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在島嶼扎根】當我們一起長大:江口健太郎和孩子們的成長之途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推開半腰高的木門,來到Ivy's house life親子空間,庭院中的滑梯旁還停著一匹木馬,猶如孩子的樂園,屋內鋪貼著木地板,桌椅也採用木頭材質,包裹在家居厚實的溫度之中。上午九點鐘,老師們拿起掃具各自就位,為一天的課程準備適宜的環境,整理教室層架上的教具等待孩子們的到來─這裡是蒙特梭利教育的體驗空間。

創辦人江口健太郎承襲了日本人的謙恭有禮,落座前向我們禮貌問候,他笑時溫和誠懇,圓框眼鏡也遮不住眼角彎彎的形狀,談話中穿插日語,自然而不拘謹。他站起身,伸手輕拉「送子鳥」的圓環,它便震盪翅膀、原地飛翔,彷彿載著孩子的笑聲,飛往長大的路途。


raw-image

在島嶼扎根

江口健太郎受到父母開設蒙特梭利幼兒園的影響,自小就在這個環境長大,他擁有國際蒙特梭利3至6歲教師的證照,曾於美國紐約視覺藝術學院研讀純藝術(fine art),並擔任村上隆的首席助手五年之久,也是在這段時間認識了他的妻子,隨其定居臺灣,於二○○一年共同創辦了蒙特梭利學校Ivy's house,現已有兩間幼兒園、一間托嬰中心及一間親子空間。

蒙特梭利教育法在實踐上相當注重教學環境,為了提供適合的場域,江口健太郎細細規劃所有空間及硬體設施。以幼兒椅為例,他選用胡桃木和山毛櫸打造,十六公分的高度即是符合幼兒的身高,並視年齡及需求安裝鐵片以增加重量,讓年紀尚小的幼兒不會弄倒而受傷。

重視孩童的發展階段是蒙特梭利教育法的根本,回顧它的發展,是由義大利教育學家蒙特梭利,於一九八七年開始發表的理念。她總結盧梭、裴斯泰格齊、福祿貝爾等人自然主義教育思想的基礎,提出以孩童的發展階段及需求為中心的教育法,而老師在這之中做為引導者,帶領孩子在這條學習之路,選擇自己想要的方向。


raw-image

做自己的主人

我們熟悉的傳統教育是以制式化的教學及課表進行,如ㄅㄆㄇ習字或ABC字母課程,孩子在這之間沒有選擇權,但蒙特梭利教育則否,他們更在乎的是如何讓孩子主動探索。

「蒙特梭利教育的話,簡單說:小朋友排好隊,老師會一個個問你今天要做什麼?小朋友會想我今天要做什麼?那我今天去玩這個好了,老師會一個一個問,每個小孩都要自己想,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選擇。」江口健太郎比劃著手勢,和我們說明讓孩童學會「思考」的重要性:「長大了以後也是,你要做什麼工作啊?你要做什麼事?你真的有問過自己,我要什麼嗎?」

從小開始學會自我思考及選擇,而老師們會尊重他們的想法,江口健太郎將小朋友比喻成主人,孩子應該從小學會「想」並且「負責任」,成為自己的主人。

在採訪途中,旁邊有個孩子因跌倒而嚎啕大哭,江口健太郎一邊關心、一邊和我們說:「以前家長都會說不痛不痛,不要哭不要哭,可是怎麼不痛啊?怎麼沒關係?所以我們會說,應該很痛吧?你還好嗎?」孩子年齡還小,很多事情他們無法說出口,在這裡,老師不會叫孩子別哭,而是慢慢引導他們表達情緒及感受。

Ivy's house life親子空間的老師也分享道:許多傳統教育的幼兒園會忽略「適應」的環節,導致孩子在上學第一天便被迫和母親分離,內心尚未適應的情況下就要跟隨班級上課或活動,對孩子來說是莫大的壓力。

在親子空間的日程規劃中,一天的體驗會從自由活動中開始,孩子們來到教室就各自摸索、感受,並尋找想要操作的特製教具,舉凡手眼協調操作、日常生活練習等皆融合在其中,而老師及媽媽則在一旁陪伴與觀察,在他們需要時示範如何使用。點心時間中,老師會帶領大家一起準備食物,孩子們學會清洗柳丁、榨汁、加水等日常事務,再進行品嚐。最後,他們會各自選擇樂器,和老師一起歌唱,並搭配說故事時間。

