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dy Fest 2018體祭台中站】之一:開幕派對實記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我的身體就是我的潛意識。

我們的身體就是我們共通的潛意識。

我們的詩。

                ──陳克華《BODY身體詩》



二○一八年四月十四日,林徽音筆下的「人間四月天」恐怕已不適用,天氣炎熱的不像是正逢季春時節,我不大清楚此刻體感溫度是多少數值,但我的身體感覺幾乎融化。


如果在盛夏,十二位裸人


我們受邀參加「Body Fest 2018體祭台中站」的開幕式,方走近佔空間Artqpie就看見三張透明紗布材質的黑白照片飄揚,這是Simon C的攝影作品《大地The Earth》。去年盛夏,Simon攝下赤裸的人們在香港一處荒野或躺或坐或跑或跳,記錄他們最自然的樣貌及姿態。其中一名人體模特兒Gary笑吟吟地和我們說著當天的趣聞,幾個爬山、散步路過的人反倒成了「穿著衣服的少數」,不敢靠近本當被社會以異樣眼光看待的「裸體多數」。

佔空間內外各展出三張照片,共六張。比起一般常見的照片印刷,這一系列使用半透明的材質讓它們在展示的過程中和環境之間產生互動,成為空間的一部份。在不同角度的觀看下,兩張照片相互疊映時,也會產生一種新照片的錯覺。




開幕式分享:關於體祭


下午五點鐘,策展人小丁和藝術家彭靖向我們分享了「體祭」的籌備及規劃,聊著聊著,小丁總會挨到彭靖身上,綻開笑容。

小丁從事人體模特攝影有十多年了,原本只是和彭靖兩人合展,後來慢慢策劃集結了更多人,成了現在的多人聯展。他們遠從香港來到台中的佔空間,「體祭」一展環繞在「身體自主」之上,從「發現」到「重新定義」,每個人都該審視自己的身體,探討身體本身的意義。小丁說,誠實面對自己是最重要的,當你無法正視自己的身體時,就無法再談社會中更大的議題。

這次在台中的展覽不同於香港的是,香港展次有一「鏡房」,希望大家除了看展,能夠具體行動,在鏡房中觀看/欣賞自己的身體,進而了解自己。不過,台中的展場能夠將六張《大地The Earth》攝影作品懸掛在室外,這是在香港無法做到的。

彭靖接著分享自己的經驗,大學修習視覺藝術系的她過去經常繪畫人體,創作也多以身體為題材,兩年前因緣際會下嘗試對調身分,作人體模特兒,也因此感受更多,她便把畫與被畫兩種經驗結合,成為自己成長的養分。



畫與被畫:經驗的交織


彭靖在「體祭」中展出油墨畫《人是曼妙的風景 Bodyscape》,她將過去一年半間繪製的人體寫生畫重新組合,並以油墨重繪。

彭靖說,當你站著不動時,你的感官會放大,你便能感覺到空氣的流動。畫作中除了人體外,其他線條是彭靖在作為人體寫生模特兒時的感受,她將此經驗畫成排線,融合在繪畫中。

「畫畫的人不會評論你的身體,他們只會很客觀的把模特兒的身體畫下來。」一面聊天,彭靖挺直著腰脊,拉起辮子對著鏡頭笑,接著在自己的畫作前變換不同的姿勢,彷彿舞蹈般比劃,她的身體有著如畫作般曼妙的曲線。




速寫人體:日常比例尺


同為人體寫生,榻榻米區域上以繪畫時間為排序,一分鐘至二十分鐘不等,順時針方向擺放了一系列水彩速寫──《人體寫生Life Drawing》。不過,一分鐘能畫出什麼程度的人體?畫家馮健勳和我們說明,一分鐘的畫作不起稿,而是直接以水彩表現出人體的動作形態,若是較長時間如十五分鐘,就能處理更細緻的光影或立體細節。

水彩技巧臻熟的他本業其實是室內設計師,阿健透過人體寫生,掌握日常生活中無所不在的人體比例尺,使他在創作其他主題(如風景畫)時能更加精確。「體祭」的文案也寫道:「歷史上,身體也是量度事物的單位來源。今天仍然常用的:呎(foot)/碼(yard)/吋(inch)都是以身體不同部分作量度:腳/鼻尖到食指間/大拇指的距離。」

