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資產齊跌,黃金重挫至4031,比特幣跌破9.5萬美元,流動性正成為金融系統潛在炸彈。短期震盪或許只是序章,真正的熊市週期或已在悄然醞釀?

一、黃金與比特幣雙雙告急:避險資產也難倖免
全球資產還在暴跌!黃金直接擊穿給出的最低多單預期位置4120,回檔最低4031。黃金ETF GLD跌幅1.8%,UGL跌幅3.7%,納斯達克勉強收紅,結束3連跌,要不是輝達穩住強拉指數,估計納指要4連跌,這還不是最慘的,比特幣直接跌穿95000大關,帶領整個加密市場進入熊市。

比特幣跌穿9.5萬大關
全球暴跌的背後,其實有一個非常大的危機,極易引發系統性風險,一旦系統性風險暴露,就連黃金最後都無法避險,這個危機其實99%的交易者都不知道,它不僅引發了歐債危機,更是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2008年次貸危機,2020年全球股市暴跌的罪魁禍首。
到底是什麼風險,能夠引發全球多次金融危機?
答案就是:流動性。
二級市場無論是撮合製還是做市商,一買一賣,必須要雙方交換,這種交換,就帶來流動性。沒有流動性是什麼後果呢?
想買的人買不進,想賣的人賣不出, 流動性裡面最關鍵的就是,錢的多少。
一旦錢開始減少,流動性就會缺失,一旦缺失流動性,資產會暴跌,從而引發全球恐慌,出現踩踏行情紛紛拋售,繼而爆發金融危機。
二、流動性枯竭如何引爆資產崩盤?
美國短期融資市場,作為非常關鍵的流動性指標,最近出現了異常,關鍵利率指標 SOFR 與準備金利率利差擴大至 8 個基點,顯示銀行準備金正從「充裕」滑向「稀缺」。

銀行作為錢的蓄水池,一旦銀行都開始缺錢了,二級市場必然引發拋售套現,而聯準會10月份才剛剛降息完成,結束QT時代(量化緊縮),如果聯準會10月不降息的話,後果可想而知,只會更加糟糕。
三、央行的救市時間窗:如今救還是不救?
目前聯準會12月份降息未定,鷹派和鴿派爭論不休,市場很明顯已經無法等到12月份,此時的聯準會只有一條救市方案,啟動準備金,向市場注入流動性。
這就意味著,目前市場需要聯準會充錢啟動,而大家都知道,聯準會目前的資產負債高達6.58萬億,每一輪的流動性危機,都需要聯準會通過購買債券的方式來緩解。

根據美國銀行Mark Cabana的觀點,聯準會應以每月750億至1000億美元的速度購買短期國債,以補充準備金。此前Mark Cabana提前精準的預測到了聯準會將提前結束QT。
如果從11月份算起,12月份降息不確定也算上的話,聯準會需要至少準備2000億美元的現金購買短期國債。
目前美銀的準備金已經降低至5年來的新低,聯准會現在懸而未決,因為市場沒有出現暴雷跡象,迫使聯準會不得不去救市。也就是說,現在雖然緊急,但是沒有到聯準會必須下場的時候。
而聯準會自己的儲備金是否充裕,也是市場關注的焦點,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前,聯準會的資產負債規模不過0.9萬億,在金融危機爆發後,聯準會為了救市開啟3輪QE,到2015年,資產負債已經高達4.5萬億。