在這裡,孩子的成長從適應開始,以各自的步調,在探索中思考、選擇,從日常生活中學習。


raw-image

用心感受,讓心說話

除了預備好的環境及日程,教具也相當重要。江口健太郎在經營Ivy's house多年後,創立了eguchi-toys品牌,他設計出各種適合幼兒發展需求的教具、玩具及生活用品。

江口健太郎在材料的選擇上多使用柚木、胡桃木、橡木等木材,除了原木純粹、自然的質感之外,色澤和觸感對幼兒都是特別的體驗。因此,他也想嘗試使用不同的材質,如塑膠、玻璃,甚至水泥,希望能讓孩子們獲得不一樣的感受。

談到玩具之於兒童的意義,江口健太郎想了想,才開口說道:「そうですね……以孩子的發展來說,他們玩的都是他們需要玩的、需要用的。」對孩子來說,教具、玩具、工具三者間為等號關係,對他們來說都是一樣的。他設計的「剪工組」,內含一把兒童用的小剪刀及數張剪紙,剪紙的圖形從直線、曲線到動物線條皆有,讓孩子能從簡單到複雜,逐漸上手。當孩子使用剪刀時,是學習,是遊戲,也是工作。

蒙氏教育多強調生活性,但對江口健太郎而言,除了實用,美感也很關鍵。對於自己的設計,他提出另一種理論─華德福教育:「蒙特梭利喜歡的是清楚的東西,以花來舉例,他們在意的是花的名字是什麼?這個部分叫什麼?但對華德福來說……叫什麼名字不重要,重要是感覺怎麼樣,重要的是說不出來、看不出來的地方。」雖然蒙特梭利也提倡感官教育,但僅限於眼、耳、鼻、舌、皮膚的五覺感知,並不包含「心」的感受。

江口健太郎回想起大家看到「送子鳥」的反應,臉上的笑容洋溢著幸福:「他們看到就會問那是什麼東西,而當送子鳥開始飛的時候,他們馬上就會笑。那個時候,你會有心動的感覺。」用心感受,讓心說話,期望孩子們能在日常生活中快樂成長,構築美好的童年光景。

而在江口健太郎的兒時回憶中,他最喜歡的玩具是塑膠製的可動式人偶「Microman」,由日本玩具公司タカラ於一九七四年推出,至今超過四十年,但已深刻烙印在他的記憶中。此外,江口健太郎也會自製竹筷槍或紙娃娃,他笑說做得很爛,卻無比珍惜:「有些玩具會變成孩子的寶貝,留著十年、二十年,我希望eguchi-toys的東西可以變成那樣的玩具,可以保留很久,變成他們回憶的一部分。」


raw-image

成長之路

蒙特梭利曾說,童年構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一個人的形成早在兒時就開始了;瑞典作家愛倫‧凱也在一九○○年預言道:二十世紀,是兒童的世紀。我們似乎對兒童並不陌生,但事實上,直到中世紀的末期以前,人們皆視孩子為縮小的大人,並無「兒童」的認知,也鮮少藝術作品呈現孩子與家庭的概念。

而現在我們明白,兒童不僅是每個成人的過去式,也象徵著人類的未來。每個人都曾經歷過這段時期,我們都從哭啼中蹣跚學步、牙牙學語,學會遊戲,學會與他人共處,走過磕磕絆絆,吸收世界的美好與惡,在時間的軌跡中長成獨特的形狀。

江口健太郎帶著蒙特梭利教育的養分來到臺灣,將前人的教育理念,用自己的方式開拓出一方沃土良田,讓孩子在Ivy's house恣意生長,在eguchi toys的陪伴下保有純真。當我們離開親子空間之後,門扉悄悄掩上,玻璃透出暖暖橘光,老師唱過了鴕鳥和松鼠,大象和長頸鹿,而孩子們的歌謠仍在輕輕哼唱,他們會唱出各自未來的模樣。


