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nTer的2025年美股回顧與心得:5,000萬獲利背後的理性投資哲學
影片資訊: • 頻道: Dinter • 標題: 【DinTer】2025年美股回顧!靠著美股爆賺五千萬!這支股票竟然獲利2000%!特哥投資股票的策略及心得分享! • 連結: http://www.youtube.com/watch?v=99HXUW6-n5o
引言:保守起家,成功轉向
DinTer在影片中回顧了自己五年來的投資歷程,公開表示截至影片錄製,賬戶最高曾賺取近5,000萬新台幣(約140萬美元)的收益 [02:07]。他強調,其策略與五年前剛入門時大同小異,但心境卻有極大轉變。 他最初是一位極度保守的理財者,甚至打算全額現金買房。然而,在朋友的「言語羞辱」下,他開始研究投資,發現美股ETF長年的年化報酬率(5%至8%)遠高於當時的房貸利率(1.62%)[04:09]。這個認知促使他改變保守觀念,決定貸款買房,將多餘的資金投入美股,開啟了他的投資生涯。
一、 核心策略與心態建設:低買高不追
DinTer認為,多數人都能選對股票,但關鍵在於「進出點」和「抱住」的能力。他的策略核心可以用四個字概括:「低買高不追」 [09:22]。
1. 投資的鐵律:只用閒錢 (Spare Money)
他一再強調,投資的「重中之重」是一定要用閒錢 [05:40]。 • 避免干擾: 如果不是閒錢,投資決策會被生活的因素所干擾(例如想買車或恐懼資產縮水),導致無法堅持判斷,最終使投資淪為賭博 [06:24]。 • 抱住底氣: 閒錢能讓投資人面對波動時,有底氣抱住籌碼,享受長期的投報率最大化 [06:48]。
2. 靈活的定期定額 (DCA) 策略
他雖然推崇定期定額,但對傳統DCA進行了優化調整: • 上漲少買或不買: 當股價上漲時,他會減少DCA的額度,甚至完全不買,以貫徹「不追高」原則 [08:53]。 • 下跌加碼抄底: 他會預留一筆資金,若股價大跌(例如跌15%買一點,跌30%就將手頭上的閒錢「O」進去),則會將省下來的DCA資金一併投入,達到低價累積籌碼的目的 [09:00]。
二、 關鍵戰役與超額報酬的來源
DinTer的主要持股如Tesla、Google、台積電都是市場龍頭股 [04:39],他能獲得超額報酬,是來自於他對市場恐慌的堅守和幾次成功的「抄底」。事件/標的觸發時機應對策略與心得成果COVID-19 三次熔斷2020年3月全球股市崩盤,末日恐慌 [10:10]。堅定意志,不隨大眾恐慌拋售,甚至進場抄底 [10:50]。他領悟到,如果世界末日來臨,現金也無用,不如等它談回來。奠定勝局: 渡過美股熔斷,資產獲得大幅增長。**PLTR (Palantir)**俄烏戰爭爆發導致股價暴跌 [11:00]。基於對大數據(取代人力)和「戰爭財」的看好,一路抄底。儘管懷疑,仍從14美元買到最低8美元 [11:47]。2000% 暴利: PLTR最終因AI熱潮爆漲,遠超其最初預期,證明運氣成分與堅持同等重要 [12:51]。NVIDIA 恐慌拋售中國DeepSea技術出現,市場擔憂NVIDIA被取代 [13:50]。判斷股價下跌源於恐慌,認定DeepSea終究需要NVIDIA算力。在股價從130多跌至117時,直接投入 [14:29]。超額獲利: 買入不到一年,報酬率超過61% [14:35]。
三、 AI展望與給散戶的務實建議
對於目前的市場,DinTer認為AI產業仍處於起點,遠未到網路泡沫化的程度 [14:48]。他會繼續抱緊AI相關股票,甚至定期定額買入。但同時,他也對一般投資人提出了最務實且重要的建議。
1. 投資前應先強大「本業」
