劉備那個中山靖王的真實性存疑,這人就是個賣草鞋姓劉的。
但很少注意到,在劉姓名人堂中,有一個人的「成份」也是挺妙挺妙的。

劉表,字景升。
東漢末年荊州牧,東漢末年廢史立牧,以劉姓宗室為州牧。

按這套邏輯,劉表這肯定是朝廷認可的宗室吧?
有咩奇怪?

可惜,劉表的荊州牧,是李傕所封。
「改史置牧」的時候,劉表只是大將軍何進府中一參謀。

再早個幾年,他連當官的資格都沒有。

因為劉表本身是「黨錮之禍」的諸多黨魁之一。
是個通緝犯來著。

黨錮之禍的幾大黨團,基本上劉姓黨魁不少。
但不是姓劉就表示你是國家認證皇室啊。

當時即使三君之首劉淑,或者官拜九卿的劉祐,都沒有任何隸屬東漢皇室的記錄。

劉表是個神馬東西?
據說,劉表跟劉焉一樣,是魯恭王劉餘的後代。

魯恭王劉餘何許人也?就是中山靖王劉勝的兄弟啦。

西漢的宗室,不是不可考不認定。
你看像以宗室身份擔任州牧的劉焉,這個出身擺明就是考過的。

《後漢書》:「劉焉字君郎,江夏竟陵人也,魯恭王後也。肅宗時,徙竟陵。焉少任州郡,以宗室拜郎中。」
《三國志》:「劉焉字君郎,江夏竟陵人也,漢魯恭王之後裔,章帝元和中徙封竟陵,支庶家焉。焉少仕州郡,以宗室拜中郎。」

啊劉表呢?

《後漢書》:「劉表字景升,山陽高平人,魯恭王之後也。身長八尺餘,姿貌溫偉。與同郡張儉等俱被訕議,號為八顧。」
《三國志》:「劉表字景升,山陽高平人也。少知名,號八俊。」

有沒有?陳壽甚至不認為劉表是宗室。
事情是很明顯的:劉表的宗室身分,並沒有經過東漢宗正的驗證。

要說劉備的皇叔太多水份,劉表其實也不遑多讓。
而劉表的年少歲月,就是這麼「無人知曉」。

大家都知道他是黨魁,卻搞不清楚他到底是八顧黨還是八俊黨還是八及黨。

這還不是最可怕的地方。
最可怕的是:誰封了劉表當荊州刺史?

《後漢書》:「初平元年,長沙太守孫堅殺荊州刺史王叡,詔書以表為荊州刺史。」
《三國志》:「靈帝崩,代王叡為荊州刺史。是時山東兵起,表亦合兵軍襄陽。」

哥給你說說,那時候就是董卓亂政,袁紹發起關東聯盟討董。
北上響應的孫堅,殺掉了原本的荊州刺史,於是劉表就去接任了。

大家都寫得很客氣,表示這是朝廷的意思。

劉表本是何進的下屬。
何進遭暗殺,當時手下最能繼承者,非袁紹莫屬。

那也很明白,劉表不跟袁紹一掛。
所以他並不是第一波被外派的。

這第二波,你說不是董卓真正相信的人,那就奇妙了。
董卓都知道派出去的第一波全反了還組聯盟,難道還會再讓有機會反對他的人成為外部軍權掌控者?

所以要嘛,劉表頗得董卓信賴。
要嘛,這是一個董卓沒能完全控制住尚書台所發出的詔令。

你說前者,劉表又響應了袁紹。
你說後者?李傕等人又認為,劉表是好朋友。

我是認為這樣很足夠了啦,足夠呈現劉表的第一個形象:蝙蝠俠。
喔,俠是多寫的。

劉表絕對是一個很有彈性的人。
才會搞到大家都分不清楚,不論在黨錮之禍還是董卓之亂中,劉表到底屬於什麼派系。

甚至再接下來,不管是反董卓的朱雋還是直屬於董卓的張濟,總在洛陽關中失利後選擇往荊州去。
大家都記張濟是去打南陽的,但劉表卻在那邊哭哭說:「濟以窮來,主人無禮,至於交鋒,此非牧意,牧受弔不受賀也。」
就此把張濟的姪兒跟部眾變成自己的前線。

不過,當劉表一開始進駐荊州時,也是尷尬尷尬的。

當時,他以荊州刺史身分前往。
刺史是監察官,有權調動州下郡治兵馬。

可那個時間點,就是孫堅這個反朝廷的北上,才給了劉表任官機會。
啥意思?意思是當時荊州全亂啦。

孫堅身為長沙太守,擅離職守,一路往北殺。
又殺了荊州刺史,又殺了南陽太守。

荊州整個都爆炸啦。

朝廷派了劉表來替荊州刺史,那南陽太守呢?
要知道對東漢來說,南陽的稅收只怕占了荊州八成,這職務絕對比刺史更為重要。

「孫堅殺南陽太守張咨,引兵從術。劉表上術為南陽太守。」

劉表給了逃避董卓追殺的袁術一個機會。
但他真正的用意是啥?