raw-image

文/蘇明翊

圖/朱容瑩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紙飛機生活誌的沙龍
26會員
51內容數
<p>紙飛機文創團隊在八年的時間出版了14本的紙本雜誌,內容從漫畫、女力、香港、ZINE、獨立書店、插畫、毛小孩,以專題形式報導不同的議題。而每一項主題,都將以美學的角度重新詮釋與報導,希望讓「紙飛機」上的乘客以嶄新的視野看待每一幀日常風景,拾起每一項脈絡,細細品味每一則故事。</p>
2020/06/20
佇立在桃園新屋的臺灣馬術治療中心前,放眼望去是一片綠油油的稻田,乾草與馬糞的氣息隨著呼吸擴散體內,伴隨著咯噠咯噠的馬蹄聲,不絕於耳,填滿五感─馬場坐擁在偏僻的農地之中,和大自然達成和諧共生。
Thumbnail
2020/06/20
佇立在桃園新屋的臺灣馬術治療中心前,放眼望去是一片綠油油的稻田,乾草與馬糞的氣息隨著呼吸擴散體內,伴隨著咯噠咯噠的馬蹄聲,不絕於耳,填滿五感─馬場坐擁在偏僻的農地之中,和大自然達成和諧共生。
Thumbnail
2020/05/23
夏日的海風吹起太陽曬熱的沙,一臺粉紅色的貓咪造型貨車停在蜿蜒的濱海公路,與海相望。貨車的主人身穿襯衫長褲,頭戴牛仔帽,他一手拉下遮住臉的面巾,露出粗曠的灰白鬍子─他是林群,綽號「貓哥」,厚厚的鏡片收納著法律和哲學的專業背景,說話時聲調緩而堅定,音量不大卻字字鏗鏘。 林群為他的貨車取名為「唐吉訶德」,
Thumbnail
2020/05/23
夏日的海風吹起太陽曬熱的沙,一臺粉紅色的貓咪造型貨車停在蜿蜒的濱海公路,與海相望。貨車的主人身穿襯衫長褲,頭戴牛仔帽,他一手拉下遮住臉的面巾,露出粗曠的灰白鬍子─他是林群,綽號「貓哥」,厚厚的鏡片收納著法律和哲學的專業背景,說話時聲調緩而堅定,音量不大卻字字鏗鏘。 林群為他的貨車取名為「唐吉訶德」,
Thumbnail
2020/05/02
沿著陡峭的樓梯走進「關愛之家」,正值午餐時間,幾個保母和移工媽媽們端起奶瓶,抱著吵鬧不休的孩子們仔細餵食,這裡一天消耗的民生必需品,遠比一間五星級酒店還多。大量的需求來自兩百位在法律上「不存在」的孩子,他們生活在台北市文山區的這棟四樓公寓─關愛之家,這個讓他們得以暫時安放身心的歸處。 關愛之家最初
Thumbnail
2020/05/02
沿著陡峭的樓梯走進「關愛之家」,正值午餐時間,幾個保母和移工媽媽們端起奶瓶,抱著吵鬧不休的孩子們仔細餵食,這裡一天消耗的民生必需品,遠比一間五星級酒店還多。大量的需求來自兩百位在法律上「不存在」的孩子,他們生活在台北市文山區的這棟四樓公寓─關愛之家,這個讓他們得以暫時安放身心的歸處。 關愛之家最初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想當時,要抽到理想的幼兒園,也不是想要就有的。 如果你沒有小孩,對小孩也不感興趣😑,那就別浪費時間…. 可以請直接跳出☒
Thumbnail
想當時,要抽到理想的幼兒園,也不是想要就有的。 如果你沒有小孩,對小孩也不感興趣😑,那就別浪費時間…. 可以請直接跳出☒
Thumbnail
台灣有第一所蒙特梭利中學了!聽到這個消息,腦袋裡想像了許多畫面:會有農場嗎?會跟國外一樣有牛羊木屋或是湖泊水池嗎? "先放著不處理,也是一種智慧" 這句話是採訪時最讓我心神一震的金句,放著是為了等待,就像等待花開葉茂一樣,青少年正處於生命的第二個轉變期,常常連自己也搞不清楚自己的狀況,大人的等待
Thumbnail
台灣有第一所蒙特梭利中學了!聽到這個消息,腦袋裡想像了許多畫面:會有農場嗎?會跟國外一樣有牛羊木屋或是湖泊水池嗎? "先放著不處理,也是一種智慧" 這句話是採訪時最讓我心神一震的金句,放著是為了等待,就像等待花開葉茂一樣,青少年正處於生命的第二個轉變期,常常連自己也搞不清楚自己的狀況,大人的等待
Thumbnail
“為他人著想會讓你的孩子在生活中走得比任何大學學位都更遠。”
Thumbnail
“為他人著想會讓你的孩子在生活中走得比任何大學學位都更遠。”
Thumbnail
本月3日,1994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大江健三郎離逝,享年88歲。2002年出版的《為什麼孩子要上學》,是感覺最深刻的大江健三郎作品,他對「上學」的觀念令人思考良多。
