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21|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列城的黑,列城的白

 

 

 

 

 

 

 

 

 

 

 

 

身為一個台南人,所具有的習氣,除了貪嘴外,另一面就是對巷弄街景再熟悉不過,熟悉到幾乎都忘記的程度,當白天裡光與影層疊交織,剪粘與交趾陶的影子被焚燒紙錢的煙繚繞,平凡的生活體現在巷弄場景之中,由上層曬衣翩翩到轉角的乞食街邊的小狗,人們有時候消失的時候裡、時間變得膠狀。夜裡藤椅透著街光、半開的鐵門裡,電視淡淡藍光映著的老人的頭身,有幾攤小吃麵店正噗呼呼地煮著熱食,但有時還真的忘記。

 

老城有股魅力,但需要一個刺激,才會想起我也生在這麼一個城市裡,這個刺激就是一座更老的城,就像列城一樣。尺度或重現度,和台南相比都是另外一個層級。說重現,並不是很恰當,在台南,老會被修整打理,重現;在列城,老只會頹圮,鮮少被修整。

 

 

 

 

 

 

 

 

 

 

 

 

 

 

 

 

 

 

 

 

 

 

 

 

 

 

 

 

 

 

 

 

 

 

 

 

 

 

 

 

 

 

 

 

 

 

 

 

 

 

 

 

 

 


 

 

 

 

 

 

 

 

 

 

 

 

 

 

 

 

 

 

 

 

 

 

 

 

 

 

 

 

 

 

 

 
      

 

 

 

 

 

 

 

 

 

 

 

 

 

 

 

 

 

 

 

 

 

 

 

 

 

 

在這裏可以輕易地把現代歲月留在大街的那頭,沿著窄泥磚就遁往巷子深處。穿梭在土樓民居與寺廟之間的通道,就像微血管網絡,蔓延在列城之中,王宮是心臟,在山巔上頭因陽光而發熱,而有關年代的記憶,將會隨著腳步越來越模糊。

 

 

 

 

 

 

 

 

 

 

 

 

 

 

 

 

這個城市,或說是小鎮的規模,自16世紀以來,由山巔上的宮殿往下俯瞰,現代化從山外的地方襲來,在南邊修築了公路及機場還有外圍和城內柏油幹道旁的新式建築群之外(這裏指的是水泥建築),在街上隨意穿越屋舍縫隙後,凍齡在中世紀的程度,可以從巷弄交織的中世紀西藏式城牆與浮屠之間窺知。步伐在伊斯蘭與佛教雜處的地帶,在兩種極度混雜又明顯分野的文化群體之間穿梭著,嘴上吃的、手上摸的、鼻子聞的,讓人隨即意識到有多麼不同,後來又發現了這裡混雜的還有印度教徒及錫克教徒等不同族群。

 

 

 

 

 

 

 

 


 

 

 

 

巷道的光影伴隨著近午的溫差加劇,讓陰影內外分界越趨明顯,或許因為到處不毛的黃沙褐岩與土磚、土路、禿黃的楊樹、有點金黃稀疏的葉子等等使得這裡的色溫就像是駱駝皮毛色一般。巷道裡溫暖的黃沙上棲息著許多動物,影子裡的一窩小狗或是驢子發出的聲響經常嚇到過路旅人,回過神來,便蹲下來摸摸牠們,再撕下一角剛剛才向清真寺大牆底買的大烤餅。

 

白天裡的動物都是天使。

 

 

 

 

 

 

 

 

 

 

 

 

 

 

 

 

 

 

 

 

 

 

 

 

 

 

 

 

 

 

 

 

 

 

 

 

 

 

 

 

 

 

 

 

 

 

 

 

 

 

 

 

 

 

 

 

 

 

 

 

 

 

 

 

 

   

 

 

 

 

 

 

 

 

 

 

 

 

 

 

 

 

 

 

   

 

 

 

 

 

 

 

 

 

 

 

 

進入黑夜之中,在沒有燈光的城裡,清真寺叫拜樓的鳴頌聲響猶如在曠野裡一首詩,與狗的鳴吠聲交錯,在巨大且深的黑夜;在山壁凸面與凹面形成藍紫色的剪影裡迴繞著,那是從來都不曾聽過的,不知為何奮力卻氣若懸絲一般的咽鳴聲,使人顫慄。在夜裡醒來好幾次,偶而有月光,照在山壁,窗邊時常吹來屬於邊塞的乾冷的風、古老的風。此時才能體會到的是在生活便利、超商燈火通明的那個24hr世界裡,感受不到也無法替代的冷靜荒異之美。

 

 

 

 

 

 

 

由於經驗列城的黑與白,它強烈的孤獨美好,這「遺毒」使得我不得不以一種「目光考古」的方式,重新解構甚身處家園的生活,凝視那些周遭不斷被視為平凡無奇而遺忘的事物。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