他認為許多人忽視了時間成本 [16:14]。如果本金不夠大,花時間研究投資的報酬將不成比例: • 門檻建議: 建議年儲蓄至少50萬新台幣或有強勁月現金流的人,才值得花時間深入研究投資 [16:05]。 • 時間成本計算: 以50萬本金、10%年報酬率計算,每日獲利僅137元 [18:02]。如果投資不順,時間成本完全浪費 [18:23]。 • 年輕人優先: 年輕人與其將小錢投入股市,不如投資在自己身上,強化本業,以創造更強大的現金流和本金 [20:03]。 ◦ 投資自己: 透過出國旅遊拓展眼界 [20:25]、投資在人際關係上(請同事吃飯)讓本業更順利 [20:51]。
2. 嚴格避開當沖與風險
DinTer的另一個成功關鍵,是他避開了散戶最容易「畢業」的行為——當沖。 • 避開專業對手: 散戶在短線交易中,對手都是專業的超盤手和金融機構 [24:32]。 • 長期思維: 投資的邏輯是長期享受市場和公司成長的紅利,因此必須長期留在市場中,避免因短線交易造成籌碼損失 [25:10]。 • 台股當沖警示: 他以台股為例,即使是「厲害的交易手」,光是每年0.3%的交易稅,在頻繁進出下就能侵蝕掉大部分獲利(例如10%獲利中有7.2%會被稅收抽走),使效益大幅降低 [26:35]。
結論:風險與報酬的平衡
DinTer總結道,他沒有做對什麼驚天動地的事,而是避開了大部分人會犯的錯誤。 他鼓勵所有投資人:「當你買股票的時候,你不能只看它的報酬,你應該思考的點是這支股票的報酬長這樣,但它值不值得我去扛這樣的風險?」 [23:26]。 只有將報酬與風險一併納入考量,並確保投資不影響正常生活,才能堅定地抱住籌碼,成為市場上最終的贏家。對於本金不足者,將精力投入在提升本業和自我價值上,才是最明智的「投資」。
核心理念與整體策略
Dinter 認為他的美股投資策略很簡單,並且多年來一貫堅持,成功的主要因素在於避開了許多一般投資者會犯的錯誤。
- 低買高不追(反向操作原則): 這是他一路堅持的核心策略。他傾向於相信定期定額買入,但會對此進行調整:如果股價上漲,他會買得少甚至不買;如果股價下跌得多,他就會買得多。他認為只要股票有跌,而且確信它屬於未來發展趨勢,就是很好的買入時機。
- 堅持與長期持有: 成功來自於「堅定地守住意志」。當市場普遍恐慌、眾人都在拋售時,要試著回想當初買入的初衷和看好的條件。如果這場事故(如崩盤)沒有影響該公司在你心中的優點,就不應該賣,甚至應該積極補倉(補他)。他幾乎沒有賣過股票,四五年前的資產部位至今都還在,只變多沒有變少。
- 投資閒錢,避免干擾: 投資一定需要用閒錢,這是「重中之重」。如果不是閒錢,投資者會因為生活因素(如買車預算)而干擾對股票的判斷,導致錯誤的買賣決策,從而將投資變成賭博。使用閒錢意味著你可以將資產丟著不管,不影響生活。
- 風險與報酬權衡: 買股票時不能只看報酬率。應該同時思考該報酬是否值得你承受其背後的風險。例如,特斯拉雖然可能有翻四倍的報酬,但歷史上有兩次 50% 的腰斬和多次 30% 的回調,投資者必須衡量自己是否扛得住這樣的風險。
關鍵要素與執行心得
- 選股與時機把握(買入邏輯)
- 看好趨勢,選擇龍頭股: 他最初主要購買特斯拉、Google、台積電等標的。選股原因包括看好電動車市場(特斯拉)、支持自家母公司並看好網絡產業營收(Google),以及支持台灣、看好技術領先和未來發展(台積電)。
- 積極超底(Buy the Dip): 他的策略是在每一次大跌時進場「超底」。對於如特斯拉這類股票,跌 15% 會買一點,跌 20% 買更多,跌 30% 就會投入手上的多數資金。他曾在多次市場恐慌時刻(如 COVID-19 熔斷三次、烏俄戰爭爆發)堅守並進場補倉。
- 利用市場恐慌買入:
◦ 在 COVID-19 熔斷時,他堅持不賣並進場解套。