Thumbnail
本月3日,1994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大江健三郎離逝,享年88歲。2002年出版的《為什麼孩子要上學》,是感覺最深刻的大江健三郎作品,他對「上學」的觀念令人思考良多。
Thumbnail
義大利作家埃迪蒙托·德·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寫的是四年級小學生恩利科筆記本上的一學年生活。林海音的《城南舊事》寫的是英子在北京生活的回憶,而黑柳徹子的《窗邊的小荳荳》描述的是學校可以如何讓小孩獨立。我們很早就被「不要輸在人生起跑點」這句話給一路恐嚇。但是,看了這三本書,你我應該都同意,人生起跑點
Thumbnail
義大利作家埃迪蒙托·德·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寫的是四年級小學生恩利科筆記本上的一學年生活。林海音的《城南舊事》寫的是英子在北京生活的回憶,而黑柳徹子的《窗邊的小荳荳》描述的是學校可以如何讓小孩獨立。我們很早就被「不要輸在人生起跑點」這句話給一路恐嚇。但是,看了這三本書,你我應該都同意,人生起跑點
Thumbnail
自學期間,為孩子的教育學習兒進修蒙特梭利教育哲學。除了在教育專業層面,增加了對學齡前與小學階段孩子發展特性的了解,也從新檢視自己與家中孩子互動的方式,獲得許多啟發與改變,甚至在助人專業上也有助益。
Thumbnail
自學期間,為孩子的教育學習兒進修蒙特梭利教育哲學。除了在教育專業層面,增加了對學齡前與小學階段孩子發展特性的了解,也從新檢視自己與家中孩子互動的方式,獲得許多啟發與改變,甚至在助人專業上也有助益。
Thumbnail
「慢慢接觸了蒙特梭利,我在過程中逐漸了解自己,才知道沒有人不會學習,是環境的問題。」 「讓我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直接參照蒙特梭利博士整理歸納的理論,觀察到孩子發展的需求,並且進一步給孩子適合的發展環境,我可以依據狀況隨時調整。」
Thumbnail
「慢慢接觸了蒙特梭利,我在過程中逐漸了解自己,才知道沒有人不會學習,是環境的問題。」 「讓我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直接參照蒙特梭利博士整理歸納的理論,觀察到孩子發展的需求,並且進一步給孩子適合的發展環境,我可以依據狀況隨時調整。」
Thumbnail
推開半腰高的木門,來到Ivy's house life親子空間,庭院中的滑梯旁還停著一匹木馬,猶如孩子的樂園,屋內鋪貼著木地板,桌椅也採用木頭材質,包裹在家居厚實的溫度之中。上午九點鐘,老師們拿起掃具各自就位,為一天的課程準備適宜的環境,整理教室層架上的教具等待孩子們的到來─這裡是蒙特梭利教育的體驗
Thumbnail
推開半腰高的木門,來到Ivy's house life親子空間,庭院中的滑梯旁還停著一匹木馬,猶如孩子的樂園,屋內鋪貼著木地板,桌椅也採用木頭材質,包裹在家居厚實的溫度之中。上午九點鐘,老師們拿起掃具各自就位,為一天的課程準備適宜的環境,整理教室層架上的教具等待孩子們的到來─這裡是蒙特梭利教育的體驗
Thumbnail
公車往陽明山方向行駛,遠離市區的路途間,不禁想著在如此清幽的環境下成長的孩子會是什麼樣的呢?走進幼兒園,外牆上的綠盆栽、隨季節更換的乾燥花吊飾、半開放式的廚房與面對落地窗的兒童餐桌椅、整潔白淨的空間等,都是藝術元素的一部分。
Thumbnail
公車往陽明山方向行駛,遠離市區的路途間,不禁想著在如此清幽的環境下成長的孩子會是什麼樣的呢?走進幼兒園,外牆上的綠盆栽、隨季節更換的乾燥花吊飾、半開放式的廚房與面對落地窗的兒童餐桌椅、整潔白淨的空間等,都是藝術元素的一部分。
Thumbnail
德國哲學及精神病學家卡爾·雅斯佩斯(Karl Theodor Jaspers)認為每位小孩的心裡,天生就有一顆「哲學的種子」
Thumbnail
德國哲學及精神病學家卡爾·雅斯佩斯(Karl Theodor Jaspers)認為每位小孩的心裡,天生就有一顆「哲學的種子」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