除了室內設計、水彩繪畫外,阿健平常還有創作漫畫,和大多我們所見的漫畫人物相比,他認為人體寫生畫出的最真實比例才是最美麗的。


  



關於身體,不能談的話題


在阿健的水彩畫旁有一個紅色的陰唇裝置,每個人在這裡都會把耳朵靠上這巨大陰唇,乍看之下好似探聽海螺的聲音。

這個聲音裝置為藝術工作者Kobe Ko的研究成果《聽身體說 Listen to The Bodies》,她收集了十一位女性關於自拍的想法,並選出了其中談及自己陰部的內容,包括出軌的女人、女同志、性商店店員、PTGF和M屬性女子,共五位女性。因為內容談及「性」,此裝置曾在其他展覽中被撤下,由此可見社會大眾對於相關議題仍普遍採保守態度。

※此聲音裝置為廣東話




我們在缺席中相遇


小丁在展覽中也展出自己的攝影作品《缺席理論 The Theory of Absence》,她以伊拉克詩人敦雅‧米卡埃爾的作品《缺席理論》為基礎,用人體呈現出詩中「數學和情感的結合」。

除此之外還有她與彭靖的「小彭」攝影作品系列:以繩縛為主題的《冊一:繩縛初心》、記錄炎夏夜晚的《冊二:水漾》等。



「走進體祭,讓我們看見看不見的。」


離開佔空間時沒有下午那樣炎熱的不適了,隨著開幕式結束,「體祭」才正要開始。

從阿健真實呈現人體的水彩寫生,以及彭靖集結藝術家及模特兒經驗的油墨畫,我們重新審視自己那不加修飾的身體,放下世俗扭曲的主流價值,並接受人人相似又不同的體態。

Simon的作品拍攝他人自在的裸體,而Kobe的研究從「自拍」出發,相互串聯,為的都是簡簡單單的欣賞身體,我們多久沒有從鏡裡好好看過自己了呢?

你可以到這裡看看展覽,欣賞作品,了解五位參展藝術家各自的想法,幸運的話還能遇上他們與其互動,除此之外還有一系列的活動可以報名參加,閉幕式也有即興舞蹈表演。

雖然台中站沒有香港展場的「鏡房」,你仍可以這麼做:回家後請不要猶豫,脫下衣服,如同小丁的策展理念:從自身開始,重新認識這個世界,看見那些你過去看不見的。

Every Body is Awesome.


