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25|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通識課「沒實質幫助」?王丹:學習倫理才是道德思考的必要基礎

對於一所大學來說,專業領域的教育和研究成果固然重要,但是,真正的基礎,應當是給予學生關於知識全面性的訓練,這中間,通識課程的教育是關鍵中的關鍵。在這方面,我的母校哈佛大學的具體經驗,值得推薦參考。

 

哈佛學生學什麼?

 

哈佛大學的核心是大學部,而大學部的核心是通識課教育。現在的通識教育計劃,是在2013時,我的導師,時任哈佛大學文理學院院長的William Kirby教授的主導下修訂的。通識教育分為八大知識範疇:藝術和詮釋、文化和信仰、經驗推理、倫理推理、生命系統科學、物理世界科學、世界中的社會,以及世界中的美國。在這八個知識範疇的領域中,全校一共開設有400多門通識課程供學生選擇,可說是非常豐富。而開設的課程內容之精彩,也只能用「歎為觀止」來形容。讓我來舉幾個例子:

 

所謂「倫理推理」,在台灣可能很多人都不太清楚這個知識範疇的內涵是什麼,看一看這個門類的具體課程你就有大致的了解了。它們包括:《人權:哲學入門》、《自我,自由與存在》、《如果沒有上帝,一切皆可允許:有神論與道德推理》、《經典中國倫理與政治理論》(這門課的開設尤其讓我驚豔)、《自我,寧靜與脆弱:西方與東方》、《道德推理與社會抗議》、《正義》、《自由》、《自然》、《生物倫理》、《托爾斯泰杜斯妥耶夫斯基小說中的道德質詢》、《哲學家與暴君》、《醫學倫理與歷史》等等。

 

哈佛大學校門口。Photo source:Tim Sackton@flickr CC BY SA 2.0

 

這些課程圍繞的主題,就是「倫理」。在一個到處講道德的社會中,其實很多人忽視了,倫理才是道德思考的必要基礎。哈佛大學開出的這些課,如果放在台灣,一定有很多人會質疑「這到底能帶給學生什麼實質幫助」?按照台灣的大學對「產學合作」的熱衷,這些課程更是與求職和畢業生就業率沒有半點關係。哈佛大學為什麼要開設這些貌似陽春白雪的課程,相當值得台灣的教育體系決策者們和全社會思考。

 

讓我們再來看看在「物理世界科學」這門知識範疇下的課程。台灣的大學多偏向自然科學,我所在的清大尤其如此。清大的高層經常把「我們是理工科為主的大學」這句話放在嘴上。且不說「以理工科為主」並不是綜合性大學可以拿來說嘴的驕傲,即便就是理工科的基礎科學訓練,也可以通過不同課程的設計而有不同的展現。

 

 

 

付費訂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