◦ 在 烏俄戰爭爆發導致股價崩盤時,他買入 PLTR,因為看好其大數據和可發「戰爭財」的潛力。他在 PLTR 越跌越買,甚至買到懷疑人生,最終在低點買到 2000% 的獲利。
◦ 在 Nvidia 暴跌(因 Depsi 傳聞)時,他認為這純粹是市場恐慌性下跌。他判斷 Depsi 依然需要 Nvidia 的算力,因此趁機買入,彌補了他因不追高而錯過的機會。
- 本業與資金準備(先決條件)
- 強勁的本業與現金流: Dinter 成功的例子,如選股選對、超底有超到、跌時有抱住、加上牛市和運氣好,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本業要夠強」。他最初投入股市的本金有 1000 多萬,並且在崩跌時有本業收入支持他繼續補倉。
- 計算時間成本: 建議年存至少 50 萬或手上有超過 50 萬閒錢的人,再考慮去研究投資。如果本金或現金流不夠,花時間關注和研究投資,會因為「時間成本」太高而變得不划算,不如將時間投資在自己和本業上,讓本業賺更多錢,獲得更強大的現金流。
- 避免的行為(投資禁忌)
- 不追高: 他的策略核心之一就是不追高。
- 不隨波逐流: 不要因為人云亦云或大家都在跑/賣就恐慌跟著賣。
- 不做當沖: Dinter 認為當沖是最要不得的行為。散戶(個體投資者)頻繁地進出市場,會與專業的操盤手和基金對上,勝率偏低。長期當沖的結果就是會損失籌碼。此外,在有徵交稅的市場(如台股),頻繁交易會被交易稅吃掉大部分獲利。
核心結論比喻:
Dinter 的成功投資策略就像一場「耐心狩獵」:他鎖定未來趨勢看好的獵物(強勢科技股),用充足的彈藥和裝備(閒錢和強勁的本業)守候在安全位置,絕不追逐奔跑中的獵物(不追高),而是等待市場恐慌或意外導致獵物跌倒(超底或暴跌時)才果斷出手,並堅定地持有,最終收穫長期成長的果實
Dinter 在影片中明確地討論了這個議題,提供了他認為適合和不適合投入投資領域的人群建議。
他建議應該認真投入研究與關注投資的人,需要具備以下幾個關鍵財務條件:
核心建議:資金與現金流門檻
Dinter 認為,如果想要認真研究和投入投資領域,則需要考量「時間成本」。因此,他建議:
- 閒錢標準: 建議每年至少要存得到 50 萬,又或者手裡現在有超過 50 萬的閒錢。
- 現金流標準: 他認為現金流(金流)要夠強勁,例如「金流每個月可能有個三五萬閒以上」,再去認真思考要不要投資。
投資的先決條件:「閒錢」原則
Dinter 不斷強調,投資一定要用閒錢,這是「重中之重」。
- 避免生活干擾: 如果使用的錢不是閒錢,投資者會因為被生活中的因素(如買車預算)所干擾,從而擾亂對股票的判斷,導致買賣決定被其他不相關的因素干擾。
- 保持客觀判斷: 只有當資金是閒錢時,你才能夠丟著不管,不影響生活。
針對本金不足者的建議
如果本金或現金流不夠強勁,Dinter 建議不應該花費時間成本去研究投資,而應該將重心放在本業或自我投資上。
- 專注本業與自我投資: 如果本金不足,不如把花費在研究投資上的時間,「投資在自己身上」(等同於投資在自己的本業),讓本業賺更多錢,獲得更強大的現金流。
- 不需研究的穩定投資: 如果每個月只有幾千塊,或者手上只有十幾二十萬的本金,他建議可以買入一些 ETF 比較穩定的東西放著、不管他,因為這類「無腦」投資是 OK 的,且沒有時間成本。
- 不建議將投資當作救命稻草: 如果本業收入在繳完房貸或其他費用後,連儲蓄結婚或養小孩的費用都不夠,Dinter 建議就不要考慮複雜的投資,或只投簡單的 ETF 就好。
總結來說,Dinter 建議的投資者,是那些具備足夠閒錢(50 萬以上)且擁有強勁現金流的人,他們才有能力投入時間去鑽研,並且能夠承受市場波動而不影響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