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29|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高跟鞋能力衰退中

以前還在企業體上班的時候,高跟鞋能力大概是此生顛峰吧,如果那也算能力的話。
鞋跟越高越好,看起來腳型更漂亮;如果是尖頭造型,雖然腳趾頭不舒服,為了美麗,也只好拚了。穿高跟鞋一整天都沒問題,公車來了都可以拔腿狂奔。為了搭配高跟鞋的絲襪採購幾乎跟採買衛生紙一樣成為日常。絲襪是消耗品這件事情,在我人生20代的那個階段,早就徹底明瞭。現在回想起來,那時候的腳力應該不錯,很少因為高跟鞋的問題在眾人面前出糗,譬如扭到腳、仆街、鞋跟斷掉。倒是絲襪不小心勾破的事情常有,所以辦公室抽屜裡面常備深淺色絲襪各一雙,有時候還跟同事互相支援,跟胃藥和頭痛藥一樣,成為辦公室交情的一種證物。
30代後半,離開金融服務產業之後,改去紙本媒體上班,後來又去了網路媒體,開始穿平底便鞋,穿球鞋上班好像也可以,遇到截稿的時候,甚至拖鞋涼鞋都沒問題,反正總編輯副總編輯也常常光腳在辦公室跑來跑去。
除非有很正式的活動或發表會,才把高跟鞋從鞋櫃裡面搬出來,但那時已經覺得高跟鞋能力逐漸衰退了,只能勉強到會場之前,找洗手間換鞋,活動結束之後,再去洗手間把高跟鞋換下來,對於高跟鞋的容忍,大概在兩到三小時之內。公車來了也不敢奔跑,跌倒骨折的畫面一直在腦海輪播,穿過高跟鞋的當晚,會覺得腿快要斷了,後腳跟很容易磨破皮,小拇指側邊會長水泡,大拇指頂住鞋頭的地方隱隱作痛。
有一次狠下心來,只保留兩雙很喜歡的高跟鞋,其他全部清掉,那兩雙高跟鞋偶爾拿出來穿「一下」,真的是「一下」,大概只在屋子裡走10步左右,就塞回鞋櫃。
在家工作之後,赤腳成為常態,雙腳養成了自由奔放的狀態,越來越難買鞋,越來越顧忌鞋底會不會滑,材質會不會磨破皮膚。有一陣子足底筋膜炎,更加介意鞋襪的問題。後來才知道自己是低足弓,難怪常常跌倒,但是很會穿高跟鞋的那幾年卻很少跌倒,這倒底是什麼邏輯?
現在出門的鞋款除了球鞋之外,大概就是那種符合人體工學的拖鞋與涼鞋,但有些標榜人體工學的鞋子,試穿的時候,可能有店員在一旁鼓吹加持,感覺很神奇,鞋子彷彿發出神力光芒,買回家穿過一次,不見得合腳,就會很懊惱。但懊惱只限於當天,鞋子塞進鞋櫃,久了就忘了,再拿出來試穿,感覺鞋子變小了,或鞋底脆化,要丟掉又覺得無情,於是再塞進鞋櫃,等到鞋子徹底壞了再丟棄,又是幾年後的事情。
已經過了靠高跟鞋闖蕩江湖的人生階段了,現在看到女明星出席時尚趴,穿著那種幾乎是踮腳尖走路的超級高跟鞋畫面時,我的腦海會迅速出現一行跑馬燈字幕,「千萬不要跌倒骨折啊!」
會因為無法再穿高跟鞋而拒絕一些正式的活動或聚會,喝喜酒的時候也很煩惱,不過這種煩惱很快就自我修正,「啊,沒有合適的鞋,那就不要出席吧!」
年紀大了之後,對於這種任性,反而很容易原諒自己,雖然有點不應該,但已經沒辦法了。
封面圖片來源:Sam Howzit @flickr CC by 2.0
編輯:宅編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