「宗賊雖盛而眾不附,若袁術因之,禍必至矣。吾欲徵兵,恐不能集。」

這是劉表初入荊州時,跟南郡蒯越、襄陽蔡瑁的對話。
劉表心裡也怕橫行荊州的「宗賊」投降袁術,想要有更快更好的方式來一統荊州。

蒯越建議以利誘來,誅其無道,撫而用之。
就是先騙來再殺幾個嚇嚇他們就行了。

劉表說,很好我們就這麼辦。
然後把蒯越騙來的賊首全都殺了。

袁術本來還打算撈點油水,誰知道全在劉表手裡了。
加上劉表跟袁紹是老夥伴,雙方締結盟約,南北呼應……袁術覺得這個事情不好了啊。

還好袁術有好朋友孫堅,立刻反殺劉表一波花開富貴。
劉表這邊則是黃祖來救。

黃先生到底是不是名門大族,或是江夏戰神,這個不好說。
說到底,江東猛虎孫文台也是被流箭射死,就是自己倒楣而已。

但度過這次危機,袁紹聯盟日漸壯大。
袁紹本人打敗公孫瓚。
曹操在中間也打一個風生水起。
劉表也不落人後的擊敗孫堅。

漂亮吧?

更漂亮的是,曹操跟劉表幾乎同時打算退加盟了。
中國人搞連鎖加盟就是這麼回事的。前面先借你的招牌你的套路自肥之後,過河哪有不拆橋的。

你說劉表這麼老狐狸的傢伙,甚至後來還有自稱天子的打算,怎麼歷史評價就這麼好呢?
呃那個陶謙其實基本上一模沒有兩樣……

《三國演義》當然幫他二位上了一些反曹色彩。
不過其實劉表對於江南開發算是很有幫助的。

「關西、兗、豫學士歸者蓋有千數,表安慰賑贍,皆得資全。遂起立學校,博求儒術,綦母闓、宋忠等撰立五經章句,謂之後定。」

荊揚二州,就在建安開始之前,成為中國最大的難民營。
孫策演得很會打,但揚州沒那麼好平。

荊州也沒那麼容易,可從襄陽到江陵之間的統治範圍,也夠用了。
而且劉表很廉潔的。
「在荊州幾二十年,家無餘積。」

劉表為人假掰,倒是挺合儒家胃口是吧?
而且他的長子劉琦也是又孝順又忠義,只是次子劉琮被蔡家弄……

線頭又串在一起了。

劉表自己口袋裡頭沒什麼錢,但是他的「外戚」很重視要維持荊州治權。
那誰在賺錢還不清楚嗎?

再往前對上:大量的士人進入荊州,原本的世族如果不點頭,外來的士人有飯吃嗎?
而從劉備的傳記也可以知道,士人進荊州的接受度還算高,但難民是很多的。

劉表的荊州政權,在建安年間具備了相當獨特的價值。
州牧是帶著部隊進駐的,刺史則是到地頭上成立政權的。

荊州劉表、益州劉焉、冀州袁紹、兗州曹操、豫州袁術、幽州公孫瓚、青州田楷、徐州陶謙、揚州孫策……
其實基本上只有劉表陶謙是白手起家的。

不管他們倆再怎麼老奸巨猾,都很難否認:他們必然有得到民心。
是一定程度百(豪)姓(族)認可的當地領袖。

有一種原始部落的感覺啊。

相對來說,劉表也就像是荊州的「傀儡」領袖。
還真別說,整個東漢一百多年,對於傀儡天子這一套大家還是挺在行的。

陶謙那邊又更明顯了:誰去跟劉備說請接任徐州牧?
富商麋竺啊。
再加上附近的北海孔融跟下邳大族陳登支持,劉備才上位。

這兩個曾為劉備根據地的所在,其勢力結構居然有這層相似,倒是我沒想到的。
而有了這一套設定,或許就可以簡單說明劉備投靠劉表之後的待遇。

「表厚相待結而不能用也。」

因為主事者根本不是劉表。
官渡之戰時,劉表答應了協助袁紹,但卻按兵不動,也不幫助曹操。
當時韓嵩蒯越等人都勸說劉表,應該趁現在跟曹操賣好。

劉表就跟韓嵩說,不然你去許都打探一下。
韓嵩表示:「我要是去了,就會變成朝廷的臣子,不再是你的屬下喔。」

劉表以為他不想去,強逼,結果韓嵩前往許昌,得封侍中加零陵太守。
回來不但大肆宣揚曹操朝廷有多好,更建議劉表派質子入京。

劉表很生氣,派兵要殺韓嵩。
結果劉表老婆蔡夫人不准,劉表就殺不了韓嵩,只能把其他隨行的人殺掉,囚禁韓嵩。

劉表傳不長,記錄的事蹟也不多,不過倒是都隱隱相合了。

這個人身段柔軟,擅長在勢力夾縫中求生存。
但最後卻為人挾制。

不過呢,都說了劉表的宗室招牌,跟劉備的差不多爛。
雖然是掛著一個刺史頭銜下荊州,但許許多多的豪族軍閥都不甩他,何以蔡家跟蒯家賭這麼大?