文字記錄 / 蘇明翊

攝影 / 張雅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紙飛機生活誌的沙龍
26會員
51內容數
<p>紙飛機文創團隊在八年的時間出版了14本的紙本雜誌,內容從漫畫、女力、香港、ZINE、獨立書店、插畫、毛小孩,以專題形式報導不同的議題。而每一項主題,都將以美學的角度重新詮釋與報導,希望讓「紙飛機」上的乘客以嶄新的視野看待每一幀日常風景,拾起每一項脈絡,細細品味每一則故事。</p>
2020/06/20
佇立在桃園新屋的臺灣馬術治療中心前,放眼望去是一片綠油油的稻田,乾草與馬糞的氣息隨著呼吸擴散體內,伴隨著咯噠咯噠的馬蹄聲,不絕於耳,填滿五感─馬場坐擁在偏僻的農地之中,和大自然達成和諧共生。
Thumbnail
2020/06/20
佇立在桃園新屋的臺灣馬術治療中心前,放眼望去是一片綠油油的稻田,乾草與馬糞的氣息隨著呼吸擴散體內,伴隨著咯噠咯噠的馬蹄聲,不絕於耳,填滿五感─馬場坐擁在偏僻的農地之中,和大自然達成和諧共生。
Thumbnail
2020/06/10
推開半腰高的木門,來到Ivy's house life親子空間,庭院中的滑梯旁還停著一匹木馬,猶如孩子的樂園,屋內鋪貼著木地板,桌椅也採用木頭材質,包裹在家居厚實的溫度之中。上午九點鐘,老師們拿起掃具各自就位,為一天的課程準備適宜的環境,整理教室層架上的教具等待孩子們的到來─這裡是蒙特梭利教育的體驗
Thumbnail
2020/06/10
推開半腰高的木門,來到Ivy's house life親子空間,庭院中的滑梯旁還停著一匹木馬,猶如孩子的樂園,屋內鋪貼著木地板,桌椅也採用木頭材質,包裹在家居厚實的溫度之中。上午九點鐘,老師們拿起掃具各自就位,為一天的課程準備適宜的環境,整理教室層架上的教具等待孩子們的到來─這裡是蒙特梭利教育的體驗
Thumbnail
2020/05/23
夏日的海風吹起太陽曬熱的沙,一臺粉紅色的貓咪造型貨車停在蜿蜒的濱海公路,與海相望。貨車的主人身穿襯衫長褲,頭戴牛仔帽,他一手拉下遮住臉的面巾,露出粗曠的灰白鬍子─他是林群,綽號「貓哥」,厚厚的鏡片收納著法律和哲學的專業背景,說話時聲調緩而堅定,音量不大卻字字鏗鏘。 林群為他的貨車取名為「唐吉訶德」,
Thumbnail
2020/05/23
夏日的海風吹起太陽曬熱的沙,一臺粉紅色的貓咪造型貨車停在蜿蜒的濱海公路,與海相望。貨車的主人身穿襯衫長褲,頭戴牛仔帽,他一手拉下遮住臉的面巾,露出粗曠的灰白鬍子─他是林群,綽號「貓哥」,厚厚的鏡片收納著法律和哲學的專業背景,說話時聲調緩而堅定,音量不大卻字字鏗鏘。 林群為他的貨車取名為「唐吉訶德」,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想像一下,你的身體是一塊未經雕琢的璞玉。每一個動作,每一個表情,都是在這塊璞玉上刻畫的痕跡。打破身體的慣性與界限,就像是解開了束縛這塊璞玉的繩索,讓它自由地展現其最美的姿態
Thumbnail
想像一下,你的身體是一塊未經雕琢的璞玉。每一個動作,每一個表情,都是在這塊璞玉上刻畫的痕跡。打破身體的慣性與界限,就像是解開了束縛這塊璞玉的繩索,讓它自由地展現其最美的姿態
Thumbnail
🌿「攜手一起跳,人人皆可動」 來賓介紹👏👏👏 -- 蘇威嘉 aka. 策展人 「樹林跳:跳島舞蹈節」跳跳跳,跳去哪?
Thumbnail
🌿「攜手一起跳,人人皆可動」 來賓介紹👏👏👏 -- 蘇威嘉 aka. 策展人 「樹林跳:跳島舞蹈節」跳跳跳,跳去哪?
Thumbnail
由日出身體劇場林寶寶老師帶來肢體課「如何成為1名身體玩家」,這堂課没有肢體程度上的限制,只要你對舞蹈、身體運作、表演感到好奇,都可以來體驗,用溫柔好玩的方式,沒有挫敗心,帶你進入肢體的遊戲世界,是日出最擅長的事。
Thumbnail
由日出身體劇場林寶寶老師帶來肢體課「如何成為1名身體玩家」,這堂課没有肢體程度上的限制,只要你對舞蹈、身體運作、表演感到好奇,都可以來體驗,用溫柔好玩的方式,沒有挫敗心,帶你進入肢體的遊戲世界,是日出最擅長的事。
Thumbnail
🌿「舞蹈在一起」 來賓介紹👏👏👏 -- 魏琬容 aka. OISTAT國際劇場組織執行長 兩位主持人可以放空休息了,就交給琬容囉~ (喂....XD) 《跳島舞蹈節》🤸🤸‍♂️🤸‍♀️ -- We Island Dance Festival -- 終於從線上回實體
Thumbnail