2020年新冠疫情來襲,聯準會通過各種信貸措施積極救市,最高峰資產負債接近9萬億。
9萬億美金是什麼概念?
想像你每秒鐘花1美元,不吃不喝不睡,要花掉這9萬億美元,需要大約28.5萬年。而整個人類文明歷史才約1萬年,長上285倍。
聯準會的噩夢,才剛開始,本週四開始,市場和聯準會都將面臨一系列重要數據的轟炸,因為美政府停擺43天結束,積壓的各種經濟數據,將集中在本週四開始的一周內,集體發佈,停擺期間超過30項重要經濟報告被迫延期,而10月份的數據可能會直接取消發佈,其中包括就業、通膨等核心數據。
儘管即將公布的數據將為聯準會議息提供一定支撐,但目前資訊缺口造成的「迷霧」難以迅速驅散,如果要作為降息參考,需要等待聯準會對這些信息處理,是否考慮提前開始QE時代。
這些重要密集數據目前公佈的發佈時間為:
- 11月20日,美國勞工統計局發布9月非農就業報告;
- 11月21日發布9月實際薪資數據;
- 11月26日,公布10月份個人收入、支出及PCE價格指數。
而目前市場最關心的在於,10月和11月的重要數據是否可以正常發佈,由於很多數據需要實際採集,事後無法再去追溯補全,所以市場目前依舊處於非常黑暗的迷霧階段,雖然美政府開門數據陸續發佈,恢復正常,但短時間對市場造成的衝擊,依舊會非常的強烈。
而老鮑堅持12月降息並非「既定結論」,重要數據缺失,會極大的影響聯準會的決定。老鮑此前明確表示:「在霧中駕駛時你會怎麼做?你會放慢速度。」
根據以上這些情況來看,當下的市場由於流動性缺失,非常的需要聯準會降息或者直接買入短期國債,注入流動性,但是目前數據迷霧,造成聯準會對於降息的態度,舉棋不定,而救市,目前也只是在內部討論,沒有任何的官方表態,這對於市場來說,是非常差的,不僅僅行情走的差,資本對於目前的預期表現也很差。
比特幣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高槓桿的資產會在流動性充沛的時候暴漲,流動性短缺的時候暴跌。
比特幣在今年一度漲超30%,但在美政府關門的短短43天內,把全年的漲幅都吐了回去,直接進入熊市。

而當前瘋狂暴跌的背後,是大資本在拋售,據彭博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比特幣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吸引了超過250億美元的資金流入,其總資產管理規模已經到了1690億美元。
而在美政府關門之後,該基金瘋狂拋售套現,僅僅上週四一天,就淨流出8.7億美金,創下自基金建立以來第二個單日最大拋售規模。

而加密貨幣在幾年前,本身是獨立於傳統金融的避險資產,隨著近些年納入監管,還有川普刻意把加密貨幣推上熱門,導致加密貨幣和川普的牽扯太深,失去了獨立避險屬性,加上高槓桿,波動的幅度越來越大,風險敞口暴露出來,使得大資金先拋售套現,觀察觀察再說。
而加密貨幣的流動性危機,比起美股和黃金則更加嚴重,首先比特幣越挖越少,而多數比特幣都在大資本手裡,可以說每一次的拋售或者購買,都是他們在左右市場,一個有限的水池,誰掌握的水資源更多,誰就是絕對控制者。
其次,加密貨幣剛在10月10日經歷過一輪190億美金的清算,這場清算導致所有加密貨幣的總市值蒸發超過1萬億,據CoinGlass數據顯示,清算仍在繼續,截至2025年11月17日,過去1小時內全網加密貨幣清算總額約為5,926萬美元,其中多頭清算約5,688萬美元,空頭清算約238萬美元。

這意味著,在過去的一小時內,有5688萬美金的多頭頭寸爆倉出場,富蘭克林鄧普頓投資解決方案副首席投資官Max Gokhman表示:「目前的拋售與其他風險資產完全相關,但加密貨幣的跌幅更大,因為其波動性更高。」在機構參與度擴大至比特幣和以太坊之前,加密貨幣對宏觀風險的貝塔係數將保持高位。
當前市場流動性大幅收緊,同時,美政府停擺導致關鍵經濟數據發布延遲,交易員們正質疑聯準會是否能為近期降息提供理由,這一重新評估正對市場風險較高的領域施加新的壓力。
綜合以上的重要信息,我們可以總結得出一個關鍵的結論,市場的流動性就像人類的血液,一旦缺失,就會陷入枯竭甚至死亡。
而有趣的是,川普關門造成的流動性枯竭,最後卻要聯準會來買單,目前聯准會面臨美政府和全球金融市場的多種壓力。
所以我們需要密切的注意聯準會動向,包括鷹派和鴿派的言論,隨著重要經濟數據的公佈,聯準會內部會產生極大的分歧,鷹鴿兩派很可能因為各種言論,引發多空雙殺行情。
四、黃金關鍵觀察區域
目前從黃金日線週期來說,似乎要做M頂,如果真的M頂形成的話,要深度回檔到3887。

當前價格在4050左右震蕩,關注4026附近的關鍵位置,因為沒有成交量,如果一旦擊穿,黃金會跌回3900,多單則需要等到重回4100。
綜合以上的技術分析,關注4026最後的堅守位置,破位則不是多頭趨勢了,4100則是多空轉換的確認,密切注意價格在這2個位置上的反應。

當前以上都是除開突發消息的技術分析,如果一旦數據或者其他消息公佈,行情會發生突然的變化,需要根據給出的關鍵位置靈活判斷。
以上的行情分析,純屬個人分享,不構成投資建議,黃金投資有風險,帶好止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