其實劉表十七歲的時候,就已經來過荊州,在當時的南陽太守王暢底下求學。
王暢跟劉表是同鄉,他的孫子是王粲。

這關係跟盧植和劉備倒是有點像。

重點是,當時南陽郡的豪族都滿奢侈的。
溫馨提示,南陽是東漢光武帝劉秀的故鄉,這邊雞犬升天的世族是很多的。

王暢看不過去,就常常自己穿著布衣駕著破車來警世。

劉表就跟老師說:「夫奢不僭上,儉不逼下,循道行禮,貴處可否之閒。蘧伯玉恥獨為君子。府君不希孔聖之明訓,而慕夷齊之末操,無乃皎然自貴於世乎?」

其實劉表是在指責老師的。

奢侈不應該僭越。節儉不能逼迫下人。
遵循正道禮法,貴在「恰到好處」。
您不遵從孔夫子的明訓,卻向伯夷叔齊這種迂腐獨善其身的人靠攏,覺得自己這樣很高潔嗎?

十七歲就嗆老師嗆成這樣你看看。
那王暢當然是給他打臉打回去,簡單說就是告訴劉表,廉潔本身就是一個很重要的品德。

這邊真的很有趣,堪稱東漢假掰道德的經典之作。
「蘧伯玉恥獨為君子」

蘧伯玉是孔子尊重的君子。
君子中的君子。
他才沒什麼「恥獨為君子」咧。

但是結黨正歡的東漢士人,則把這句話拿來指責別人說,你這種只要自己好的行為是很要不得的。

大家應該一起努力一起奮鬥,一起救中國。
(有畫面的就有,沒有也無所謂呢)

《後漢書》摘錄了兩次。
簡單明快的呈現了當時結黨的負面形象。
當時的士人把這種事情當作同儕壓力,來逼迫他人跟自己一起「沉淪墮落」。

回到主角劉表本身,其實這個案例也凸顯了一些事。
首先,十七歲的劉表就已經是黨人中的熱血青年,激進份子。

再者,批鬥老師這種行為,很可能側面也表現出,劉表跟南陽世族的交流非凡。

表哥早就跟南陽貴族有一腿。
老實說,你查東漢姓蔡的,出自襄陽的,也沒甚麼特別厲害的人啊?

不過其實,劉秀就是南陽郡蔡陽縣人。
山南水北謂之陽,蔡陽北邊必有蔡山。
看看地圖,翻過山頭之後的地名,就叫上蔡。

上蔡就是古蔡國啦。

簡言之,從上蔡到蔡陽,肯定本來就是西漢以後蔡姓的主要發源地。
再更明白些,蔡陽的大族,本來就是沾過劉秀的光。
這種不見得需要什麼戰功或政績,劉秀當時就會賞故鄉比較優惠的稅賦,去除傜役之類的。

百多年下來,一個姓蔡的大族都長不出來才叫怪事。

《襄陽記》說,蔡瑁是蔡諷的兒子。
他的姑姑,嫁給了太尉張溫。
姐姐嫁給黃承彥,妹妹嫁給劉表--這通常是一個足以判斷,黃承彥非常人的重要史料。

「家在蔡洲上,屋宇甚好,四牆皆以青石結角。婢妾數百人,別業四五十處。」

《後漢書》有一個遼東太守蔡諷,西元121年就死了,蔡瑁不太可能是他的兒子,瑁哥活超過208年耶。

最後,還是不免說一下。
州牧,是國家授予的「官職」,不是父死子繼的「爵位」。

所有考慮過:「該讓哪個孩子繼承的」,基本上全部都是懷有稱帝野心的傢伙。

袁紹有,劉表有,劉焉有。
孫策沒有,陶謙不能算有,公孫瓚也沒有。

袁術當然是例外,他誠實?

其實劉表也算很誠實啦,當時朝廷就是知道他要稱帝,曹操才出兵攻打劉表。
只是劉表突然病死荊州突然投降,這場討滅劉表之戰,才變成了赤壁之戰。

從頭到尾,或許我只是想說……
劉表是一個「一生都是謎」的男人。

表哥,掰。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24會員
804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