🌿「舞蹈在一起」 來賓介紹👏👏👏 -- 魏琬容 aka. OISTAT國際劇場組織執行長 兩位主持人可以放空休息了,就交給琬容囉~ (喂....XD) 《跳島舞蹈節》🤸🤸‍♂️🤸‍♀️ -- We Island Dance Festival -- 終於從線上回實體
Thumbnail
【Second Body 數位體驗-實驗版】 一場結合舞蹈、投影與光影,虛實交錯的精采演出! 日前欣賞「Second Body 數位體驗-實驗版・謝杰樺x安娜琪舞蹈劇團」的表演,一片漆黑中、裸著上身的女舞者,隨著光線微亮慢慢活動身體關節,若非親眼所見,可能會以為眼前是機器人在活動身體關節。後續當影像
Thumbnail
【Second Body 數位體驗-實驗版】 一場結合舞蹈、投影與光影,虛實交錯的精采演出! 日前欣賞「Second Body 數位體驗-實驗版・謝杰樺x安娜琪舞蹈劇團」的表演,一片漆黑中、裸著上身的女舞者,隨著光線微亮慢慢活動身體關節,若非親眼所見,可能會以為眼前是機器人在活動身體關節。後續當影像
Thumbnail
在群體之中,個人是怎樣的存在? 當「我」跟從了眾人,我,還是我嗎? (擷取自TIFA 節目介紹) 表演現場 一言以蔽之,這是從小到大我們經歷的所有人際關係。 即使已經握有導聆人提供的謎底,觀看的過程不失解謎感,現代舞對我,仍然像夢境一般。光影轉換迅速夢的氣氛,不知道段落從那裡開始,又為何到了這裡。
Thumbnail
在群體之中,個人是怎樣的存在? 當「我」跟從了眾人,我,還是我嗎? (擷取自TIFA 節目介紹) 表演現場 一言以蔽之,這是從小到大我們經歷的所有人際關係。 即使已經握有導聆人提供的謎底,觀看的過程不失解謎感,現代舞對我,仍然像夢境一般。光影轉換迅速夢的氣氛,不知道段落從那裡開始,又為何到了這裡。
Thumbnail
這兩年因為疫情,國內外都有些舞作、舞台劇在網上公開播映,我看得十分盡興。有些作品,如雲門鄭宗龍《十三聲》在池上的戶外演出,舞作本身熱熱鬧鬧的裝神弄鬼、宗廟儀式,來到這片清靜的廣袤天地之間彷彿產生出了不一樣的質地,庶民和民間傳統的活力、與某種敬天畏人的崇高精神在此交融,讓我非常希望自己身在現場。
Thumbnail
這兩年因為疫情,國內外都有些舞作、舞台劇在網上公開播映,我看得十分盡興。有些作品,如雲門鄭宗龍《十三聲》在池上的戶外演出,舞作本身熱熱鬧鬧的裝神弄鬼、宗廟儀式,來到這片清靜的廣袤天地之間彷彿產生出了不一樣的質地,庶民和民間傳統的活力、與某種敬天畏人的崇高精神在此交融,讓我非常希望自己身在現場。
Thumbnail
在自己真正感知「身體」之前,對於舞蹈的理解,僅只達展示,並不能體會觸發心神的共鳴。所以過去看戲劇比看舞蹈節目來得多。直到在舞團工作,和舞者們變成朋友,我近身觀看他們的身體,以及他們和身體的關係——那真是一種互相奉養,也是一種帶著神性的借貸關係。
Thumbnail
在自己真正感知「身體」之前,對於舞蹈的理解,僅只達展示,並不能體會觸發心神的共鳴。所以過去看戲劇比看舞蹈節目來得多。直到在舞團工作,和舞者們變成朋友,我近身觀看他們的身體,以及他們和身體的關係——那真是一種互相奉養,也是一種帶著神性的借貸關係。
Thumbnail
2020年10月14日是我頓感開心的一天,Instagram上有一個Florence追踪我,發現是一個行為藝術者,作品的照片深深吸引着我,本以為是個台灣人吧? 結果我還早有她的臉書,而且是個香港人,看了很久都認不出她是誰......
Thumbnail
2020年10月14日是我頓感開心的一天,Instagram上有一個Florence追踪我,發現是一個行為藝術者,作品的照片深深吸引着我,本以為是個台灣人吧? 結果我還早有她的臉書,而且是個香港人,看了很久都認不出她是誰......
Thumbnail
在舞台上,林老師像是平常排練般,一次又一次重來,逼出舞者呈現出身心的極致,在台下看,也不禁緊張了起來,感覺到舞者身心的疲累,又要不斷從內在挖出力量,像是沒有退路的狩獵,唯有將現下視為人生最後僅存,才有機會到達,然後再一次、再一次......將每一刻的全力以赴連結成線,成為自己的一部分。
Thumbnail
在舞台上,林老師像是平常排練般,一次又一次重來,逼出舞者呈現出身心的極致,在台下看,也不禁緊張了起來,感覺到舞者身心的疲累,又要不斷從內在挖出力量,像是沒有退路的狩獵,唯有將現下視為人生最後僅存,才有機會到達,然後再一次、再一次......將每一刻的全力以赴連結成線,成為自己的一部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